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启超父母家教观\陆琴华

 不惜身命利有情 2016-09-09

  梁启超在他的《三十自述》里说:“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到了十岁时,竟然熟读《史记》到背诵如流的地步。三村四邻都称赞梁启超是神童,或者是天才,不是一般孩子能比得上的。可是梁启超的父亲梁莲涧却一直把梁启超当做一个平平常常的孩子来对待,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梁莲涧虽然在乡里教书,可是生活并不十分富裕,终年靠耕田为生。所以梁启超读完书,父亲总要吩咐他下田干活,有时来不及到田里,就让他帮助大人做做家务,不能让梁启超成为游手好闲之徒。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史料性和文学性可以和司马迁的《史记》相媲美。有一次,梁启超读前几天父亲给他买的《汉书》,《史记》里曾经记载的故事就歷歷在目,梁启超不由得摇头摆脑,沾沾自喜。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是一部辑录战国至清代古文的文集,其中《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文章佔有很大的比重。梁启超读《古文辞类纂》时,里面不少文章他都烂熟于心,不由得又是摇头摆脑,沾沾自喜,觉得自个儿就是小神童或者小天才。这一情景被父亲梁莲涧发现了,父亲就板?面孔,瞪?眼睛,狠狠把梁启超训了一顿。梁莲涧说:“汝自视乃如常儿乎!”父亲的训斥如一瓢冷水猛然浇醒了童年的梁启超,从此梁启超温习功课都忆起父亲的这句话,不敢有半点马虎和骄傲心理。

  父亲严厉,母亲赵氏对梁启超的教育也一点儿不含糊。如果说父亲梁莲涧侧重于梁启超学业上的督促,那么母亲赵氏就是一门心思教育梁启超不说假话,诚信做人。因为“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梁启超六岁时,因为一件琐事,无意中说了一回假话。那是一句什么假话呢?不要说成年后的梁启超记不得了,就是事发时梁启超也没有什么印象,也就是说完这句假话,他转脸就忘了,可是他的母亲赵氏却一直铭记在心。梁启超吃完晚饭后,正准备去自己房间温习功课,却被母亲叫到了?室。母亲会有什么事呢?以前好像没有过这样的事,因为全家人一吃过饭,母亲就开始手脚不闲地打理家务了,直到夜深人静才算。梁启超一脸狐疑地来到母亲的?室,瞧?母亲一脸的怒气,早吓得全身打颤不知如何是好。记得成年后的梁启超在《我之为童子时》一文里写道:“我有生以来,只记得母亲终日含笑,今忽见其盛怒之状,几不復认识吾母矣。”可见当时赵氏生气发怒程度是多么厉害。一开始,母亲不问青红皂白就断然呵斥梁启超:“跪下!”跪下的梁启超惊骇之馀,仍是一头雾水,赵氏呢,随之就将梁启超“翻伏在膝前”,举起鞭子猛抽十几下。打完,赵氏才说:“汝若再说谎,将来变成强盗,变成乞丐。”赵氏认为撒谎说假话无疑是万恶之源。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这是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所写,字里行间表达了他不灰心气馁,继续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梁启超之所以能成为我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学问家和大思想家,与他父母严厉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