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轮钓竿的历史(多图)

 花小鼠 2016-09-11

线轮钓竿的历史(多图)在南宋画家马远的传世名作《寒江独钓图》中,渔翁坐在船上手持鱼竿垂钓,马远并没有像其他画家一样,把鱼竿简化为一条直线,而是细笔画出了鱼竿上所配的线轮。从画面来看,线轮应为木质,辐条八根,投入水中的鱼线,是从轮上的凹槽中导出,鱼上钩时,可摇动线轮,将渔线收回,从而得鱼。这里的线轮,已经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线轮式钓竿基本一致了。这幅《寒江独钓图》清晰摹写了公元十二世纪古人用绕线轮钓鱼的情景,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反映钓鱼竿上使用绕线轮的画作,因而具有重要的渔具史价值。

古代人们称这种装有绕线轮的钓竿为“钓车”。最早提及“钓车”的著作是公元三世纪或公元四世纪写成的道教典籍《列仙传》:

陵阳子明者,姓窦,汉铚乡人也,好钓鱼。于涎溪钓得白龙。子讶惧,解钩,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龙来迎去,止陵阳山上。百余年,山去地千余丈,大呼下人,令上山半,告言:“溪中子安当来,问子明钓车在否”?

此篇神仙传,说的是窦子明的成仙故事。陵阳子明本是渔夫,钓起了白龙而放走,因此而成仙。关于《列仙传》的成书时代,古今论者聚讼纷纭。古代学者已经大致形成西汉末、东汉和魏晋三说。所以论述钓鱼用的钓车这段文字,以及故事的母本,可能比这本书成书的时间略早些,至少在西汉时期。窦子明的成仙故事,又使钓车沾染了仙家气象,道家学仙者流,多有仿效窦子明者。殊不知,仙缘可遇不可求,直到后来持钓车者满坑满谷,熙熙攘攘,犹如今日人人争戴佛珠,唯恐落后。钓车在被神化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庸俗化。线轮钓竿的历史(多图)

元代画家吴镇在他的《渔父图》也描摹了钓车,画面中的渔夫也是乘船垂钓,他端坐在船头,右手抱橹,左手持竿,与《寒江独钓图》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线轮被简化为一个单线条的圆圈,轮毂也由交于圆心的三条线段表示。虽然这种处理极为精简,甚至简化成为抽象的符号,但仍能一眼认出钓车的形态,而渔人的惬意神态,与《寒江独钓图》则不相上下。明人戴进的《渭滨垂钓图》也涉及到钓车,此图所绘是姜太公遇周文王故事,姜尚在渭水之滨垂钓,遇到了前来访贤的周文王。在画面中,姜尚与周文王相见,鱼竿放置于树杈制成的支架上,半截鱼竿在地上,另外半截仍伸向水中。就在水陆交接处,鱼竿上的线轮极为醒目。明人作此画,当属以今推古,即以明代的钓具制式来入画,而身处商周之际的姜尚,所用之竿却未必有钓车,彼时的鱼竿,仍处于草创阶段,但这并不妨碍钓车入画。飞速旋转的钓车,使古贤的隐逸生涯充溢着更为轻盈的精神背景,而钓车的收与缩也使隐者看上去更加悠闲,不论多深多远,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线轮钓竿的历史(多图)

还有一幅刊刻于明万历三十七年的版画《钓鳖图》,可见明代钓车制式。该图中有一老翁正在手摇线轮收起钓线,钓线的末端挂着一只鳖,正被拉出水面,老翁满脸喜色,鳖则回身反拽,正在挣扎中,造型极为生动。在这幅木刻版画中,可以看到钓车线轮的尺寸进一步加大,轮毂中的辐条也极为密集,收线和放线也更加快捷。钓车的制作工艺及其使用技术,都在民间默默积累,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民间技艺的发展轨迹,大抵如是。

装上了绕线轮的机械原型,早在《墨子》一书中就提到了。该书是战国时期一些精通军事的哲学家和最早的科学家们的著作,这派人物就称为墨家。他们在军事技术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他们发明的一种名叫离胜车的兵器,是早期的一种大炮,它能向敌方发射一簇簇标枪。当时标枪很昂贵,浪费不得,于是他们就在标枪上系上绳索,通过绕线轮和卷物器(即辘轳)使标枪回收以备再用。先人们根据这种兵器的原理发明了最安全的用具——钓鱼竿上的绕线轮,这一发明由最早的军用推广至民用,立刻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钓车的主要功用,在于得鱼之后的收线功能。俗语云:放长线,钓大鱼。若放长线至深水,收线时至为困难,甚至还有自缚之虞,久而久之,就有了线轮的巧思。唐代诗人陆龟蒙的《钓车》诗中写道:“溪上持只轮,溪边指茅屋。闲乘风水便,敢议朱丹毂。高多倚衡惧,下有折轴速。曷若载逍遥,归来卧云族。”陆诗描绘了用钓车垂钓的情景,可见唐人使用钓车的熟稔程度。钓车上有轮子缠络钓丝,既可放远,也可迅速收回,从而避免了大幅度的身体运动,身不动膀不摇,端坐之间就可收大鱼入手。使用钓车垂钓,甚至成为一种享受。陆龟蒙的《钓车》一诗,可谓得到了钓车的妙谛,也为他飘然出世的“渔隐”形象平添了几多倜傥风流。

若说使用钓车的乐趣,自是非比寻常。驾一叶轻舟,上盖翠篷遮风挡雨,更兼载酒携肴,飘荡于江湖之上,有时把钓车挂在翠篷之上,披蓑衣静坐,看天净月出,别有一番趣味。幸喜历代诗家多喜钓车,才使得钓车的风雅不致湮没。南宋诗人陆游《客思》诗云:“此生那得常飘泊,归卧东溪弄钓车”,钓车似已成为归隐的良伴了。五代谭用之《贻费道人》诗:“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毂辘钓鱼车”,钓鱼车即“钓车”。又有韩退之《独钓》诗:“坐厌亲刑柄,偷来傍钓车。”高启《临顿里》诗之五:“斩伐凭樵斧,经纶在钓车”,以钓车之线喻经纶在腹,颇有顾盼自雄之意,似非真隐。而晚唐诗人陆龟蒙多年事渔,深得钓具之精微幽隐奥义,他甚至注意到了钓车放线时的细微声响:“静含风力有车音”,此声虽细,却足以令喜钓者心痒难骚,跃跃欲试。陆的好友皮日休也认为钓车深得己心,藉此足以“得乐湖海志”。

如今,我们早就用上了更为高级的钓车,比如线轮内置、电动收线甚至声纳探测技术的应用。高科技因素的加入,都使现代钓车成为全副武装的神器,在垂钓中无往而不利,这于古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不过,因环境污染,自然水体萎缩,古人泛舟江湖垂钓的乐趣,我们也很难享受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