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京津冀 | 走进河北承德(组图)

 dongchang 2016-09-10
承德历史悠久,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此修建行宫“承德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胤祯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设承德直隶州,始称“承德”。1929年建热河省,承德为热河省省会。1955年热河省建制撤销,承德市划归河北省,为省辖市。本期“印象京津冀”将带您走进河北承德。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劳动、生息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在这里曾发现的石斧、网坠、陶鬲等丰富的历史文物,就是他们在这里劳动生活的遗迹。承德,文化底蕴深厚,5000年的红山文化、300年的山庄文化纵贯古今,昭育后人;承德,见证了“康乾盛世”的百年辉煌,承载着四海归心、天下一统的梦想;承德,一个文明祥和的福地,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既是承德的一个根脉,也是承德城市发展的灵魂。

  承德红山文化博物馆


  承德具有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历史。据专家考证,承德的红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滦平县金沟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伙房、兴隆县杨树屯、平泉县域、承德县域和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域等地,并且出土了玉猪龙等大量红山文化代表文物。

  承德红山文化博物馆馆藏红山文化文物1000件,重点为中华民族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珍贵的石器、陶器、玉器。其中有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重500公斤、高1.5米的图腾崇拜物——石祖和七尊新石器石像(属国家一级文物),有红山文化中早期陶器,品种、数量、年代均为国内现存红山陶器之大全;有红山文化中最神秘、珍贵的红山玉器。其中中国红山文化代表文物玉猪龙、C字玉龙、玉环均属国家一级文物。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称全国四大名园。其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如今,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早已对外开放,每年盛夏季节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去观光。1994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独特的风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山庄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以及一大批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承德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普宁寺


  普宁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寺内通高27.21米、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经过整体维修后,更具宗教艺术的魅力,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

  普宁寺始建于1775年,196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国务院宗教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寺庙占地33000平方米,有殿堂、楼阁各类建筑29座,帝佛合一的格局,既有皇家寺庙的金碧辉煌和宏大规模,又是佛门圣地“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

  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双层歇山式,称为“九脊十龙”殿,内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像,壁画环绕。前后两座主体建筑均建在1.4米高的石砌须弥台基之上,殿前的月台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杆环绕,台阶中央铺有石雕艺术精品“云龙石陛”,四角有叫“螭”的龙头。寺庙中的“金龙和玺”与“六字真言和玺”彩画在古建彩绘中更别具一格。

  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在避暑山庄以北,“须弥福寿之庙”的西侧,有一座具有特殊艺术价值的寺庙建筑。全庙除主体大红台、大白台等外,还有四十多座各式各样的僧房佛殿白台和塔台,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气势雄伟,十分壮观。

  普陀宗乘之庙是仿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修建的,“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庙依山建造,坐北朝南,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门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渐高,各式白台、塔台建筑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别,变化多端。最后为雄伟高大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的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

  三官圣会


  三官圣会是承德群众正月十二至十七组织的祭祀天、地、水三官的花会,规模宏大壮观。队前由执小红旗的会首指挥,接着依次为三官驾、黄罗伞、黑龙旗、开道锣、彩旗;灯官在彩旗后指挥龙灯、高跷、狮子、大小秧歌柳子、武会、队子马、八仙庆寿、蝴蝶、棉花鬼及宫灯、莲花灯、寿桃灯、葫芦灯、方灯、长灯等花会队伍。三官圣会正月十五达到高潮,整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前为花会队伍备好茶点烟糖。三官圣会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仍然是承德百姓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民间文化活动。

  兴隆九龙潭


  九龙潭自然风景区位于兴隆县城南13公里处,它位于京、津、唐、承四市的结合部,距北京150公里,承德130公里。九龙潭自然风景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曾是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的后封山,山上为半原始森林次生状态,有“京东绿色宝库”的美称。这里山高林密,峰奇石秀,峡谷纵横,溪潭珠联,曲径通幽,景色宜人。春季:春风送暖,万木争荣,山花烂漫,胜似世外桃源;夏季:千瀑飞泻,绿树成荫,凉风习习,犹如人间仙境;秋季:赤橙黄绿,硕果累累,秋风送爽,令人心旷神怡;冬季:山舞银蛇,银装素裹,冰川玉瀑,万树“梨花”,更是赏心悦目。

  景区分为一奇、三峡、九潭、八大景观,五十多个景点。比较著名的太极八卦井深8.6米,无水,堪称九龙潭一奇。严冬,井内酷热如蒸;炎夏,井内凝寒结冰。此井融阴阳之变,容水火之功,同冰碳之异,冬则生暖,夏则凝寒,神妙莫测,故称太极八卦井。

