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就医宝挂号问诊平台(转载获授权) 作者:陈西蒙 (同济医院普外科硕士研究生) 痣,又称色素痣、痣细胞痣,是由痣细胞产生的,通常较小的色深的皮肤新生物。这些痣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出现,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日晒也可以增加暴露部位皮肤痣的数量。目前已知,几乎半数的黑色素瘤(恶性皮肤肿瘤)都发生于先前存在的痣上,也就意味着,普通的痣是许多黑色素瘤发生的基础。
黑色素瘤风险与大型或巨大型(大于20cm)的痣有关; 当一个人全身超过10-20个痣时,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将有所增加; 长时间日光暴露、浅肤色、浅色眼睛、淡黄或红色毛发、儿童期发生水疱性晒伤、重度雀斑和皮肤不易晒黑而易晒伤者、有血缘关系近的亲属患有黑色素瘤等。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用ABCD标准诊断来帮助理解、记忆: A是不对称, B是边缘不规则, C是色彩多样性, D是直径大(大于6mm)。 当痣发生以下变化时要警惕黑色素瘤,及时去医院就诊: 1、痣近期变大,特别是带有不规则的边缘; 2、痣颜色变深; 3、有炎症反应; 4、有点状颜色的改变; 5、出血; 6、皮肤破溃; 7、有痒感; 8、有疼痛感。 如果痣出现上述变化,要引起重视,任何怀疑的痣都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行活检以明确或排除。 1、防晒。避免刻意寻求日光浴或晒黑行为,高SPF值、宽幅防晒剂能在预防黑色素瘤中起一定作用; 2、去除颈、腰或易受刺激部位的痣,去除不易观察部位的痣; 3、口腔、生殖器粘膜突然出现痣应该行活检,因为这些部位的痣较罕见; 4、对于小型和中型先天性痣可进行基础性拍照和终生年度随访,对于巨大型先天性痣,出生后就有可能恶变,多数专家推荐推至6月大后再行手术切除; 5、如发现痣有上述恶变征兆,应期早诊断早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