分享

这个让外国人都竞相模仿的教育方法,99%的家长竟然忽略了...

 北书房2014 2016-09-08





兴趣   国学   教育

1505字,建议阅读时长4分钟

就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国杭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G20峰会晚宴“西湖盛宴”,现场布置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美丽”。国宴菜单、节目单,及每一张桌子的号码、席签,都被印制在丝绸上。欢迎晚宴元首的邀请函,用的是中国传统的丝绸卷轴。餐具极致精美,“青山绿水”骨瓷,中国水墨画的韵味,扑鼻而来。


晚宴后,西湖中,《最忆是杭州》精彩上演,美爆你的眼睛。


“中国元素”,具有世界属性,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欢迎。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幼儿园把古典诗词、经史子集引进了课堂,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国学“热度”升温。但是,在家里,家长怎么做,才能激发孩子学习国学的兴趣呢?我边看边思考……




“妈妈,你在看什么呢,我也想看。”


“哦,睿睿,妈妈在看一场大盛会,全世界20个最牛国家的元首,被邀请来到我们中国做客。”


“那我们有什么招待他们的吗?”


“太有了!中国书画、中国瓷器、中国茶道、文房四宝、中国戏曲、民乐……”


“妈妈,你给我都讲讲好吗?”


“啊,睿睿,你啥时候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了呀,你们学校的国学课你不是听着没意思吗?”


“妈妈,现在不一样了,你不了解中国,怎么走向世界呀?”


小胸脯拍地嘭嘭响,小脸上写满了自信。


我心里乐开了花,暗自得意,正想要儿子多学点传统文化,找不出理由呢,这下可好了,于是对儿子狠狠的点了点头。




学校越来越重视孩子传统文化的学习,开设国学课,注重教育孩子传承智慧,增进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孩子的自身修养、内涵和气质。


除此之外,家庭的熏陶也必不可少。对此,睿妈认识的很多家长朋友也表示,希望在家庭教育中也能巧妙结合国学,就是不知该如何做?


现在,睿妈有几条小建议奉上。




 多给孩子读国学


每天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的时间,陪孩子诵读经典,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比如《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句子,家长可以找来《孟母三迁》、《断机杼教子》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环境影响人和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


 把国学知识作为基本修养


家长要身体力行,言谈举止间能够合理熟练地引用国学语句,有助于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有些家长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背、说,自己却全然不通,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长此以往,孩子学习国学的热情就会大大折扣了。


 及时复习在学校里学到的国学知识


如果孩子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听懂了一个道理,多读了一篇文章,能够复述其中的一篇小故事,这时,家长要记得多鼓励、多表扬,肯定孩子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成果,孩子也会表现得更努力。



及时复习在学校里学到的国学知识 


每天孩子放学回到家时,家长可以放低姿态,当回“小学生”,让孩子变成“小老师”,用鼓励的方式调动孩子的记忆,让孩子回忆在学校里学到的国学知识。这样既可以巩固学习效果,又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更拉近了亲子关系,很有益。


生活中要及时实践,活学活用


比如,在学习《弟子规》的时候,家长对待自己的父母时应该按照弟子规相关的道理去做;当孩子犯错误不敢面对时,家长可以用《论语》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去引导孩子;当周末出去郊游时,看到一处美景,可以和孩子一同吟诵那些描写美景的诗词,等等。




世界上没有一位老师,一对父母能完美解决每一个学生、孩子的所有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们的成长,取决于和他们接触的家长和老师给他们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们的“教育小环境”。


老师和家长们需要做到就是随时随地去启发,去引导。教育是为孩子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绝不是把孩子踢进门。


家长必读(ID:czdkuaile)原创作品

转载请标明出处,否则必追究到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