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如果不具备前两项,那后面两项就会害了你;很多人选择合作伙伴,都会忽视“正直+善良”这一关键项。 是的,没错。在商界或工作中虽然不讲究太多的情分,但正直是最可贵的品质,善良也是,因为它们决定了关键时刻你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并不被自己的贪欲或邪念及个人喜好所控制而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记得很久之前的有一次,我去一家餐厅吃饭,恰恰碰到了一位服务员A跟老板撕逼,当场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我不干了”。幸亏,我坐在离出事地点较远的位置,可以不受太大的影响且能向其他服务员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服务员B说:主要还是因为老板平时确实不够正直和公正,A其实是非常认真做事的人,每次无论做什么都是他做得最好,只是他不喜欢说废话,也不会拍马屁,所以,老板不那么喜欢他,老板喜欢的是跟自己聊得来而不怎么认真干活的人。这次,我们大家进行考核,A是第一名,按照老板之前的说法,第一名奖励500元,可是他竟然不奖励500元给A,言而无信,所以,A就火了。 我完全相信这个事实,因为这样的情况真的很常见:很多小老板都是按照个人喜好做事的,他们只会捧跟他们聊得来的下属,至于聊不来的,你干得再好也没用。结果就是逼走了真正干实事的人,留下了一堆马屁精。 而站在下属的角度:每个下属都希望自己的上司正直公正,没有谁会太在乎那么点工资或奖金,大家更在乎的是你作为上司的处事方式或管理模式。 A生气的原因就是:在他的世界里,他绝对不能接受这种言而无信的上司,嗯,是的,一个不公正的上司对下属的杀伤力就是如此的大;另外,A是很耿直的人,这种人会本能地认为:任何时候,说真话,做实事才是最对的,不说违心话,不讨好任何人。 也就是说:如果A的老板确实不对不公正,你作为外人去问他“你老板是什么人”,A就会实话实说“他不公正”。站在老板的角度,老板就会觉得这种人不会说话,不忠心,反骨,不懂得在人前给自己面子。 这其实也就是曹云金跟郭德纲之间的主要问题:有人相信郭德纲,认为曹云金在老郭被北京电视台封杀时,急着跟老郭划清界限而被老郭定义为落井下石、欺师灭祖、不忠不正......本质上是同样的原因。 曹云金是更加耿直的Boy,这种人的心里只有事实跟正义感,认为凡事说实话才对得起自己的内心,而老郭是那种喜欢别人尤其是徒弟对自己愚忠或死忠的人,也就是说:前者将真理摆在第一位,后者则认为你拍我马屁、时刻护着我向着我才叫做真理。完全相克的价值观,结果当然要分道扬镳了。在当时,曹云金只是说实话而已,不算是什么困难时期划清界限或不忠。 曹云金这样的人反而是更可靠和可信的,曹云金当时的表现,正如服务员B对我的表现一样,当我问到B的时候,如果B是那种愚忠的人,那他肯定不会告诉我事实,而是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护着老板,说“不知道”或“如果有什么错,肯定是我们服务员的错”。 你想想看,你真的喜欢不说实话的B吗?我肯定不喜欢。 所以,在我们公司,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是21世纪,我们不要传统的管理方式,把真相和真理放在第一位,关键时刻,不要顾及我的感受,只要你能保证自己是对的,你说了算;不要跟一般的公司那样,护着上司,你们的上司我,光明磊落的,错就是错,对就是对,直接面对,不需要遮遮掩掩的,如果你觉得我错了,要找到我,跟我说出原因,像我这么开明的人,不会为难你。 传统的管理中老是强调:作为下属,你的上司就算错了,也是对的。其实,真的不该如此,他错了,就是错的;你没必要说违心的话,我不喜欢这种虚伪,所以,只要是在我有决定权的地方,肯定会最大限度地消灭阴暗,我能接受各种差评,就能接受某一天被别人或下属私下说各种坏话,习惯就好。 所有员工和领导都该正直和善良,你善良,才不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为了自己的面子,冤枉别人,歪曲事实;你足够正直,才有勇气说真话,说真话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里根也曾说:如果你正直,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不善良,什么也都不重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