  兴隆雾灵山


  兴隆雾灵山位于承德市兴隆县西北部,与北京密云县交界,距承德市区130公里,距北京市140公里,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337公顷,主峰歪桃峰海拔2118米,为燕山山脉的主峰。雾灵山因其山高、峰美而有“京东第一峰”的美誉。

  雾灵山分为歪桃峰、仙人塔、龙潭、清凉界四大景区,有雾灵云海、雾灵日出、雾灵积雪、雾灵佛光、雾灵林海、雾灵晚霞、雾灵秋色七大景观,莲花台、仙人塔、龙潭瀑布、雾灵樱花、气不忿峰等一百多处景点。歪桃峰烟笼雾锁,峥嵘云上,雄伟险峻,气象万千;主峰西侧云峰寺遗址的七盘井,泉水清凉甘冽,蔚为奇观;主峰南侧海拔1800米处的莲花池,奇花异草,争芳斗妍,再稍下是仙人塔,塔高47米,巍然挺立,直指苍穹。山之东北麓,清凉界峡谷中,有一巨石高20余米,上刻明代刘伯温所书“雾灵山清凉界”六个大字及近千字碑文,虽历经数百年沧桑岁月,迄今犹气势雄浑,宏伟壮观。

  雾灵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拥有森林近20万亩,有人参、风箱果等国家级保护植物10种,金钱豹、金雕、弥猴、斑羚羊等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包含华北、东北、内蒙古三大区系的植被,保存了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被专家誉为“华北物种基因库”和“京东绿色明珠”,是全球北温带风光的极佳代表。这里森林呈现5个明显的垂直分布带,且处在一种动态的良性演替之中,森林结构较为复杂和富于变化。

  棒槌山


  承德市附近有座棒槌山。远远看去,它像民间妇女捶打衣物的棒槌一样;走近了看,它却是一座挺拔兀立的山峰。棒槌山不远处,有座小山丘,因为它的形状像一个蹲伏在地的青蛙,所以叫“蛤蟆石”。当地民间流传着“棒槌山倒,蛤蟆石跑”的民谣,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古老的时候,大地上经常洪水泛滥成灾,庄稼、房屋被洪水淹没。人们没有办法,只好爬到山上、树上,吃野果野菜充饥。后来,出了个治理水患的大禹,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百姓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入大海,治住了水患,老百姓才能够播种五谷,过上安生日子。话说那一年,大禹带领人到了承德这个地方。他发现山里有只兴风作浪的蛤蟆精。白天,大禹带人辛辛苦苦把水排出去;晚上,蛤蟆精肚子一鼓,又把排出的水吸回来。大禹决心要惩治这只害人的蛤蟆精。一天晚上,大禹发现蛤蟆精又在作怪,就顺手拿起一只捣衣用的大棒槌,三下两下,就把蛤蟆精打得趴在地上,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大禹怕它再跑出来作怪,危害百姓,就顺手一扔,把棒槌立在蛤蟆石旁,变成一座山峰。蛤蟆精一动,就给一棒槌。这样,蛤蟆精再也不敢兴妖作怪,只好乖乖地趴在那里,一直到今天。

  鸡冠山


  承德避暑山庄的正前门,有一座神奇的红照壁。据说,人们在壁前跺跺脚,然后将耳朵贴在墙上,就能听见墙壁里有"叽叽叽"的叫声。早晚清静的时候,这叫声就更真切,相距十步也可听清。红照壁里怎么会有鸡叫声音呢?当地传说,这是鸡冠山的金鸡在里面叫。

