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6-09-07 任俊正 任博士看世界 江湖上总会有一场场大戏,王宝强的事未了,郭德纲与曹云金--曾经的师徒撕逼大战又开始了。 撕就撕吧,人家是放门羊的,我们是砍柴的。人家撕着,我们看着,人家撕完了,钱照赚。我们看完了就看完了。 1 谁对谁错?这是一个我们总希望得到的答案,诸多评论文章也都想给出一个答案。 这实际是一个扯淡的问题。因为,任何商业的纠纷终归是利益。利益之争,就象是两个拳击手在台上搏斗,胜就胜了,败就败了,一定想用道德标准进行判断,都是无聊的。有人可能说,江湖终归有江湖的规则,拳击手在台上搏击,如果胜之不武,为何不能批判?如果败得冤枉,为何不能声援? 我想说,所谓江湖规则,包括明规则与暗规则,也包括道德规则与法律规则。诸多规则夹杂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当下的规则。记着,这里说的是当下的规则。当下的规则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都是公正的。任何事情只能在当下的规则下来谈,离开这一点,都是扯淡。如果你认同这个前提假设,可以接着往下读,我会继续谈到所有民营企业绕不过的“命门”,也就是成与败的关键节点。如果不认同这个前提假设,就没有必要往下读,读下去,你会觉得我在绕。 2 郭德纲由一个穷演员起家,通过广收徒弟,建立德云社,成为家喻户晓的一名知名演员。据说,钢丝遍天下。 好象是白岩松还是谁说过,一只狗如果去了中央电视台都会成为名狗。大多数明星都是通过想办法成为中央电视台或者其他电视台,或者说媒体的宠儿,进而提升知名度成为名人再赚钱。 郭德纲不是,他没有走这条路。我可以肯定地说,他是最早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明星。对,互联网思维,不是我在扯。传统成名的方式是借别人的平台来成名,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一夜成名,最大的不幸是平台占据主导地位。郭德纲采取的是自己建立个平台,先获得粉丝,增大平台的知识度进而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郭在建立自己平台过程中,采取了招生门徒的方式。师徒关系是中国几千来最被人们看重的关系之一。这种强联系,使得郭德纲拥有一批最为忠实的粉丝,即自己的徒弟。自己带着徒弟去打拼,徒弟越有名,自己就有越有名。 郭是这样,赵本山是这样,还有众多众多小戏班子是这样。这种类似于宗族的管理,是几千最为普遍的艺术类的模式。这本身没有错,也无所谓对。 错就错在宗族管理与公司管理之间的矛盾,对也对在两者之间的平衡。在公司管理中,人与公司的任何关系都首先建立在供求关系上,人才向公司提供自己的智慧或劳动力,公司向人才付出金钱或其它回报,等价交换是原则。另外,公司管理必然需要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也就是公司是赚钱的。这就存在着一个问题,徒弟跟着师傅到底是雇佣关系还是情感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个理性的公司管理者,也就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人,都会选择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为有价值的劳动力。简单地说,想不给工资的时候谈的是师徒关系,想让干活的时候谈的是雇佣关系。在两者之间灵活切换是任何人的必然选择。别给我谈道德,也别说天下老板一般黑之类的话,那只是你的牢骚。不这样做,你无法做大。 这种管人策略的条件是平衡,过了不行,不及也不行。大多数传统民间艺术团体,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往往不是过了,而是不及,即理性不足。很多团体的老板太过“仁慈”,好不容易得到一点演出费,往往全分配了或所剩无及,落了个“好人”的名声。但实际上犯了经营公司最大的错误,即理性不足。如果压低工资甚至不给工资还要收学徒费的方式,能够支撑发展,那么为什么要多发工资或者不收学徒费呢?你可能会说,还有规则吗?你情我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规则。这是当下的规则。顺便说一下,既然中央电视台某人能够让人一夜成名,就必然有人愿意供给自己的金钱或身体。这就是规则。 郭应该对此非常清楚,演艺行业本身就是“贩卖”人的行业。低价获取人,高价卖出,差价归公司。为了保证高价卖出,就必然需要加工。要加工就必然需要大量的资源,任何资源都是需要花钱买的。