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医(著)方(二十二)
董 宿 方 小 儿 诸 疾 一、海桐皮散 [组成]海桐皮、当归、牡丹皮、熟地黄、牛膝各30克、山茱萸、补骨脂各15克。 [用法]上锉碎,每服6克,水50毫升,葱白2寸,煎至25毫升。 [功效]祛风通络,滋补肝肾。 [主治]小儿脚挛、不能伸举。 [来源]《奇效良方》 二、薏苡仁丸 [组成]薏苡仁、当归、防风、牡丹皮、羌活、酸枣仁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1丸,用荆芥汤不拘时化下。 [功效]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小儿手拳不能展用。 [来源]《奇效良方》 三、观音全蝎散 [组成]全蝎21个、天麻、防风、羌活各1.5克、川白芷、炙甘草、扁豆、黄芪各9克、砂仁、赤茯苓各15克。 [用法]上同为末。每用3克,以冬瓜仁煎汤,不拘时调服。 [功效]健脾和中,祛风化痰锁惊。 [主治]小儿外感风寒,内伤脾胃,致吐泻不止,遂成慢惊等证。 [来源]《奇效良方》 四、吉州醒脾散 [组成]人参、白术、木香、白茯苓、白附子、天麻、全蝎、僵蚕各等分。 [用法]上锉碎,每服6克,水50毫升,生姜3片,煎至25毫升。 [功效]健脾化痰,安神定惊。 [主治]小儿慢惊,神昏目慢,多睡有痰。 [来源]《奇效良方》 五、天竺黄散 [组成]天竺黄、川郁金、山栀子、白僵蚕、蝉壳、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一岁1.5克,熟水,薄荷汤皆可服,不拘时。 [功效]清热化痰镇惊。 [主治]治小儿惊风热。 [来源]《奇效良方》 六、木通散 [组成]羌活、山栀子各6克、大黄、木通、赤伏苓、甘草各3克。 [用法]上锉碎,每服6克,入紫苏叶少些,用水50毫升,煎至25毫升。不拘时服。 [功效]泻肝风,降心火,利惊热。 [主治]小儿肝心有热、惊悸。 [来源]《奇效良方》 七、参香丸 [组成]乳香、木香、石菖蒲、人参、良善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酒糊丸,如麻子大。一岁儿10丸,食远米饮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功效]健脾温中,理气止痛。 [主治]小儿心腹疼痛,及肠冷便青。 [来源]《奇效良方》 八、蓬仙丸 [组成]桂心、乳香、蓬莪术各15克。 [用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服3-6克,量儿大小加减。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小儿心腹刺痛。 [来源]《奇效良方》 九、消乳丸 [组成]砂仁、橘皮、京三棱、蓬莪术、神曲!麦蘖、甘草各15克、香附子30克。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6克,食远白汤送下,量儿大小加减。 [功效]消积滞,化乳食。 [主治]乳食积滞。 [来源]《奇效良方》 十、木香丸(2号方) [组成]木香、蓬术、砂仁、青皮、朱砂、代赭石各6克、大丁香3克、巴豆肉(去油)3克。 [用法]上为细末,和匀,飞白面糊丸,如麻子大,风干。每服1.5-3克,乳伤乳汁下,食伤米饮下,不拘时。 [功效]消积导滞。 [主治]乳积、食积、气积。 [来源]《奇效良方》 十一、五珍丸 [组成]青皮、炮干姜、五灵脂、蓬术各30克、巴豆霜3克。 [用法]上为细末,捣米饭为丸,如麻子大。每服1.5克,米汤送下,不拘时服。 [功效]行气导滞。 [主治]小儿一切食积。 [来源]《奇效良方》 十二、黄连贯众散 [组成]黄连、贯众、大黄、鸡冠花、乌梅各30克、甘草6克、枳壳、荆芥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克,用温水饮汤调,食前服。 [主治]小儿下血。 [来源]《奇效良方》 十三、木香豆蔻丸 [组成]木香、肉豆蔻各15克、黄连、地榆、当归、白芍药(炒)各22.5克。 [用法]上为细末,蒸乌梅肉,丸如麻子大。每服3-4.5克,用枣汤送下,食前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行瘀。 [主治]小儿下痢脓血。 [来源]《奇效良方》 十四、保安丸 [组成]香附子、砂仁各30克、白姜、青皮、陈皮、三棱、蓬莪术、甘草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麦蘖碾末,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6克,淡姜汤下,食前服。 [功效]理气活血,和胃止泻。 [主治]小儿瀼泻,伤食泻。 [来源]《奇效良方》 十五、益脾散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3克、陈皮、厚朴各1.2克、木香、炙甘草各0.9克。 [用法]上作一服,用水500毫升,生姜3片,枣1枚,煎至250毫升。食前服。 [功效]调理脾胃。 [主治]小儿吐泻虚弱。 [来源]《奇效良方》 十六、助胃膏 [组成]人参、炒白术、白茯苓、炙甘草、丁香各1.5克、砂仁40个、木香9克、白豆蔻40个、干山药30克、肉豆蔻4个。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用1丸,用米饮汤磨化,食前服。 [功效]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主治]小儿胃寒吐泻、乳食不化、不思乳食、脾胃虚弱。 [来源]《奇效良方》 十七、益中膏 [组成]陈皮30克、丁香6克、诃子、肉豆蔻、炙甘草各15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1丸,食前米汤化下。 [功效]益气和中止呕。 [主治]小儿吐泻,胃虚呕逆。 [来源]《奇效良方》 十八、橘苏半夏汤 [组成]橘红、半夏、贝母各2.1克、紫苏、白术、杏仁、桑皮各1.5克、五味子、甘草各0.9克、桔梗、黄芩各1.5克。 [用法]上作一服,用水500毫升,生姜3片,煎至250毫升。食后服。 [功效]清热化痰。 [主治]小儿咳嗽,身热有痰。 [来源]《奇效良方》 十九、加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前胡各30克、人参、桔梗、茯苓、炙甘草、川芎、炒积壳、天麻各15克、蝉蜕、薄荷各6克。 [用法]上锉碎,每服9克,水50毫升,生姜3片,煎至30毫升。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消疹。 [主治]小山四气外搏肌肤,发为瘾疹,憎寒发热,身痒。 [来源]《奇效良方》 二十、消毒饮 [组成]牛蒡子(炒)90克、荆芥15克、甘草(炙)30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水50毫升,煎至30毫升。 [功效]疏风解表,凉血退疹。 [主治]小儿头疼发热,瘾疹如粟米状。 [来源]《奇效良方》 二十一、漏芦汤 [组成]漏芦、黄芩、白芨、麻黄各6克、大黄9克、白薇、粉草、枳壳、芍药、升麻各6克。 [用法]上锉碎,每服12克,水50毫升,煎至30毫升。空心服。 [主治]小儿痈疽发背及一切热毒,成疮赤肿。 [来源]《奇效良方》 二十二、忍冬散 [组成]忍冬草30克、甘草节、生大黄各15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水50毫升,煎至35毫升。调乳香末少些,不拘时服。 [主治]小儿渴疾既愈,须预防发痈疽之患。 [来源]《奇效良方》 二十三、牵牛丸 [组成]黑牵牛、白牵牛、青皮、陈皮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9克,以米汤送下。 [功效]健脾利水。 [主治]小儿疳气,头面及四肢浮肿。 [来源]《奇效良方》 二十四、噙化荜澄茄丸 [组成]荜澄茄15克、薄荷9克、荆芥穗4.5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服1丸,噙化津咽。如小噙不得,用薄荷汤磨化服,不拘时。 [功效]疏风宣肺开窍。 [主治]小儿鼻塞不通。 [来源]《奇效良方》 二十五、贴囟通关膏 [组成]荆芥30克、香附子、白僵蚕各22.5克、猪牙皂角7.5克、川芎52.5克、细辛15克。 [用法]上方为细末,用葱白研烂,入前药末研匀。捻作饼,贴囟门上。 [功效]理气通经。 [主治]小儿被乳母鼻息吹着儿囟,令儿鼻塞不能吮乳。 [来源]《奇效良方》 二十六、白芍药汤 [组成]白芍药45克、泽泻21克、白术15克、楂心7.5克、干姜6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锉碎,每服6克,用水50毫升,前至25毫升。空心服。 [功效]温中缓急,和营止痛。 [主治]小儿胃寒腹痛,至夜多啼。 [来源]《奇效良方》 二十七、泻黄饮子 [组成]白芷、升麻、枳壳、黄芩、防风、半夏、石斛各30克、甘草15克。 [用法]上锉碎,每服15克,水500毫升,生姜3片,煎至250毫升。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风热蕴于脾经,唇燥干裂,口舌生疮。 [来源]《奇效良方》 妇产科诸疾 一、诜诜丸 [组成]泽兰叶、白术各45克、肉桂、炮干姜各15克、白芍、石斛、当归、熟地黄、玄胡索、丹皮、川芎各30克。 [用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心用温酒送下。 [主治]妇人冲任虚寒,胎孕不成或受损堕。 [来源]《奇效良方》 二、芎乌散 [组成]大川芎、乌药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克,不拘时,用秤锤烧红淬酒调服。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产后头痛不止。 [来源]《奇效良方》 三、葶苈散 [组成]葶苈子、茯苓、桑白皮郁李仁各4.5克、白术12克。 [用法]上作一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不拘时服,小便利愈。 [功效]泻肺利水消肿。 [主治]妊娠遍身肿。 [来源]《奇效良方》 四、竹叶汤 [组成]白茯苓9克、防风、麦门冬、黄芩各6克。 [用法]上作一服,水1000毫升,竹叶5片,煎至500毫升,不拘时服。 [主治]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名曰子烦。 [来源]《奇效良方》 五、保安白术散 [组成]白术、黄芩(炒)各15克。 [用法]上作一服,水1000毫升,生姜5片,红枣3枚,煎至500毫升。不拘时服。 [主治]妊娠伤寒,头疼发热,此药安胎。 [来源]《奇效良方》 六、旋覆花汤 [组成]旋覆花1.5克、厚朴、白术、枳壳、黄芩、茯苓各4.5克、半夏、芍药、生姜各3克。 [用法]上作一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食前服。 [功效]健脾利湿,和胃安胎。 [主治]妊娠六七月胎不安,呕吐。 [来源]《奇效良方》 七、枳壳汤 [组成]枳壳(麸炒)、黄芩各7.5克、白术12克。 [用法]上作一服,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食前服。 [主治]胎漏下血及因事下血。 [来源]《奇效良方》 八、八物汤 [组成]川芎、当归、芍药、熟地黄各6克、木香、槟榔、玄胡索、苦楝各3克。 [用法]食前服。上作一服,水1000毫升,前至500毫升。 [功效]补血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经事欲行,脐腹绞痛,临经痛者血涩也。 [来源]《奇效良方》 九、加味乌沉汤 [组成]乌药、缩砂、木香、玄胡索各30克、香附60克、甘草45克。 [用法]上细锉,每服21克,水75毫升,生姜3片,煎至50毫升。不拘时温服。 [功效]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妇人经水欲来,脐周疼痛。 [来源]《奇效良方》 十、姜黄散 [组成]姜黄、白芍药各6克、玄胡索、丹皮、当归各4.5克、蓬莪术、红花、桂心、川芎各3克。 [用法]上作一服,水1000毫升,酒250毫升,煎至500毫升。不拘时服。 [功效]暖宫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血脏脏冷,月水不调,脐腹刺痛。 [来源]《奇效良方》 (持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