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界飘荡团团“瘴气”

 长乐无极 2016-09-10

书画界飘荡团团“瘴气”

2016-08-25 点击右边关注→ 书画新风景

        时下,各类的书画展览和评奖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致使本已功利化的艺术创作队伍更加地乌烟瘴气。许多展览和奖项不仅让普通大众莫名其妙,即使是圈内人也搞不懂这满天飞的名号究竟是从何而来。虚假的画展,好大喜功的名号,让许多画家沉迷于其中,把它们看做是对自己宣传的一条捷径,这种逐渐形成的浮夸风气,不仅影响了艺术创作的氛围,更摧毁了整个书画圈的信誉。以至于如今很多圈内人一听到画家所获某某大奖,都要下意识地审视一下是否存在水分。
泛滥的展览凸显功利需求
        说到美术展览,现在随便翻一下专业报纸期刊每天无数大小展览令人目不暇接,且名号之大,常令人瞠目结舌,似乎任何社会纪念性的节日或者名人都会被拉上冠以画展名称,诸如表现展览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冠以“环球美展”、“欧美巡回展”、“世界华人书法展”等等,表现专业化的冠以“某某协会”、“某某机构”、“某某书画联合会”等,表现纪念性的冠以“某某名人”、“名家纪念”、“几十周年”等种类繁多,花样频出,让人眼花缭乱。其画展的结果自然也是“引起巨大轰动”、“具里程碑意义”、“引起书画界巨大变革”,这样振聋发聩的字眼也令人不敢轻视。而实际上那些慕名前去观展的人多是因画中质量扫兴而归。这一现象凸显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那些原本让人充满向往的艺术展览如今已沦为各方追名逐利的工具,泛滥成灾的展览在伤害展览,艺术在践踏艺术自身,某些开展后便门可罗雀的艺术展便是例证。
        据笔者了解,一些画家奔忙着举办个展、“全国巡回展”,甚至把画展办到了国外,如在“日本引起巨大轰动”、“引起欧洲美术界集体惊叹”这样的宣传充斥媒体。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画家在国外的一些商业机构随便租个房子,挂几张画,拉个某某画家“欧洲巡回展”的条幅,而真正去参观的外国观众寥寥无几,有些甚至开展半天后拍几张照片就撤展。
       据某资深策展人透露,像国内某艺术家宣传的“在顶级艺术殿堂卢浮宫办展”实际很简单,因为卢浮宫金字塔下方的卡鲁赛尔厅,是一个集餐饮、购物、文化消费为一体的纯商业场所,即使只是普通人给了钱也能办。这样的展览本身在法国的艺术圈中很难引起特别关注,更别说“引起欧洲美术界集体惊叹”。这些画家“赔本赚吆喝”的展览实质只是个幌子,回国搞宣传、上新闻去赢得不明就里的圈内同行、媒体和公众的认可和宣扬才是目的。可以说这些泛滥成灾的展览折射的是书画圈内名利化的不良心态。
变质的评奖折射浮躁心态
        再说美术圈的评奖,如今也五花八门,诸如什么“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亚洲书法家协会主席”、“亚洲杰出艺术家”等等虚头八脑、忽悠人的名头奖项漫天飞。现实中,书画界却有诸多“书画家”对此类充满噱头的宣传名头乐此不疲,到处宣扬,其简历中动不动就是获得“全国第一”、“世界艺术家”等最高奖项。这些搞噱头、弄名号的画家不以为羞,反而为荣,他们常挂在口头的话就是“出名要趁早”,要多做“画外功夫”!在充满功利喧嚣的市场环境熏陶下,他们心目中早已丧失了艺术创作的最低底限,惟有名利二字的功利主义。美术界此种乱象,知道根底的业内人士或许只是一笑了之,但对于那些一知半解、懵懵懂懂的局外者起到严重的误导作用,特别是那些初涉书画艺术品市场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就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般,真以为自己收藏到了“名家”作品。
       比如所谓“盛世中华”组委会评选出来的所谓“十大德艺双馨艺术家”,该评奖组委对外称联合“中国画院”、“中国当代诗书画研究中心”等多家国家级主办单位,将颁奖放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表面看似很冠冕堂皇。然而,真相却与上述宣称的大相径庭,其评奖标准就是交纳几千至数万元就可任意挑选各级别的奖项。该组委会事后被证明根本就是一场骗局,然而就是这样一场骗局却使全国各地诸多大小画家趋之若鹜的投入其中,不能不说是书画界的一种悲哀。
    不仅虚假奖项泛滥,如今很多具有官方背景的评奖也逐渐变味,他们往往借举办各类评选之机来收取如“评奖工本费”、“学术研讨会入会费”、“评审费”等名目繁多的收费,如此一来举办方常常收益可观,而那些有职有权的所谓协会筹办人、组委会评选批评家等相关利益方还可能有各色各样的关系获取“灰色收入”。当然,获奖的书画家则因为得到一个金光灿灿的名号,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画家,其作品自然“平方尺”价位与日俱增,可谓是多方共赢。
    书画奖被沦为一种可以买卖交易的商品,致使种类繁多的展览评奖活动“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奖项评选活动沦为名利、关系、浮华心态的角逐场,奖项头衔流于形式、每况愈下,一个个看似风光无限的名号背后都充满了铜臭,长此以往,变质、贬值的艺术评奖活动将直接导致书画界整体的信誉丧失。
活动规范急需各方监管
    如此林林总总、蔚为壮观的展览造就了艺术市场繁荣的表象,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是否存在泡沫和浮华呢?可以说,书画作为商品与市场联姻正是导致展览与评奖与艺术越行越远根源所在,书画艺术品市场化一方面造就了艺术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促生了艺术圈内追名逐利的不良现象。艺术与名利的迅速结合让众多画家不再埋头于艺术创作之中,他们纷纷一头扎进市场中,以自我标榜的吹嘘和不切实际的“浮夸”来宣传自己,而选择搞画展和评奖活动无疑是能迅速提升名气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一切以功利为目的的外部市场环境推动下,现在书画市场中的经营者们对于画家讲究包装,他们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签约艺术家包装成有诸多头衔的“著名书画家”。为了名利,艺术家、书画商业机构、批评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一种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的“联合”状态,最终的后果就是泛滥的艺术展览和评奖活动流于表面的浮华,艺术在金钱面前妥协,展览和评奖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内涵和艺术内涵。
    然而,书画艺术品被市场认可有其自身的规律,真正的名家名作都是需要历史和市场检验的。随着现在圈内“书画名家”正无限量逐渐增多起来,名号和展览的含金量正在逐渐贬值,很多徒有其名的“书画名家”正被市场所抛弃。真正在艺术上经得起考验的书画作品依靠的是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艺术价值,而不是依赖各色各样的书画奖去包装。美术圈内众多不规范的展览和评奖急需相关部门给予法律法规上的严格监管,各美术协会机构在给予严格的认证引导,而不是听由市场的调度和发展,只有这样,书画圈内的展览和评奖才能真正的和艺术创作形成良性互动,回归其自身本应该具有的学术与艺术的价值。(来源:引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