  鸡冠山,在避暑山庄东南20公里处,远望整个山岭好像金鸡的身体,山顶之上,五根粗大的红色岩柱,一字排开,参差而立,构成了鸡冠的雄姿。说起鸡冠山,它有一个神奇的传说:200多年前,鸡冠山下住着一个老汉,每天晚上他都听见后山上有“叽叽叽”的鸡叫声,可是一到白天却怎么也看不见有鸡出现。老汉感到非常奇怪,一天晚上,在明亮的月光下,他顺着鸡叫的声音摸索着向前寻去,突然在一个小山洞前,发现了一只黄灿灿的老母鸡,领着一群金黄的小鸡在欢快地寻找食物。老汉看到这群可爱的鸡,十分高兴。他也不去惊动它们,每天把省下来的小米,带到小山洞前,供鸡食用。天长日久,这群鸡就和老汉成了朋友。一天,来了一个客人,住在老汉家里。正在这时,朝廷下达命令,要老百姓到热河给皇帝修建行宫,老汉临走前,便把喂鸡的事委托给客人,并嘱咐客人不要惊动它们。谁知这个客人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当他给鸡送米的时候,发现这群鸡不是普通的鸡,而是一群金鸡。他看到有利可图时,贪心发作,把老汉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一天晚上,他偷偷地躲在山洞旁边,正当母鸡领着小鸡出洞寻找食物时,他猛地扑向老母鸡。小鸡一惊都赶快跑回洞内,只有母鸡来不及回洞,就一口气飞到了热河行宫的丽正门前的红照壁,老汉正在砌垒照壁,忽然看见母鸡惊惶飞来,知道它一定遇到了不幸的事,就立即把老母鸡保护起来。从此,金鸡就在红照壁内“叽叽叽”地叫着,与老汉砌墙、雕砖、打石的声音相呼应。

  现在,许多国内外的游客到避暑山庄游览时,总想听听红壁照中的金鸡叫声。像北京天坛回音壁一样,它给这座离宫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至于鸡冠山的那个石洞,人们称它为“金鸡窝”。在鸡冠山南侧和东北侧的山谷中,各有一根60多米高的淡红色石柱,人们说那是鸡腿。巨大的身躯,鲜红的鸡冠,两条坚实笔直的鸡腿,金鸡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每当明月高照,鸡冠山的影子便会清晰地映在山下20里外的山庄田野之上,从而构成一幅“鸡冠挂月三千丈”的雄伟壮丽的画面,给人以美妙的想象。

  滕氏布糊画


  滕氏布糊画是我国著名民间艺术家滕腾先生发明的新画种,获得国家专利,是承德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滕氏布糊画继承发扬了中国画特色和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的、民间的艺术特点,取材广泛,创意新颖,每幅作品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创作技巧集绘画、雕塑、刺绣、裱糊、剪纸等工艺之大成,既保留了国画之底蕴,又可见油画透视的效果。布糊画用料讲究、色彩绚丽、操作细腻、画面逼真,无论人物风景还是花鸟鱼虫均可入画,并能有章有节,有情有态,能远能近,格调多变。由于用料考究,制作工艺细腻,使画中景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伦。

  塞外三鲜


  塞外三鲜以清康熙年间承德马市街“驴肉肥”酒楼的祖传手艺“麒麟蒸饺”“驼油丝饼”和“隔山焖肉”而命名。蒸饺为肥驴肉韭菜馅,外露一段韭菜,吃时香气四溢却无肥腻感;丝饼用盐水和面擀片,涂驼油后卷条、蘸上花生油,盘成饼烙熟,吃时香酥可口,色味俱佳;焖肉是将猪肉羊肉以中间为界隔开合装一坛,其间打入鸡蛋汁,在肉片上扎孔,内灌用黄酒、酱油、蒜末等佐料调配好的汤汁,密封坛口文火焖熟,食之鲜嫩味美。现在承德翠裘楼、皇宫饭店等许多餐馆以它作为传统食品招揽顾客。

  平泉羊汤


  平泉古称“八沟”,为古代塞北重镇,是内蒙、河北、辽宁三省交界,有“拉不完的哈达,填不满的八沟”之美誉。八沟羊杂汤为平泉特色小吃,堪称平泉一绝。

  它以羊杂配以多种佐料制作而成,选料精细,口感纯正,厨艺独特,味香清而醇厚,汤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后回味无穷。“喜峰口外远,塞北古道长。野鹿入柳林,八沟羊杂汤。”康熙皇帝打猎时不经意间觅食到的美味,脱口而出的四句诗,道出了八沟羊杂汤的盛名,八沟羊杂汤因此名声大震。

  现如今,八沟羊杂汤已改名平泉羊汤,被勤劳智慧的平泉人一代一代革新相传,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产业品牌。

  满族八大碗


  在承德不可错过的就是满族八大碗。八大碗据说是满族人家过年时的菜肴,充满地方风味的民族特色。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满族地方风味也应运而生。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八大碗往往用于宴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来爽快,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各地的满族八大碗因地产食材不一,因而菜品也不同,承德的满族八大碗基本上还是就地取材。柴鸡炖蘑菇、白汤羊肉、干豆角炖肉、炖牛肉、炖带鱼、白汤冬瓜等以上八道菜,都是用黑铁锅、山柴火精心制作而成,无污染,无异味,属于纯天然食品,深受人们的欢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