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 明 嘉万竹林七贤青花罐 高:27cm 直径:21cm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的名士,受历代文人追摹。瓷罐纹饰描绘细腻,器型规整。底部青花双钩方框内书“福寿康宁”四字款,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万历 青花海兽花卉 瓶 高27cm 口沿有小磕线,其他完整。 明万历 青花鹿纹盘 直径 20.5cm 盘沿有一条冲线,有个别窑裂,其他完整 明代 青花碗一组 明代青花瓷的发展,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明早期青花瓷,包括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六个朝代,属于青花瓷生产的过渡期,器型既有元代的特征,又有本朝的特点。此时期纹饰题材丰富,技法成熟,大都采用“一笔点划”,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使纹饰产生流动感,这也是明早期青花纹饰的主要特征。 明中期青花,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六个朝代,青花瓷的胎质已相当稳定,青花发色更为淡雅、亮丽,纹饰题材更为广泛,其中出现了勾勒渲染的技法,既先勾线,再上色涂染,使色泽有浓淡之分。 明晚期的天启和崇祯二朝,政局动荡不安,青花瓷的烧制也处于低潮。不过晚明青花纹饰中大量出现寓意图案,对后代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明 崇祯 青花人物故事 酒壶 青花发色漂亮,人物绘画好,惜壶嘴断缺,高20.5cm 清康熙青花人物风景六方瓶 高31cm 瓶身有爆釉,整体品相完好 造型别致,青花发色层次分明,画片描绘精美,制作工艺繁复,六方立件成型困难,此件器型较为端正,实属不易。 康熙 青花压花 人物故事大盘 直径 27cm 底款“大明成化年制”,为寄托款 欧洲人改做提篮(类似右上小图),后来提把处修补还原 康熙 青花压花 花卉盘一对 直径 21cm 底有“聚顺美玉堂制”款 盘沿有小磕,整体品相不错。 康熙 青花 人物莲子罐 高9cm 经典的康熙莲子罐,青花发色好,很难得的小精品,罐内有小鸡爪,不透,其他品相完整。 康熙 青花 缠枝莲 粥罐 缺原装的铁环,高16.5cm,直径23cm 罐内有多处惊釉鸡爪,一处旧伤鸡爪;口沿有一处1cm多的窑裂。其余完好。 器型端正,胎质细腻,青花发色好 ![]() 康熙 青花山水风景 瓶 高 21.7cm 口径 11cm 口沿爆釉,其他全品 ![]() 康熙 青花压花 玉字款盘 直径 22.5cm 青花发色漂亮,器型雅致,除盘沿有一处小磕,其他全品。 ![]() 康熙 青花花卉对盘 直径 22.5cm 盘沿有爆釉和小磕,不影响品相,其他完整。 ![]() 康熙 青花 压花 杯碟4套 杯子 口径 6.9 cm左右 高 4cm 左右 碟子 直径 11.5cm 一只杯沿有短线和小磕,一只杯足圈有磕,一只碟子有窑裂,另2只碟沿有小磕。整体品相完好。 ![]() 康雍 青花 麻姑献寿杯碟2套 碟子直径 11cm ,杯子高3.5cm,口径6.7cm 青花发色好,画工精致,杯碟均绘画麻姑献寿图。 胎体轻薄,杯沿均有小磕。但瑕不掩瑜,还是一对精美的藏品。 ![]() 乾隆 青花 暗刻花 对盘 直径 22cm 品相完好 ![]() 乾隆 青花 椭圆大盘一对 青花发色漂亮,画工细腻,尺寸巨大,41cmX33.5cmX4.8cm 两只盘沿均有爆釉,其他完整。 ![]() 乾隆 青花描金 兽鸟花卉盘 直径 23.3cm ![]() 清初 青花盖盒一对 青花留白缠枝莲纹,高6.8cm和7.1cm 均有小磕和窑裂,整体品相完好 ![]() 哥釉青花通景山水人物大瓶 高 44cm 通景山水人物题材,器型漂亮,青花发色纯正。 ![]() 清早期青花压花碗 一对 碗口直径大约15cm,高7.5cm 一只碗口有少许失圆。两只口沿都有些小磕和爆釉,一只口沿有一短线。 ![]() 清 青花缠枝纹花盆 长 20cm 高 4cm 盆沿有一小处修补,余完整。 ![]() 雍乾 青花 人物大盖碗 直径 20.5cm 高 13cm 碗盖沿有多处爆釉和小飞皮,其他完整。 ![]() 清代 青花鼻烟壶 一组 鼻烟系一种烟草制品,原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欧洲传入中国后,加工转化后成为粉末状药材,吸闻之后有明目避疫的功效。鼻烟壶,就是盛鼻烟的容器。其小可手握,便于携带。 在世界上,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其中鼻烟壶以其精巧卓绝的制作技术,被称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艺术品」。 ![]() 清 300件 青花四季花鸟大瓶一对 通体描绘了四季花鸟虫草,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高 61cm 一只瓶口沿有精修,其他完整 釉上彩 ![]() 釉上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 光绪官窑 粉彩 八吉祥花口碗 口径 15.5cm 高 6.5cm 全美品 民国 粉彩 石榴 大赏瓶 高 43cm 全美品 ![]() 雍正 粉彩 卷轴花卉盘一对 直径 22.5cm 全品 ![]() 雍正粉彩杯碟一套 碟子直径11.5cm,杯子口径7.2cm,高3.6cm 画工细路,胎体极为轻薄,杯口有小磕,口沿和碟沿均有一条暗线 ![]() 雍乾 粉彩 吕布戏貂蝉 圆盘 直径 23cm 少许脱彩,品相完好 三国题材,人物形象生动,色彩丰富,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 清同治 细路份 粉彩 花鸟小碗一对 口径 12.3cm 高 5.5cm 一只碗底款“大清同治年制” ,另一只碗底款“同治年制” 路份非常细,画工很好。除一只碗底有很小的磕碰,其他全品,是一件很有收藏价值的藏品。 ![]() 光绪 粉彩花卉瓜果杯碟一套 碟子直径 12.7cm 杯子高6.5cm 口经6.2cm 画工细致,十分精美,杯口有虫咬,整体品相完好。 ![]() 乾隆 青花加彩 花卉盘 一对 直径 22cm 画工非常精美,盘沿有很小的磕,几乎全品。 ![]() 民国 粉彩 渔樵耕读大瓶 高 58.5cm 全品 ![]() 雍正 粉彩 “张敞画眉” 小碟2个 直径 11.2cm 画工精美,胎体轻薄,碟沿有个别飞皮,一只碟有暗线,不易看出 ![]() 清 粉彩仕女花卉 大盆 口径 30cm 高 9.5cm 惜口沿有一处小磕,其他完整 ![]() 清中期 粉彩『重圆』瓷板砚屏 高42cm,宽22cm,瓷板长24.3,宽17厘米。 砚屏是古时文人书桌上的雅玩,有研墨时挡风之用。瓷板画描绘的是唐明皇在月宫与杨贵妃重逢的故事。取材于戏剧“长生殿”中的『重圆』一幕。原配木架子,雕工好,插槽结构。木架四个角上的四颗转珠中的三颗尚可活动,整体保存至完整实为难得。 ![]() 乾隆 粉彩花卉啤酒杯 高9.2cm 口径5cm 口沿精修,其他完整 ![]() 民国粉彩仕女九子拼盘一套 带框尺寸长 29.5cm 品相完好,原装盒子十分难得。 ![]() 清康熙 矾红描金 西厢记图纹盘 一对 直径 22.5cm 盘沿有爆釉,一只盘沿有线。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讲述勇于冲破封建伦理,追求自由的爱情故事。整个清代,在外销瓷中以西厢故事为题材的瓷器数量远远多于其他戏曲题材。