公司要能够用这些资源,把人才包装后变成一个产品,销售出去,卖更高的价。这时最大的风险在于产品,由于产品是人,人往往是灵活的,越是名气大的人,越可能会与公司叫板,叫板就有可能意味着公司前期的投入随之会打水漂。 要防止这种叫板,可以通过“合同”等方式约束。合同总会有不完备,在当下的江湖中,合同往往最无效,尤其是劳动合同。那么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效的管理方式当然就是“家法”,文明一点的是,让你始终处于感恩状态,不文明一点就是恐吓、威胁,最粗暴的方式就是暴力。是的,最简单就实用。喜欢看香港娱乐界八卦的人都知道,黑道往往操控着演艺界。这又是必然。科学或人性一点的,就是让你始终处于半红不红状态。 这就是当下的规则,只有在当下的规则基础上谈论才有意义。 3 郭的发展战略实际上很清晰的,圈一拔徒弟,带一拔粉丝,投入金钱建立一个可让人迅速成名的“平台”,随后由舞台艺术、切入影视、餐饮、电商、商业地产......等一系列与粉丝有关的行业。当这一个商业生态建立起来后,他真可以做到“我一个月可以让一个人红起来,也可以让一个黑下来”。我确信他能做到,因为他实际上在建立另外一个“中央电视台”。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做生意的,这是他的角色。他始终未忘记自己这个角色。做生意,就要赚钱的。当一笔投入可能会打水漂的时候,他不可能继续投入的,譬如当曹云金在央视相声决赛前夕被郭拿下。 这个战略的支撑点就是宗族管理与公司管理的结合或平衡。现在是一群又一群想成为知名相声演员的孩子涌他,将来会有一群又一群想成为知名钢琴家、歌唱家等各种家的人涌向他。涌向他的人越多,郭德纲越是知名的各种家。他更会获得更多的价差。 4 曹云金离开郭,并挑战也是必然的。 总有人会不满意不被当作人而被当作产品。他及他的那拔梦想成名者,必然都是心怀敬仰之心走向师父,随后在名气渐大的时候,会对利润分配的不满,出路只有两个,一个是老老实实给老板打工,慢慢熬着;一个是瞅中机会自己单干。 他选择了单干。对于单干,郭必然要打。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竞争打,没有一个老板不这样。一个是打给自己的员工看,通过不断打,来敲打现有的半成品们老老实实。 那么,怎么避免被打呢? 在当下的社会中,出路只有一条,创造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甚至创造出能够颠覆师傅的商业模式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能这样,必然会被打。具体来说,你能找到一个把前老板玩晕的商业模式,让他彻底感叹前浪真的在推后浪,才有不被打的可能的。 走是必然的,也是有勇气的,挨打也是必然的。 5 很多人会说,不走不行吗?难道不能采取合作模式吗?为此,很多人在评论给出了合作模式的想法,诸如股权激励等。 我想说,曹云金等早期的一伙人,走是必然的,没有第二条路,岳云鹏等后期的人可能会走,也可能不会走,再往后来的人,不走是必然的。 原因就在于,他们进入太早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创业者,甚至是贡献未必比郭德纲小的创业者。郭德纲的第一桶金是从他们身上赚的,甚至在最缺钱的时候,会使用极其残酷的方式。这些人知晓郭商业模式的核心甚至核心中的核心。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等,采取封建方式创建的组织,必然会用也只能用封建的方式来处理创业者。这也是当下江湖的规则,别谈理想情怀。 当这些创业者慢慢离开了,郭的公司终于从个体户转变成了公司,甚至是治理科学的公司时,公司品牌及资产大到了没有人随便撼动的地步,郭德纲也成了可以被当成神一样的祖师爷时,新的人就会静下来,公司也就可以成为公司。或许,岳云鹏还能静下来,迟早也会动作。 5 不要笑郭德纲,也不要笑曹云金。演艺界只是一个放大镜,将民营成长的瓶颈放大了。这些瓶颈共同的脆弱处,就是苦逼呵呵的民企老板们在起步时,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市场、缺关系时,唯有一颗充满理想的心,他们用这种理想感染一帮合伙人,这些合伙人与他共同为了理想奋不顾身,而实际上,老板们情怀外衣下都有一颗算计的心,情怀与算计总有一天会被现实击破,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平等、自由、开放的精神所击破。几千年了,我们大多数人实际上还是原始人,心中还住着一个奴隶主。这就是民营企业的“命门”。 |
|
来自: 昵称27427779 >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