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万小时定律”: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快读书馆 2016-09-11

“一万小时定律”: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说起“一万小时定律”,我们都不陌生。

——“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需要专注在这个领域一万小时。”

关于这个理论有两本很重要的书,一本是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另一本是美国成功学作家的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异类》。其中,《异类》中对这个定理的解读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得超凡的条件。”

此定理一出,再经过美国两位顶级的畅销书作家渲染,这种充满励志和正能量、倡导人人都可以大有作为“爬上金字塔”的理论,激活了所有不甘平凡和平庸的心,让这个理论路人皆知。

那么,我们所知道的“一万小时定律”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

那为什么我老婆做了一辈子饭,她为什么没有变成顶级厨师?我看了一万小时电影,为什么没有变成顶级的导演、编剧或影视评论者?我们上网上了几十年为什么没有变成网络工程师?... ...这样的反例,不胜枚举

答案是:我们理解的“一万小时定律”是错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

“一万小时定律”: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第一,“一万小时定律”,并不适用于任何领域

一万小时定律,最早由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由著名心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赫伯·特西蒙和埃里克森共同验证。既然被验证过,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不适用,那是因为我们普通人都忽略掉了它的限定条件。

(1)必须是刻意训练,而非重复训练。

你每天做家常饭菜只是在做“家务”,所以你不会深入研究食材、配料、火候以及没有有意识地去创新、探究和改变,自然就无法成为顶级的厨艺大师。你看电影了看了一万个小时只是娱乐,所以你不会有意识地去从影视学科的角度分析、探讨、试错和改变,自然就无法成为导演、编剧和专业的影评人... ...

因此,一万小时定律的前提是刻意的、追求更高技艺的专门训练,而不是为了工作或者娱乐的重复性训练。是在心底里追求超越和改变的训练,而不是适应性、习惯性的重复训练。

(2)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运动、艺术和科学领域等。

我们知道,就连万有引力定律都是有适用范围的,一万小时定律也有。

Ericsson 在论文的开头就提到了运动、艺术和科学领域,显然这个理论有自己的适用边界。而诺贝奖获得者Kahneman 也提到“对于始终存在确定的因果关系的事情,你不断地训练并长期做出改变,到累积了一万个小时的量变后会引起质变,你终究会成为这个方向上的专家或者顶尖人才。”

“一万小时定律”: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第二,“一万小时定律”,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

一万小时定律并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其实是一个内容概念,一万小时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表示经过长期的可以训练会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而时间就是一万小时左右。

它的核心其实是“刻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论,所以任何忽略掉内容概念的训练都会功败垂成。

你天天上网到一万小时,也不会成为网络工程师。就是因为你只是在网上利用便捷工具检索信息、娱乐或者做最常规的编辑和信息处理,你并不会因此而探究编程、开发、调试和创造,自然就无法成为顶级的网络工程师。

所以,一万小时定理最核心的是内容,是刻意训练的方法,是对一个确定的、具有严格因果关系的具体目标的不断挑战和颠覆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得技能的根本性提升和知识层次结构上的升级。

“一万小时定律”: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第三,“一万小时定律”,根本在于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我们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一看就是个数量关系的定律,但它的根本在于质变。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心里舒适区”,我们每个人习惯性的意识和行为都停留在这个区域,而一旦偏离这个区域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感到很痛苦。一万小时定律就是在“心理舒适区”之外的努力、创新和改变。

罗振宇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说在人类第一次发明了搬运重物的独轮车后,大部分人都觉得独轮车太省时省力了,然后就利用独轮车的便利搬运物体,然后舒服地“躺在独轮车”上过日子。只有极少的人愿意把基于独轮车的出现,去创造马车、汽车和火车,然后站在新的交通载体上去走向远方,探索人类科学和文明的新边疆。

“一万小时定律”:那些你不知道的秘密?这或许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即使训练了一万个小时、两万个小时甚至是一辈子,都无法成为专家或者顶尖人才的根本原因:我们一直躺在让自己最舒服的区域,进行着机械式的重复,这样再多的努力也只是消磨掉了时间,根本来说它只是和我们大部分上网一样,止于娱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