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8日 20:00 来源: ![]() 摘要 【险资可参与沪港通了 哪些股有望受益?】瑞银证券H股策略分析师陆文杰表示,近几个月的资金南下和去年4、5月份港股通火爆不太一样,去年流入的资金大多来自散户和私募基金,他们通常追求比较快的回报,所以“买入”持续的时间很短;今年则看到很多买单来自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他们的投资一般比较有持续性,而且集中在高分红、估值比较低、价值比较明显的股票上。 保监会今日披露,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标志着保险资金可参与沪港通试点业务。有业内人士指,保监会放开险资参与沪港通,将有上万亿元资金涌入港股,效果可媲美去年公募基金获准使用沪港通。 早在2015年4月份,证监会就已放行公募基金投资港股,同时保监会也放行了内陆险资投资香港创业板。但是,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内陆机构投资者动作并不大。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保险业境外投资额约360亿美元,只占总资产约2%,而监管层规定的境外投资上限是总资产的15%. 但今年5月份起,内陆资金流入港股的力度不断加大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5、6月份通过港股通流入港股的资金,分别激增至268亿港元、440亿港元,而4月的净流入量仅20亿港元。7月份,港股通净流入额较前两个月有所下降,但仍达近百亿港元,而8月份港股通净流入再度飙至547亿。 而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也从侧面证实了这点,从三季度以来港股通数据看,净买入额排名靠前的都为高分红型的银行、地产等保险股。 瑞银证券H股策略分析师陆文杰也表示,近几个月的资金南下和去年4、5月份港股通火爆不太一样,去年流入的资金大多来自散户和私募基金,他们通常追求比较快的回报,所以“买入”持续的时间很短;今年则看到很多买单来自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他们的投资一般比较有持续性,而且集中在高分红、估值比较低、价值比较明显的股票上。 2016年三季度以来净买额超亿元的港股通标的企业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有机构观点认为,结合保险机构正在进行的相关调研观察,有四类港股对追求稳定绝对收益的保险资金有较强吸引力,分别是:A+H股中有折溢价优势、稀缺优势、低估值及高股息率个股、类债券型个股。 对于今年突然出现大量内陆机构买港股,有外资机构解读是:一方面是为了追求人民币本币更高收益;另一方面,当前内陆货币较宽松,大机构手上资金充裕,但信用风险上升、“资产荒”现象同时凸显,内陆机构投资者自然把目光投向了估值相对处于洼地的港股市场。 深港两地券商认为,这一流入趋势有望持续;与往年流入资金多来自散户、私募基金不同的是,本次流入港股的资金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内陆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买入对象主要是高分红的价值股。 5月来险资大股东增持动作频频 而5月份以来,原本就是港股上市公司大股东的保险资金也开始进行大举增持,比如5月5日,中国平安所持的绿叶制药持股比例由于11.53%增至13.91%;5月10日,太保集团持有的光汇石油持股比例增至9.16%. 5月18日,中国再保则对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H股进行增持,每股2.356港元,场内方式增持了1000万股,耗资2356万港元。至此,中国再保对该股的持股比例由4.88%增至5.3%。不过,这部分持股中,有1.16亿股为直接持有,而0.087亿股则以即所控制的法团的权益身份持有。 5月19日,华夏人寿以场外方式按均价2港元/股,增持哈尔滨银行H股1.203亿股,耗资2.4亿港元。截至昨日,华夏人寿的持股比例由9.14%增至13.12%. 7月13日,华夏人寿斥资9.7亿港元增持哈尔滨银行4.867亿股,持股占比由13.12%增至16.10%.7月7日,中再集团亦斥资246万港元增持300万股亨得利,持股占比由5.96%增至6.02%. 主力动向>>> 个股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