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鬃山:改写“生命禁区”的历史

 胡宝勒德 2016-09-09

    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位于我盟最西部,这里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生存环境调查组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也曾有着不通车、不通电、与外界不通往来,没有水、没有医疗卫生、没有文化生活,不见绿色,不见四季变化的说法。一些牧民因为无法忍受极端恶劣与世隔绝的生存环境和选择了转移搬迁,目前仅有28户79人依然坚守在这里,守护着35公里的中蒙边界线和263公里的蒙甘边界线。

  现如今,得益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成果,马鬃山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过去跑一趟镇上,280公里的土路我们得颠簸近十个小时,现在油路通了,去镇上办事只要四五个小时就能到。不仅路通了,我们还住进了这么好的新房子,吃水问题也解决了,生活用品和蔬菜,政府每月都会通过便民服务车送到家门口。生活变好了,我又能发展自己的摄影爱好,你看,这是我最近拍的骆驼,漂亮吧?”马鬃山牧民巴图那生笑着说。

  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巨大的,但是额济纳旗委政府没有畏惧,汇集各级干部谋事干事,凝聚各方力量攻坚克难。2014年,马鬃山苏木的“十个全覆盖”攻坚战打响,生命禁区的历史被一点一点改写……

  2014年6月,马鬃山苏木通乡油路正式开工建设,历经一年艰苦卓绝的施工,2015年11月,这条总投资9400多万元,长156公里,承载着几代人希望的通乡油路终于贯通。有了路就有了希望,致力于改善马鬃山苏木牧民生活的“十个全覆盖”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度也相继跟上。

  马鬃山苏木无地表水,且地下水矿化程度高,水质极差,净化成本高,出水量低,给守边牧户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2014年以来,马鬃山苏木政府通过围栏打井、截流引水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找水源,解决牧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累计投资近317万余元。2016年,又创造性地开展了“玻璃钢”水窖试点工程,率先为4户牧民安装了容量为5吨的“玻璃钢”水窖,并为9户牧民重新定位打井。

  “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展以来,苏木党委、政府在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累计投资2100万余元,规划联建了驻地机关和边防派出所办公和生活用房、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完成了苏木28户守边牧民安居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为每户牧民安装了2KW风光互补发电装置、村村通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装置。四座中国移动公司通信基站覆盖了60%的牧户通讯,政府补贴的卫星电话覆盖了40%的牧户通讯,2016年4月底,苏木驻地已实现网络全覆盖。

  苏木还结合当地牧民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员中心户”,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居延先锋”“北疆先锋”微信平台等媒体平台,积极组织党员及牧户学习,将学习教育常态化,增强党员归属感。同时,及时向农牧民传达解读新政策,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增加牧民守土戍边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了先进思想的“全覆盖”,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座毡房都成一座不倒的界碑,每一座新房都成为一座边防哨所,每一位牧民党员都成为一名边防哨兵,形成维稳固边的强大合力,促进了边境地区和谐稳定。

  “现在这里的生活条件很好,政策也好。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我知道党和政府是我们农牧民改善生产生活的坚强后盾。我打算利用这个好机会多养些骆驼,发展驼产业,胡杨节期间,我还要到胡杨林景区帮朋友牵骆驼,供游客骑行赚些钱。我会一直在这里驻守下去,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年仅26岁来自鄂尔多斯的马鬃山“女婿”陶希格道格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