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普洱茶农的贡献

 平淡人生a9 2016-09-10

导读:稍微有了解普洱茶市场的茶友应该知道,一杯茶从茶山上采摘下来,经过茶农或是茶厂的各种加工工艺,成为市场上的售卖成品,在此过程中,茶农最容易被大家忽略,但事实上,茶农为普洱茶市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作者就此话题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传统茶农自己种植或者管理自家茶园茶树茶地,加入或者没有加入茶叶合作社,自己拥有茶叶所有权,多以卖毛料为主。有些会制茶,有些目前还在学习。这部分茶农目前是中高端普洱茶原料的第一经手人,其实目前云南的中高端普洱茶茶树已经不需要怎么管理,只要不是频繁采摘就行了,关键是这部分毛茶的制作。因为这部分的茶叶采摘和毛茶制作地几乎都不会在一处,比如易武地区的薄荷塘、曼松等地;只有少部分茶园采摘和制作是在一个地方,比如南糯山。于是制约着第一手的毛茶制作。

目前来说,高端普洱茶几乎是手工制作的,但是普洱茶制作技艺不管是云南哪个地方的,都在战乱年代遗失过,临沧地区的制作技艺相比版纳地区落后。随着进山的收料人在增多,用茶农的一句话说:“老板要这种口感,带烟味。我们为了卖茶,老板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同一个茶区出现多种口感的原料。于是形成了目前普洱茶的口感不统一,其实同一个山头的料同一个工艺制作的原料在相同的环境(天气、位置)下,差别不会很大的,并不会出现所谓的“千人千味”。

相关部门现在也在组织茶农培训,教怎么制作毛茶,对于外面茶商进去少的茶山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茶商进去得多的茶山,可想而知效果并不会很好。毕竟给钱的是老板呗。老板去了,茶农高兴地热情招呼,家里N多个茶样,一个个泡给老板喝,老板喝中哪个谈价格。一般价格是谈不下来多少的,但老板收的毛茶是真是假做出茶品来放市场一下就验证得了。

目前最热的冰岛和老班章,市场上流通的真茶有两层就很可观了,源头都不知道真假,市场上为了利益的茶商会告诉你真假?现代茶农比传统茶农就要好过些,毕竟茶地承包出去或者都是近些年的种植茶园。承包出茶地的不仅拿了承包费,而且还在自家茶园里“上班”领工资,更不用操心原料卖不卖得出去。另一部分茶农就是在各大茶企的茶叶基地上班的,有一整套的流程让这部分茶农去现代茶园实践那些理论上的茶园管理,茶园茶毛茶制作,这部分人有的是当地人,有的是外地人。

他们的活计可能比原始茶农要多,毕竟要精细化管理。收入跟原始茶农还是有一部分差距的。现代茶农的贡献目前来说是巨大的,他们制作出来的原料占市场上大概80%。原料制作工艺同样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量大并且雨季的茶要采摘加工,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机器的使用、烘房的温度调节、工资待遇、管理粗放等等多种问题造成市场原料的同质化(质低),低价格的低端原料尽出于此,没办法,政府的政绩有在其中,量不到不行。

这类原料都是以吨为单位在市场流通的,被拿去制成“口粮茶”甚至“垃圾茶”,也有部分冒充中高端茶。这是现代茶农最无奈的,但为了生计亦或者为了其他,必须这样按照别人设定的流程流着汗水一步一步完成工作。

不管是哪种茶农,普洱茶不管如何发展,卫生和安全地去种植普洱茶树和加工普洱茶原料,第一道关口把控好就是为普洱茶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地球上的人都喝着香甜可口的普洱茶的时候,茶农的第一功劳是功不可没的。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