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将孩子忘在校车中闷死,是最可耻的遗忘

 无尘山鹰 2016-09-09
摘自:曹林的专栏

                文\曹林     2016-9-09 

天津一女童被幼儿园司机遗忘车内8小时,窒息死亡。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表示,该局已立案侦查,对涉事汽车司机及幼儿园负责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跟以往的类似悲剧并没有什么差别,还是可耻的遗忘,司机因维修刹车而把孩子忘在车内离去,而幼儿园也忘了班里少了一个孩子。

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已经完全失语,失语是因为愤怒和无力。无力感来自于无法阻止这样的悲剧不断重复发生,上月,其他地方曾发生过同样的悲剧,当时有媒体约我评论此事时,我就表达过这种无力感,称这种媒体报道和评论根本没有用――我们这些与事件无关的人在反思,营造一种反思的幻觉,而那些可能使孩子置于险境中的人却根本不反思,过不了几天又会在其他地方重复同样的悲剧。不幸被言中,悲剧果然又发生了。

我不是乌鸦嘴或预言家,更没有超人的判断力,当然也不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而是基于对我们社会中人性的麻木和人的健忘而做出的悲观判断。同样的悲剧就是这样一直不断重复的,以至于现在我们已经失去了愤怒感。这几年来,已经发生过无数次“忘在校车里闷死”的事件,从茂名到江门,从西安到河南,从长沙到英德,再到天津这座没有新闻的城市。每一次悲剧的情节都差不多,遗忘,可耻的遗忘,不是司机忘了,就是老师忘了,然后孩子在太阳暴晒下活活被高温闷死,然后医院在“死因”一栏填上“窒息”。

写了10多年评论了,类似悲剧的评论已经写过好几篇,不断重复那些陈词滥调,我已经无话可说。对于评论员来说,很简单,把原先文章换个由头同样的道理重复一遍就行――这种自我重复,不是评论员的偷懒,而是这个社会因为不断健忘而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的可怕惰性和可怕停滞,不长记性,对生命的麻木,无数条幼小的生命也换不来一句“决不让一个孩子再这样离去”的承诺。

每一次悲剧之后,发生悲剧的地方也都会有同样一个动作,就是教育部门发个通知,要求“紧急排查”和“仔细清点”。可这样的排查只是悲剧后应对舆论和平息质疑的条件反射,几天故态复萌,又会回到昔日麻木的轨迹。更重要的是,天津生病了,只是天津在吃药,在总结教训和补上漏洞,而其他地方都当没事人一样,仿佛“忘在校车里闷死”的事件只是其他地方的丑闻,而自己是一个看别人热闹的围观者,庆幸问题没有出在本地,缺乏“从异地惨痛教训中反思本地社会问题”的教训联动意识。

对教训的遗忘,问题下一次就会在其他地方暴露,“忘在校车里闷死”的悲剧就像病毒一样在各地传染。

传播学上有种现象叫“蝴蝶效应”,南美洲亚美逊的一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两周后在千里之外的德克萨斯引发一场飓风,这种效应强调的是初始条件的重要性,在敏感的条件下可能触动一连串的反应,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细节引发一个可怕的大后果。敏感对应的是麻木,我们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在迟钝和麻木不仁中,存在着一种“反蝴蝶效应”,一场让世人震惊让公众哗然的舆论飓风,可能都换不到相关部门懒懒地扇动一下翅膀。“忘在校车里闷死”的悲剧让人痛心,可能够阻止悲剧发生的部门和人,丝毫不受触动,等下一次悲剧在本地发生时,才懒懒地扇动一下翅膀表示一下“高度重视”。

把孩子忘在校车里闷死,是成人世界最可耻、最不可饶恕的遗忘。这种遗忘有两层意思,一层在把孩子忘在车里,一层在不断遗忘这样的悲剧。

如果这样的悲剧是第一次发生,还可以勉强用“疏忽”和极端个案作为借口,可接连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第九次、第十次,甚至连绵不绝,遗忘和疏忽就更不可饶恕了,就不是极端个案了。那些可耻的大人们!这样的“遗忘”有多么的无耻啊?如果对教训稍微重视一点儿,对孩子的生命稍微负一点儿责任,心底多点儿柔软,为人师者多一点关爱,为领导者多一点谨慎,下车时多一个清点人数的环节——甚至将车上每一个座位都认真检查一下,每个孩子的名字都叫一遍,又能多花你多少时间和多少精力呢?可是,这种对老师最底线的职业要求,竟然成了稀缺品。

另一层可耻的遗忘在于舆论的习惯性遗忘,天津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只要事情不是发生在自己身边,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人们都是那么麻木不仁,仅仅只是当成此起彼伏的热点转换中一条让自己不舒服的“社会新闻”,而没有触动心底对一条幼小生命非正常死亡的痛感并转化为痛定思痛的教训感。

不断把孩子忘在校车里闷死,这不仅是当事学校的耻辱,更是一个社会的耻辱,成人是那么的漫不经心,社会是那么的不当回事。仅仅只要多一个“清点人数”的简单程序,可连这个最微不足道的程序都完成不了和做不到,难道不是耻辱吗?机械的职业操作难免疏忽于细节,但爱与关切总能战胜那个魔鬼,可我们最缺这样的爱和关切。孩子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尤其是幼儿,需要大人无微不至的呵护,可是,对不起孩子,我们的社会竟连这个都给不了你们。

对不起,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