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堪称奇迹的八大工程 秦始皇——中华第一伟人也!大秦王朝是大中国的开始,大秦虽然短暂,那是因为秦始皇干事情太多,短短几十年,他做了几百年才能做的事情。他统一了六国,分散割据的局面归于一统,建立了大中国。之后,不用说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看看下面的工程介绍,你就知道秦始皇有多能干!当然,干事太多,以致劳役繁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了人们的不满。就像一个家庭,靠借贷过日子,孩子们不知就里,也会感恩父母;相反,家长总让孩子勒紧裤腰带,拼了命的搞建设,盖房子、买汽车,孩子们也会有意见。但是瑕不掩瑜,秦始皇纵有缺点,他也是中华民族的奠基人。无论是国家一统、还是文化一统,都是自大秦帝国起!自秦始皇起! ![]() 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于渭河以南修建的豪华宫殿。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阿房宫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述了阿房宫的规模, “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可惜,因为王朝短暂,工程未能完成。1961年,国务院将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左为想象复原图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墓之首。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秦始皇兵马俑是可以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秦始皇陵兵马俑,只是秦始皇陵的附属部分,就已经名列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了。秦始皇陵的主体地宫自然更让人震惊。不过由于难以保护,秦始皇地宫至今仍然没有被挖掘。
![]() 长城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防备匈奴的入侵,将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新的长城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绵阳万里,是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艰巨工程与防患意义。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
![]() 都江堰
都江堰 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由蜀郡守李冰修建, 堪称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
![]() 灵渠
灵渠是世界是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是秦始皇为征服岭南地区而修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 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
灵渠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等,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三江、贯五岭,沟通南北水路运输,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将整个华东、华南地区连接起来,为我国在南方地区建立稳定的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灵渠修建完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郑国渠
韩国人由于惧怕秦国的入侵,派遣间谍帮秦国修建了郑国渠,以消耗秦国国力。郑国渠修建完成后,灌溉了数万公顷的关中田地,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极大的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郑国渠的修建,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驰道(包括直道)
秦不仅统一了车轨,还大修马路。弛道是大秦帝国的高速公路计划,它以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展。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路面宽约50步,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有的路段还铺有枕木。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上,这可
![]() 能也是车必须同轨的一个原因,所以有人说这实际上是轨路。这种轨路大约修了7000公里左右。依此看,大秦竟然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轨路网”。弛道大大加强了秦国对地方的控制,也方便了秦始皇的全国巡游。
![]() 五尺道
秦始皇为加强对夜郎、滇等西南地区郡县的控制,开凿了五尺道。五尺道仅宽五尺,是连接云南与中原地区的最早官道,为中原王朝在大西南地区建立统治奠定了基础。由于沿途山势太险,凿通实在不易。当时尚未发明炸药,只能在岩石上架柴猛烧,然后泼冷水使之炸裂。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与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