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伏羲,中华文明始祖探寻!——陇上行天水影色记实(1)

 江南自由风 2016-09-10





8月上旬末,正当南京盛暑,室外连续多日35度以上高温,天天猫在空调房间避暑。忽接上海李玉伟老总电话,盛情相邀甘肃夏游同行,心中窃喜不已。

16日下午乘机。天上晴空万里,彩虹漫天;机下白云朵朵,山峦叠翠。在偏振滤镜作用下,云天之间,七彩奇观,绚丽极目!



2个半小时后到达兰州机场。见到从上海登机,差不多同时到达的李总夫妇后,由兰州景总接我们进城晚餐。桌上美食,勾人食欲,餐前水果首推兰州白兰瓜,香甜可口,久负盛名。



当晚直奔兰州东面的定西市住宿。第二天前往天水游览。

天水是甘肃的第二大城市,虽说知名度远不如兰州、敦煌,但也不可误会就是大西北的荒凉戈壁。古城天水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地处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交汇处,雨量相对充沛。与甘肃其他地方黄土高坡不同,覆盖着青山绿林,并积淀厚重人文历史。在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制的秦朝,其先祖就是在天水发展起来的。

说到“天水”由来,那是因汉武帝时期的“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得名。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古城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现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虽然传说难考据,但是天水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很多历史传说被华夏后裔世代相传。

  天水是“人首龙身”的伏羲出世之地,可以说是龙的故乡。伏羲是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国家已启动的“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研究对象。天水是伏羲文化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

传说伏羲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途中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大脚印上,当下就觉得有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怀孕就怀了十二年。后来就生下了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伏羲的诞生,特将地名改为成纪,因为在古代,人们把十二年作为一纪。据史学家考证,古成纪就是今天的天水。《汉书》中说道:“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历来被称为“羲皇故里”。





1942年闻一多先生发表的《伏羲考》一文中,对伏羲文化研究考证认为:伏羲生于成纪(现甘肃省天水市),死于宛丘(现河南淮阳),所处时代大约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6500年前,伏羲与自己的部族从黄河东下,定居在宛丘,沿途整合多个部落。据了解,现代人对伏羲和女娲的研究,正是始于这个思路。

据有关资料证,现天水市西关伏羲庙,首建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庙内雕梁画栋,古柏参天。



其中庙内南天殿天花板上绘有完整的64卦及河图图形,这在其他地方是少有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天水本地人把伏羲庙称为“人宗庙”。



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作为人类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绩是:

一、教民作网用于渔猎,大大地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二、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三、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落后形式。

四、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五、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六、创制古代历法。


但是,伏羲的最大功绩还是创立八卦。在中华文明史上,唯一有资格被称为文明之根的就是发祥于至少六七千年前的易。

易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最古老、最系统、最智慧的自然认知体系,也是唯一发祥于中华文明源头,穿透历史,流传至今,依然生机盎然的文化。中华民族以伏羲创易为起点,结束了被动接受自然摆布的蒙昧时期,进入了认识规律、利用自然、传承智慧的文明阶段。

老子《道德经》通篇阐述的核心都是道的问题,而道的根本在于阴阳,即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思想,则创举于伏羲画卦,始于一画开天,伏羲才是阴阳哲学思想的开山鼻祖,伏羲画卦标志着易的创立。

在儒学经典中,伏羲的地位无与伦比,六经之中,《易》居首位。历代公认易是儒学思想的基础、核心和源泉。可以说,没有了易学这块智慧的基石,道、儒就成了建在沙滩上的大厦,飘在空中的楼阁。万世师表的孔子,自己也慨叹:“假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因而韦编三绝。

伏羲创立的易之所以被道家、儒家等中国各传统思想流派尊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因为它昭示了中华民族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萌生开始,伴随中华文明直到今天。

现如今,伏羲已经俨然成为了一种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叫伏羲文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伏羲文化不仅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要框架,是中华文化的脊梁,同时伏羲文化也是远古文明的一个缩影。



在天水北道区渭南乡西部,有一卦台山,相传这里就是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传说在伏羲生活的远古年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一无所知。每当下雨刮风、电闪雷鸣时,人们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聪慧的伏羲想把这一切都搞清楚,于是他经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地形方位,有时还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的花纹。


伏羲在卦台山上,苦苦的思索他长期以来观察的现象。突然,他听到一声奇怪的吼声,只见卦台山对面的山洞里跃出一匹龙马。说它是龙马,那是因为这个动物长着龙头马身,身上还有非常奇特的花纹。这匹龙马一跃就跃到了卦台山下渭水河中的一块大石上。这块石头形如太极,配合龙马身上的花纹,顿时让伏羲有所了悟,创新出以太极八卦为核心,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广大深邃,无所不包的易学思想。龙马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崇尚奋斗不已,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象征。


登临卦台山顶,俯瞰三阳川,人们不难发现,古老的渭河从东向西弯曲成一个“S”形,把椭圆形的三阳川盆地一分为二,伏羲在此经跃出的龙马提示,感悟会意画出太极八卦图。




卦台山上极目远眺三阳川盆地全景(可点击图片,横置手机全屏观看)。据说此处地貌,史前以来无大变化!



卦台山上还有两件史前至宝,封存在平时不开放展厅内的阳元石祖和砌筑在庙前台坎内的女阴石,映射远古时代人类的性崇拜。常有当地百姓上卦台山祭拜伏羲者,转圈抚摸女阴石,据说求子颇有灵验。




《周易》、《史记》等典籍中,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与中华民族另外两个重要始祖炎帝和黄帝相比,炎帝是农业文明之初的代表,主要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黄帝是农业文明进化时期的代表,主要是华夏各族政治和制度上统一的象征。而伏羲所代表的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渔猎文明时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源头,是文明初始的象征。



古树森荫,遮信女静心祈福;峨伟殿堂,庇护戏童欢乐追逐。



秦腔咽咽,声震古城绕梁;语吟吟,耄耋人瑞心漾。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精典;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每个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精典。中华文化其根是伏羲文化,博大包容,可谓中华文明的精典,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开放创新是生命之源。远祖伏羲,在不受束缚的思想领悟下,创新太极八卦易学思想之文明精华,使得中华文明传承受益数千年。近代以来,在西方现代文明冲击下,中华文明远远落后于世界文明的高度发展,并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要想继续传承辉煌历史并重新崛起,与世界现代文明发展同步,就必须在发展转型中,对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持全面开放态度,勇于汲取西方文明精华,与自身历史文明精华融汇共通,创新发展。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中华文明最终发展样式,但文明的融通交流永远比文明寻找自身的特点重要万千。希腊文明之所以曾经领先世界2500年,是希波战争导致西方文明深刻地吸收融汇了中东文明,同时也宣告了希腊传统文明的终结。新生的一种文明是优势文明。

和而生贵,融而贯通。中华文明的未来,为何不能是远东文明与中东文明、西方文明汇通起来,重新融合,提炼精华,实现文明升华,再创世界新的优势文明,引领世界?换句话说,中华文明必须要成为人类共有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能是偏狭孤立的区域文明形态;是给人类世界带来共同福祉的追求,而不是“中国必崛起,美国必衰败”的狭隘封闭心态!


最后,衷心感谢好友景玺霖,广结天涯知己,畅尽地主之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西北汉子的爽朗欢笑,似卦台山晚霞漫天,情暖兄弟心间!







特约赞助商:山西人家连锁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