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科诊疗活动中,需要使用到很多种类的医疗器械:从口腔内科器械到外科种植器械,从修复器械到正畸器械,从简单的口镜镊子到复杂的涡轮手机,从形状各异的印模托盘到精密细小的根管探针,绝大多数牙科医疗器械都是重复使用的。尽管也有部分一次性医疗器械,但在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背景下,受制造成本、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因素的影响,其使用量有一定的限度。 对于这些复用的牙科医疗器械,在使用结束之后,必须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否则对于下一个与之接触的患者及医护人员而言,就有可能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影响了医疗质量、危害了患者健康、增加了医疗费用、降低了医疗效率。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降低医院感染,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包括手卫生、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率的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等等。 
在此,我们对牙科复用器械的再处理进行专题探讨,本章为“综述篇”,在以后的四期中,分别阐述再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关键环节“清洗”、“消毒”、“包装”和“灭菌”。
一、牙科复用器械的分类及处理的原则 1.1 牙科复用器械的分类 根据器械对使用者的危险程度,分为高度危险性器械、中度危险性器械和低度危险性器械。 高度危险性器械:需要穿透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等。 中度危险性器械:接触病人粘膜及有破损的皮肤的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 低度危险性器械: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的器械。如体温计、血压表、调拌刀、测量尺、头帽、面弓等。 1.2 清洗消毒和灭菌 清洗: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达到清洁的程度。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1.3 牙科器械处理的原则 对于高度危险性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的水平;对于中度危险性器械,需要达到消毒或者灭菌的水平;对于低度危险性器械,需要达到清洁或者消毒的水平。 在器械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操作人员个人的职业防护、保护被处理器械的价值并对消毒和灭菌的效果进行常规监测。
二、牙科复用器械处理的区域及工作流程 2.1 牙科复用器械处理的区域 不论对于小型的牙科诊所或大型的口腔专科医院,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复用器械处理区域应当分开,这类区域通常叫做“消毒灭菌室”或者“消毒供应中心”。 这类区域的建立,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尽可能就近口腔手术室或口腔门诊,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通风采光良好,工作区域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 
2.2 牙科复用器械处理的工作流程 对于牙科复用器械,器械使用后应做到及时处理,工作流程应遵循物品由“污”到“洁”单向流动的原则,即“先清洗、再消毒、再灭菌”,不交叉,不逆流。
三、牙科复用器械处理的步骤 3.1 污染器械的回收及分类 回收是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从使用部门收集转运到处理地点的过程。回收的工具、用具或者容器每次在使用完毕之后,也应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分类的目的在于使得器械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接下来的处理,方式有:以器械包为单位进行分类、以污染物的类型进行分类、以器械预期的处理方式进行分类(清洗消毒器清洗、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或人工清洗等)、以器械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类、以器械的材质进行分类等。 
3.2清洗、消毒和干燥 清洗的方法包括机械清洗、手工清洗。大致而言,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清洗的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消毒是减少器械表面微生物的数量,使其达到不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有热力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方式,首选的方法是机械热力消毒。 宜选用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如带有干燥功能的清洗消毒器、干燥柜、烘干机等,没有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3.3 器械检查与保养 器械的检查主要是检验清洗及消毒的效果和器械的性能是否还满足使用要求。日常情况下,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进行处理;有锈剂,应除锈,除锈之后的器械也应重新进行处理。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器械的保养是指在包装之前对器械进行适当的或必要的维护,比如,对于关节不灵活的器械进行润滑。对于牙科手机注油养护,可以润滑轴承和传动机件,方便医生操作,延长手机使用寿命。 
3.4 器械的包装 包装过程是为随后进行的灭菌过程和灭菌后器械的运送、储存提供一个良好的包装系统,使其在灭菌中达到无菌水平,直至使用之前保持无菌状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之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实效期。 3.5 已包装器械的灭菌 在医疗机构中使用的灭菌方式有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等形式。首选的方式是压力蒸汽灭菌,对于不耐湿、不耐热的器械,再选择其它的灭菌方法。 3.6 无菌物品的储存及发放 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经干燥、包装后也应存放在这个区域。 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运送发放物品的器具、容器和推车等,使用后应清洁处理,干燥存放。
(注:作者供职于国药控股美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本文独家网络供稿于“六脉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