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分析】论生鲜电商的正确火拼姿势

 Yuii4ogsgumjcd 2016-09-09

?导 读

机智的创业者们想到一个听起来很美的东西——供应链物流,听起来确实很美,但距离确实还远

投稿、合作微信号:report888

这是一个所有人舍命狂奔的领域

美菜的融资从未停止,链农又刚刚拿到了大众点评的投资,to b生鲜电商的领域已经杀得一片血红,而且还前赴后继地有人要进场。这个领域应该怎么玩?这是我想讨论的问题。

免费行业研究报告,微信号【report88】

供企业、投资人、券商、投行、风控等相关人员参考交流

在这个领域的传统模式中,痛点显而易见:

对用户——也就是中小型餐馆来说,最大的痛点有两个:一个是价格不透明,还有一个就是需要自建采购团队并且相应需要负担这部分人工成本。

对供应商——也就是市场上的二级批发商来说,最大的痛点就是客户分散,流水太低。


轻还是重?

目前的玩法从资产轻重角度来看,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这个“重”体现在自建仓储、自己做分拣,甚至有部分玩家自建物流。这类模式以链农、美菜、饭店联盟为代表。

第二类是典型的轻资产模式,做买家和卖家的撮合交易平台,属于纯淘宝模式。这类模式以一亩田、天平派为代表。

第三类是介于轻重二者之间的模式,我们暂且称之为中间模式,这种模式不自建仓储,大部分与二级批发商合作,整合二级批发商的力量进行分拣和粗加工。这类模式以特易得、鲜供社为代表。

这三类中最不make sense的应该是轻资产模式。在现在这个杀得一片血红的市场中,玩家们已经不再有当年淘宝那样的窗口期了;再加上这种模式本身并不具有平台价值,所以用户的忠诚性不会高。最后这种模式的结果就是,烧了一大把钱,却还是烧不出真正有粘性、有价值的用户。

于是就剩下重资产模式和中间模式的PK。实际上,在生鲜领域中,模式的轻重并不绝对。重资产模式需要面对问题是通过不断烧钱来不断扩大仓储,以实现sku的最大化,从而提高客单价、cover高成本;而中间模式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随之而来的重运营,尤其在足够规模化之后,整个供应链管理将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这些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重”。

所以这两种模式的PK最后还是会落在团队的PK上。做重资产模式的团队是不是足够会讲故事?是不是具有足够强大的融资能力?做中间模式的团队是不是足够高效?是不是具有极其强劲的运营能力?如果强大的能力和本身的模式可以匹配,这家公司就有可能在这场火拼中活下来。

不过再进一步从投资角度讨论,会发现重资产模式已经把自己陷入了一场资本游戏(我并不认同这个领域整体都是一场资本游戏),其自身的缺陷必须要靠大量的烧钱来弥补。这种投资行为是在这个泡沫巨大的疯狂市场的一种独特现象,我首先并不认为必须靠烧钱支撑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健康的商业模式,其次并不认为在这样一个低毛利的领域烧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至于常常听到的“做中国的Sysco”,后文会详细讨论。


单一品类还是全品类?

从品类来看,目前的玩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品类,比如蔬果品类的蔬东坡,比如早期的大厨网,比如现在大量的只做鸡蛋或水产的公司;另外一类是全品类,我们看到的美菜、特易得、一亩田都属于这一类。

To b的生鲜领域一定要做全品类:首先,无论是传统还是互联网的to b生鲜领域,尤其当用户以中小型餐饮企业为主时,用户一定是无法接受商品的高溢价的,而中小b对单一品类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从而,单一品类的情况下,客单价一定也低。但并不与之同步的是,物流等运营成本并不随之降低,所以无论规模化到什么程度,单品类的收入都是无法cover成本的;相反,品类越全,客单价越有可能高,收入也就越有可能cover成本。

但扩大到餐饮供应链的范畴时,就会发现有一个例外,就是酒水。

至于经常说起的全品类物流和储存相应多样化的问题,一方面,这在to c的领域是个大问题,但是在to b的领域相对不明显,因为to b的领域中,每个订单的货量更多,不像to c那么分散;另一方面,轻模式和中间模式本身并不自建物流和仓储,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这个领域的难点和问题都是什么?

在这个领域中,无论是什么模式,几乎都会遇到以下的难点:

难点一:采购。

这应该是to b的电商共同的难题,因为用户本身就足够专业,所以只有足够专业和精细的采购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难点二:城市扩张。

每个玩家都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做中国的Sysco”,而我并不认为未来中国的to b生鲜市场会出现一个Sysco,这个最大的障碍就是城市扩张。在中国,上至一个城市,下至城市中的一个批发市场,都有一个当地的“地头蛇”性质的人物,地头蛇让一个区域有一种自己的规则,尤其是在寿光这样的大区域农贸基地,地头蛇还会对短时间内的定价产生影响。所以从短期来说,谁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能在某个城市站稳脚跟;从长期来说,靠区域整体化优势形成对上游的强议价能力是有难度的。

难点三:信息化。

这个领域的玩家目前抓的都是中小型餐饮企业,这一群人相对而言互联网化的程度较低,尤其很多二线企业小型餐饮企业的老板是没有智能手机的,所以这个市场还需要花一段时间和成本来教育。

难点四:盈利。

钱烧了,却没烧出金子来,这应该也是最让各投资机构犹疑不决的因素。在这个领域的所有货品中,只有两类货品是高毛利的——酒水和水果,而其中的酒水恰巧又是供应链最复杂、水最深的一类货品,所以目前无论哪个模式,酒水在整个流水中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此时,机智的创业者们想到一个听起来很美的东西——供应链物流,听起来确实很美,但距离确实还远;而且供应链物流实现的基础就是足够长的账期和足够大的量,所以在供应链物流真正可以派上用场之前,这个领域应该就已经基本上尘埃落定了。

至于大家都爱说的“往上游走”,一方面,和供应链物流一样,在派上用场之前这个领域就尘埃落定了;另一方面,就算一直走到了最上游,毛利也只能达到25%的水平。

最后,总而言之,这个领域中,一个能力与模式相匹配的团队+全品类=一家具有生存能力的企业。至于变现,且等着吧,无论对于创业者还是投资人,这都是一场强强对决的游戏,谁等得起,谁就能笑到最后。

(来源:极致资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