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线片质量的评价与描述

 奇葩800 2016-09-10

X线片质量的评价与描述

2015-07-09 364次阅读

 张晓远 


X线影像是将三维图像重叠显示在二维画面中。基于此,诸多因素在成像过程中均会影响影像质量。因此,影像质量的评价与描述较为复杂。目前,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主要是从影像密度、对比度、层次、清晰度、失真度等五个方面进行X线片质量的评价。

1密度

胶片乳剂膜的卤化银在X线(穿透动物体的剩余射线)的作用下,经冲洗还原为银原子后使照片黑化的程度,称为X线照片的密度(黑化度)。

影像是由多种密度的银粒组成,并以密度的等级多少来衡量影像质量好坏。人们通常使用“黑”、“白”或者是“曝光过度”、“曝光不足”等词语来描述照片密度。然而,由于医生的个体差异,在观察同一影像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对照片的要求标准不尽一致。通常而言,人眼能分辨的最小密度约为0.12,而诊断用X线片的适当密度范围应为0.25-2.0。在这个密度范围内,人眼可以分辨16种深浅不同的不同灰阶。

2 对比度

是指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的密度差异。它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光学观点下,相邻两点之间的密度差,即为物理对比度或者是光学对比度;二是人眼所感觉的两个密度之间的亮度差,即为生理对比度。

有了对比度才能使影像的细节显示出来,所以我们通常使用“结构不清”或“细节不清”描述对比度。两点间密度差异越大,亮度差异越明显,人眼越容易分辨,生理对比度越好。但是,过高的生理对比度会损害影像的细节。

3 清晰度

是指影像边界的锐利程度(对比度变化程度),对比度是锐利度的基础。良好的清晰度有助于观察组织结构细节。

通常用“模糊程度”来描述清晰度。影像模糊程度大,清晰度差;反之影像模糊度小,清晰度较好。根据光学原理,光线通过物体边缘时,会形成一个“光晕”。这就相当于我们身后的影子比人体实际尺寸大出的部分,又称为“半影”。“半影”越大,就会越模糊。所以清晰度的控制关键是减少“半影”的产生。

4 失真度

照片的失真度是物体影像与实际物体在几何尺寸和形状上的改变程度。失真度有两方面的含义:放大失真和形态失真。其中放大失真的程度决定于光源——物体——胶片三者之间的距离,而形态失真与三者之间的角度有较大关系。

放射医师会使用“变形”来描述失真。实际上X线片上的影像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某种“变形”。临床上获得诊断所用的X线片应尽量减少失真,更要避免人为失真。

5 层次

照片上各组织结构的影像学密度,称为层次。通俗而言,就是在一张X线片上能够显示出不同密度的机体组织的种类。种类越多,层次越多。例如:一张能够显示骨骼、肌肉、脂肪、空气的胶片要比只能显示骨骼、空气的胶片层次多。

临床上可以用“铝梯”的方法进行层次的判断。一张X线片上最多可以显示16种不同的铝梯密度。但是丰富层次的出现会降低照片的对比度。


综上所述,对X线片质量的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能够表现影像的适当密度;能够分辨机体对X线吸收差异的各种对比度;能分辨各部位细节的层次;能反映各部位细节的清晰度;最小的失真度。


0

1条评论

吊②郎当儿??
2015-11-14   
给我们的老师赞一个,哈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