无论青花、矾红、五彩、粉彩,无不竞相描绘,并在艺术绘画上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清初至今西厢故事题材延续几百年,长盛不衰,堪称奇迹。 ![]() 康雍 矾红描金 花鸟杯碟一组 可以配成5套 碟子有5个,直径 9.5cm左右 杯子有6个,口径 6.3cm左右 高3.2cm左右 碟沿和杯沿有极小磕,胎体轻薄,个别碟子拉胚略显不规整。 ![]() 清早 红绿彩 牡丹 盖罐 高13.5cm,口径10.7cm 口沿有小磕,有2条线,其他完整 ![]() 康熙 红绿彩 花卉瓶一对 高 21cm 一只完整,另一只的瓶口是整个修补的,底有窑裂,其他完好。 ![]() 康熙 五彩 花卉八方大盘 长 41.5cm 宽 31cm 盘子画工好, 个别花卉处有补彩,整体品相完好 ![]() 康熙 五彩描金 六角杯碟一套 碟子直径11cm,杯子口径6.8cm,高4.2cm 画工精美,胎质细密,金彩保存较为完好,六角造型独特。 惜杯沿有小磕,并有一条很短的暗线,没有透,不易照出。其他全品。 ![]() 乾隆 五彩 风景 奶壶 高 11.3cm 盖沿有浅磕,壶口有一处重皮,壶身有窑裂,整体品相完好 ![]() 民国 五彩 开窗棒槌瓶 高 46.5cm 全美品 ![]() 清 五彩花鸟大碗 口径 23cm 高 9.4cm 全品 ![]() 咸丰 广五彩 人物故事 盘 直径 25cm 底有窑粘,品相完好。 ![]() 咸丰 广五彩 人物花鸟 杯碟一套 杯子 高5cm 口径 9cm 碟子直径 14.5cm 全美品 ![]() 晚清 五彩 哥釉花鸟大将军罐 高 41cm 尺寸巨大,五彩鲜艳,画工精细,盖与罐身的开片纹有些许色差,完整精品。 ![]() 晚清 广彩 人物故事对盘和奶壶 盘子直径20.2cm,奶壶高10.5cm。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而烧制而成的汉族传统工艺品。 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应是广彩的初创阶段,无论是师傅、颜料、素瓷都是从景德镇来,或依景德镇彩瓷纹样,或来样加工,故广彩的特色不太显著,国内流传下来的实物很少,见到也不清楚是广彩。 在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已显现出广彩的风格,并得到社会上的承认。 广彩到了晚清的道光、光绪时期可说已达到了繁盛阶段。它既吸收了传统的工艺,亦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热烈清新、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犹如万缕金丝白玉的'织金彩瓷'。 ![]() 晚清 广彩 人物花鸟大汤锅 口径 23cm高 16cm 全品 老窑瓷 ![]() 西晋 瓯窑 青釉 鸡头壶 高19.5cm,有修补,盘口,鼓腹,近底渐收,平底,鸡头为实心。 鸡头壶出现于三国(吴)晚期,以壶嘴做成鸡头状而得名。一般是在盘口壶的肩部一面贴鸡头,另一面贴鸡尾,头尾前后对称。西晋时的鸡头壶短小无颈,有的作为壶嘴,可通水,有的鸡头是纯粹的装饰,为实心。 ![]() 磁州窑小罐 高 7.6cm 直径 13.5cm,品相完好 ![]() 宋 影青刻花 兽耳瓶 盘口,直颈,肩部一对双狮耳,通体开片,瓷质极薄,釉似白而青,高18.5cm ![]() 宋 邢窑 白釉碗 口径 12.8cm 高 5.4cm 素三彩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绿、黄、茄紫三色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制而成。 ![]() 清康熙 素三彩观音山子 器型精美,人物神态生动形象,极为少见。高15.5cm。 ![]() 清康熙 素三彩 瓷狮 高38cm 包浆自然老旧,胎釉开门,瓷狮子做工非常好,存世稀有 底角有小裂,座有一老线 ![]() 康熙 青花素三彩小葫芦瓶 青花加素三彩的组合让人眼前一亮 高13.5cm,底足有小磕,余全品。 ![]() 高 25.5cm,口径 8.2cm,品相完好 辽三彩,辽代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 辽三彩胎质细软,呈淡红色或淡黄色,胎上挂化妆土,再施彩釉。有单彩、双彩和多彩器物,釉色以黄、绿、白为主。许多器物施釉较薄,釉层易脱落,底足无釉。只有少数精品挂釉至底足,且釉色浓重,光艳娇美,可与唐三彩媲美。 辽三彩的器型多为日常生活用具,器型都具有契丹民族风格,这是我们鉴定辽三彩的一个依据。辽三彩的装饰有划花、印花和贴花。纹饰多以牡丹花为主,还有一些水纹、草花纹、双鱼纹等。 德化瓷器 德化窑位于今福建德化,故名。 德化瓷是汉族陶瓷烧造中的艺术珍品,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其制作细腻,雕刻精美,造型生动,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 清 康熙 德化白瓷 双兽耳 香炉 口外微撇,束颈扁肚,厚圈足,颈一对狮面铺首。器型线条优美流畅,器表施白釉,釉色洁白,胎质洁白坚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 口径 14cm 高 6.5cm ![]() 清 德化 刻花盖盒 直径 10cm 高 5cm 盖面有一处暗线,不透,不易看到,盒沿有若干小磕,整体品相完好 ![]() 清 德化窑 仙人乘槎 长 22cm 宽 8cm 高 21cm 做工细致,人物传神,除一仙女飘带有裂纹,整体保存完美,实属不易。 ![]() 清 德化窑观音 高33cm 手是活动的 手拇指尖有断裂,脚趾尖有小磕,衣袖处有3处小磕,其他完整, 煨瓷 煨瓷也称之浆胎,属景德镇生产的一种瓷器,始于康熙末年,至雍乾两朝时,发展达到高潮。其特点是:釉面可见鲜明的开片和纹线,胎骨全为瓷浆胎,胎薄体轻,釉色中微泛淡红色或淡黄色;常见的有青花煨瓷和单色釉煨,瓷器形以瓶罐和文房用具为多,另有有鼻烟壶、印泥盒、唾盂类制品。 ![]() ![]() 雍亁煨瓷青花 小杯一对 口径6.5cm 高2.8cm 底有“大明成化年制”款 煨瓷本身已是比较少见的品种,底书“成化”款的更是难得一见。 ![]() 康熙 煨瓷青花 婴戏图 印泥盒 高 4cm 直径 8.7cm 本朝款,全品难得。 ![]() 清 青花 龙纹印泥盒 直径 8cm 高 4.2cm 盖沿有一处窑裂,其他完整。 ![]() 清 青花 人物印泥盒一对 直径5cm 画工很好,惜一个盖子有裂,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单 色 釉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 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 ![]() ![]() 康熙 蓝釉大碗 口径 20.5cm 高 8.5cm 碗沿有一处飞皮,其他完整,十分精美。 ![]() 清 郎窑红盖罐 高 23cm 盖子、口沿有瑕疵,其他完整。 ![]() 明晚期 蓝釉描金 净手壶 这类壶是出口阿拉伯国家,在宗教祭拜活动或场所外净手用的。 器型独特,釉色好,描金缠枝花卉,绘画精细,高21.2cm ![]() ![]() 乾隆 胭脂红 盘 直径 16cm 釉面有使用痕迹,底有“大清乾隆年制”款,全品完好。 ![]() ![]() 清中 孔雀绿釉巨型狮子犬 形象生动,高51公分,底座有一线 造型非常少见,应该是当时欧洲贵族定烧的 更多藏品不断增加中,您的关注和转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感谢! 详询:13971659282 彭耀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