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征:教你一点吵架的高级技术

 听雨观虹 2016-09-08



文 | 袁征




前段我在《大家》发了篇短文,讲在夏令营教小孩子的事。(参阅作者文章《中国孩子不傻,父母却不那么机灵》)读者写了二百六十条跟帖,有的赞成我的观点,有的反对我的主张,熙熙攘攘,相当热闹。其中一些批评特别有趣。

我跟夏令营的孩子说,现在好多人借口“一方面”、“另一方面”,将互相对立的观点拢在一起,硬说都是对的,这很没有道理。有个小姑娘用我教的招数,证明同时接受两个相互冲突的主张,就能给一切鬼话提供证据。

好些网民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条跟帖写道:

即使不遵循矛盾律,同时认为“我讲的是对的”、“我讲的是错的”同时成立,也无法推导出“爸爸喜欢做饭”成立……

这位先生的文字有点拗口,但得到二十多人支持。

其实高中一年级的数学课本里就有这样的规则:

P或q,
非P,
所以q。


因此,念过高中的人应该知道,要是同时承认“我讲的是对的”、“我讲的是错的”,完全可以推出“爸爸喜欢做饭”:

我讲的是对的,或者爸爸喜欢做饭。
因为我讲的是错的,
所以爸爸喜欢做饭。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进行这样的推理:

她在家,或者在学校,
因为不在家,
所以在学校。


这很清楚,一点也不神秘。





用那条规则批评“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自相矛盾讲法并不是我的创造。

哲学大师波普尔(Karl Popper)在1937年写过一篇文章,里头就有这样的游戏。

他说,要是同意两个互相对立的观点,就能推出任何结论。假设我们接受下面两个主张:

现在太阳高照,
现在没有太阳,


那么,想证明什么,就能证明什么。例如证明“恺撒是叛徒”:

现在太阳高照,或者恺撒是叛徒,
因为现在没有太阳,
所以恺撒是叛徒。


如果将波普尔推理的第一句换成“恺撒不是叛徒”,用同样的办法也能加以证明。波普尔说:“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种理论含有矛盾,则它可以导出一切,因而实际上什么也导不出。”他警告说:“接受[自相]矛盾必定导致批判的终结,从而导致科学的毁灭。”中国科技落后,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波普尔的文章收进了他的论文集《猜想与反驳》,三十年前就有中译本。开口争论认识论或者辩证法之前,看一看是应该的。


[英]卡尔·波普尔/傅季重/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也认为,同时承认互相冲突的观点是胡闹,那样做可以证明任何错误或者正确的主张。

他玩过一个有趣的把戏:

如果我们说,

一方面,2+2=4,
另一方面,2+2=5,
那就可以证明2=1。


办法很简单。如果2+2既等于4,又等于5,那么,

5=4
5-3=4-3
2=1


用罗素的办法,我们可以证明各种荒唐的结论。例如100=0:

5=4
5×100=4×100
500=400
500-400=400-400
100=0

当然,我们也能推出完全正确的观点:

5=4
4=5
5+4=4+5
9=9


由此可见,用“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讲法,让人相信事情既是错的,又是对的,那就可以为一切言行辩护,包括最岂有此理的言行。




我知道事物可能有矛盾,只是反对讲话或者写文章自相矛盾。说“爸爸和女儿昨晚吃饭的时候争论起来”,那是对客观矛盾的正常叙述。说“一方面,他们吃晚饭的时候发生了争论;另一方面,他们吃晚饭的时候没有争论”,那就不像人话了。

有人讲,要如何如何才有发言权。我认为言论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不需任何资格。谁都可以批评别人的文章。尽管如此,现在网民驳斥学者观点的果敢和对“砖家”、“叫兽”的轻蔑,还是让人吃惊。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许多学者没把专业当一回事。最显眼的是他们的网络文章,没有专业基础,全靠胆子大,指点江山,好像天上地下没有自己不知道的事。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好文人,但很少好学者。唐诗、宋词和元曲脍炙人口,不过经济学、政治学、数学、物理和化学之类拿得出手的可真不多。

专业理论是非专业人员提不出的观点,不然只是业余水平。提出专业理论需要多年的系统学习和专心研究。可惜好多人以为会写文章就能做学问,“笔杆子”就是理论家。

学者干得初一,读者就干得十五,不管懂不懂专业,一不顺眼就写跟帖,大骂草泥马。

如果学者和读者都不在乎专业研究,双方关系还会坏下去。言论自由,阅读也自由,不想看就别看得了。大家不能交流,那当然不是好事。但想改变现在的风气,难。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