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遗作画展观感【附大量鲜见图片】

 昵称33029374 2016-09-08

 

张大千(1899—1983) 

 

【编者按】:这是两年前的一篇文章,一家之言罢了,代表了那时看画的眼光和思索,博诸方家一粲。

 

张大千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徐悲鸿一生是爱憎分明的,喜欢的人评价必会夸大一些。(注)但从其作画的全面性来说,五百年来确实少有与比肩者。腊月廿六日与几位朋友去看了张大千的画展,这个展览展出了成都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和国内几个省博的一些藏品,虽然精品不多,但普遍为真迹无疑。看完心里有几点感触,聊做笔记。

 

张大千早期学明清很深入,在中晚期,他很努力地想要摆脱掉这种影子。他心内极明白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滥调已经走到尾声,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他需要一些真正古人的东西注入自己的血液,那便是中国画巅峰时期的五代宋元辽金,于是他去了敦煌。结合自己大量的名作古画收藏,大千的眼界确实是高出同时代画家的。最近看一篇文章,陆俨少在七十年代末也托人去海外,问大千对自己的评价,得到一个好评后喜上眉梢。可见大千在他同代与后辈画家心目中确切的地位。

 

大千的天性没有受到太多扭曲与扼杀,且在1949年闻风而逃,得以随心所欲作画,这是他高人一等之处。从这次展览他临摹敦煌的白描和巨幅赋色画来看,他的线条功力在当时确实是顶级的。起码超出海上“三吴一冯”等几个层次。所以吴湖帆在张的画展上出钱买画,安心做一个拥趸。但是我认为大千的这种线条筑基在陈老莲的基础上,这种白描的线可以画得很长,几乎任何部位都是用的这种线,实际上给人一种绵软的感受。在质地上区分是不够的,并没有触摸到唐人那种力量感和飞动跋扈的气势。他在敦煌期间最大的收获是用色,倒不是用线。

 

陆俨少画水名冠当代,他只是画得繁密,在技术上纯熟。今天看大千《峡江图》,里面的水聊聊数十笔,确实高出陆俨少不少。大千的画无论什么题材,都有一种名士风流,山水画构图安排常有奇气。他的山水布局实在得益石涛和尚不少,他只是去掉了石涛的一些冗笔,比石涛画得更通透,并且画出如何讨好世人的画他可是有过一番缜密的考虑。

 

从物欲的角度来讲,大千的一生应该说是“穷极奢欲”的,他做到了视钱财如粪土。有人形容他“富可敌国、贫无立锥。”他高峰期甚至一年要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巡回画展十六七次,只为换回大量金条。而大量的复制性创作和快速作画难免影响他的艺术品格。这次展览的高士题材,几乎七八张都是雷同的。我在想,大千在努力作画的同时,确实是一个营销专家,他的这种办画展的路数其实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如果不是全世界地折腾,像齐白石那样做个寓公,多活十年到九十五岁,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但任何人都摆脱不了自己的命数。

 

最后的感受就是作为一个大画家,他的生命历程中还得有一帮性命相投的朋友,单靠张大千一个人是不可能在莫高窟面壁三年的。必须要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整副身家赌进去才能有大成。

 

 

注:

1938年,徐悲鸿在广西购得一幅署名董元的巨幅古画《水村图》,同年张大千在桂林与徐悲鸿会面,见之爱不释手,遂带回四川研究。几年后,张大千从自己的藏品中挑出徐悲鸿喜欢的金农《风雨归舟》(有人认为此画系张大千伪作),换得此画。1957年,谢稚柳将此画公开,并审定其名为《溪岸图》。现被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收藏,被誉为中国画中的“蒙娜丽莎。”

 

 

 

                                                     2014126

 

以下为张大千作品                                             

 


 

 

 

 

 

这是大鉴堂主人杨近白

以及他的小伙伴们推出的

中国书画传播平台

虽不能保证每条推送都是满满正能量

但是能保证每条推送都是
1.原创
2.有图有真相
3.视角独特有趣

 

喜欢中国书画的您一定会关注

并推荐给朋友 

以往的每一期都很有料到

 

如果您狂热地想要学习中国画

可以墙裂要求加入该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