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徽因:女神的完美人生是场实力的摆渡

 依依书吧 2016-09-09



文/夏苇


林徽因,一个看一眼就足以可以让你对诗情画意产生一切美好想象的名字。


她完美到无以复加:美丽空灵、天资聪颖、出身优渥、学业有成、婚姻美满,爱情传奇,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那个时代最优秀的男子。徐志摩怀念她一生,梁思成宠爱她一生,金岳霖记挂她一生。


当年上海《图画时报》是这样描述她的:


明慧妙丽,誉满京国,精通中英文,富美术思想。举凡美术兴趣、历史观感,随处流露,无往不足引人入胜,以视我国剧场,洵有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语也。将来女士学成归来,必可以贡献于国人者。


我想就算将这个世界上一切对女性的赞美之词全都奉给她,也许都会稍嫌不够。


之所以说所有的溢美之词均不足以形容概括她,实则是林徽因真的是个穿越时空亦无以用言语表达的奇女子。她是美女,但你不能说她是个美女,她是才女,但你不能说她是个才女,她是建筑学家兼文学家,你却也不能说她就是个专家。


林徽因的人生如同一部意境完美的文艺片,优雅、明媚、艺术质感隽永,剧中的女主角令人着迷、羡仰再至尊敬。在她的身上,你能找到作为一个完美女人构成的各种要素。


 01 

女神的先决条件是美丽,女性魅力的先决条件当然也会是美丽


关于林徽因:


张幼仪是这么说的:“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费正清是这么说的:“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女性,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围绕著她转。”


林徽因有多美丽,看看这些照片,我想没有哪个男人不会倾之动心吧。



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出,林徽因在任何一个场合的形象都称得上美丽得体,并且带着她独有的空灵气质。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林徽因每次出门必然精心修饰,还有诗为证: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


林徽因很讲究,她的讲究还总是与众不同,是带着意境的:


比如,林徽因常在晚上写诗,写诗时总是点上一柱清香,摆一瓶插花,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清风徐来中挥就佳作。


女人天生有两种权利,一是爱的权利,一是美的权利。美丽是社会对女人最重要的期待。因此,若为一个女性,放弃了对美的讲究,也就放弃了性别的优越。


  02 

颜值只是入门,高段位的较量拼的都是才华


林徽因深知道自己的美丽,但她更明白作为一个高品性的女性,美丽只是入门条件,出众的才华才能真正助她驾驭完美人生


林徽因出生名门世家,父亲林长民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受父亲的安排,她很早就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中。林徽因才华出众,6、7岁就能与有模有样地与父亲互通家书,15岁与父亲游历欧洲,博文长记、视野开阔。


林徽因英文功夫了不得,欧洲留学时,她随父亲接待各界名流,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交际场合更是游刃有余、落落大方。



在文学方面,林徽因颇有才情,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等。当年泰戈尔访华作为当时的大事件,由林徽因全程接待,她作为新月社成员,登台演诗剧《齐德拉》,流利的英语和俊俏的扮相给文艺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是以上都不是林徽因的专业,她的专业是建筑学。


当年在欧洲受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并一生为此耕耘,后来成为中国建筑学的先驱。


萧乾说:'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林徽因的聪颖甚至会让父亲感到压力。林长民说:''作为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如果只是美貌,我想那个同时代的女子譬如陆小曼、蝴蝶、唐瑛个个都不逊色于她,但是兼具美貌还能与当年精英阶层的男子平起平坐、交锋思辨的恐怕只有能林小姐一人了。


在这个颜值当道的时代,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的是,颜值是入门,高段位的较量拼的全都是才华


 03 

选择是门大学问,关键时刻头脑要清醒,拿捏要分寸


林徽因和陆小曼很像,但结局却大相近庭。


两人同样出身名门世家,自小都接收了当时最优质的教育,在诗歌、外文、绘画、钢琴上的造诣不分仲伯。长大后都天生丽质,追求者云集。


可是,纵观林徽因、陆小曼一生,你会发现两人最大的不同在情感与生活方式的选择上。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徐志摩为一袭白衣的林徽因所倾倒,对她发起热烈的追求;林徽因也被徐志摩的英俊、渊博,风雅所吸引,在康桥的波光里暗传情愫。


徐志摩为她果断放弃婚姻与张幼仪离婚,还发表了那篇举世闻名的离婚宣言:“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命;不得,我命。


如此炽热的宣誓,试问哪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不会头脑充血?


可是林徽因不是别人,她的每一步都清晰笃定, 经过了一个长长的痛苦期,她选择了同出名门的青年才俊梁思成,并在公公梁启超的帮助下两人前往美国留学完成自己的学业梦想。



 若干年后,林徽因回忆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象的那个人。”做出这个判断的时候她才16岁,孰轻孰重拎得清醒明白。


陆小曼不同,遇到徐志摩完全不能自拔,深陷于爱情的泥沼,她和王庚离婚嫁给徐志摩,结婚以后发现爱情的诗歌与生活确确实实区别大得很。陆小曼也具才华,但她的才华没有用于成就事业,而是用以挥霍,最终使她的婚姻又一次走进死巷。徐志摩死后,40多岁的陆小曼竟然牙齿全部脱落,成了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太婆。


一样的才情,不一样的结局,可见选择是门重要的学问。通常智者才能做到诸事看透,看透并能做到,就只有像林徽因这种奇人了。


不仅仅在婚姻上,林徽因人生道路上处处都保持着这种清醒的分寸,包括对理想的坚持、生活的安排等等,人生的节点她总是拿捏得清醒得当。


柏拉图说,理性是灵魂最高贵的因素。大凡高水准的人生都由“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两部分组成。你的人生能不能做到高水准,既要看选择的清醒度又要看拿捏得分寸感。


  04 


镜花水月要有,柴米油盐要有,但这不是生活的全部,完美的人生要算上社会价值才够档次。


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是林徽因的浪漫情史,却鲜有人知道她作为建筑学家所做的贡献。


她一生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从这个层面上讲,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专家。


林徽因很明白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今后的人生怎么走,她在任何时间段上的选择都遵循内心的想法,并且以一种非同常人的毅力予以坚持。


从16岁那年立志要做一个建筑学家起,林徽因的人生便清晰笃定,甚至包括她的婚姻都以此作为条件。从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她和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从此拉开中国建筑史的新篇章。


林徽因绝对不是温室的花朵,事实上她的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度过。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跟随梁思成辗转大半个中国,各地测量,建立中国最早的建筑系,培养中国第一批建筑师,并倾心完成多部论著,即便卧病也不从停歇。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和她的美貌才情相比,她作为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则更令人尊敬。


1953年北京开始拆除牌楼,对古建筑进行大规模拆除。在欧美同学聚餐会上,林徽因与时北京副市长的吴晗发生正面冲突。随后,病情急剧恶化,最后拒绝吃药救治。


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著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虽已随同那场文化浩劫烟消云散,但林徽因的义正严辞,仍然环绕于每一名具有良知的学者心头。


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恰当:林徽因的传奇人生始于美貌、成于才情,忠于价值。


每一个令人羡仰的人生版本从来不会抛开实力单独来说话。


美貌也好、才情也好,女神的的完美人生实则是场实力的摆渡。


喜欢请至底部点Zan

*作者:夏苇,80后三甲医院人力资源HR,生活思考者,美学倡导者,喜爱文学艺术,作者微信公众号:夏苇的傍晚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