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你对德国还停留在“严谨认真”的刻板印象中,那这里一定会颠覆你的想象。这是一个被称为“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度,斑驳沧桑的中世纪古城,曲径幽深的古街老巷,熙攘热闹的传统市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这幅庞大的德式风情画卷有时候甚至让你产生一种迷失在中世纪的错觉。 文图:淑莲瓜子 想了解德国的更多体验?关注凤凰网旅游(travel_ifeng),后台回复“德国”即可! 海德堡:歌德把心遗失在这儿 ◆ ◆ ◆ 未到海德堡之前,这个城市于我而言,是一副描绘中世纪古城风貌的风情画卷:巍巍的青山环绕着尖顶错落、石径幽深的老城,内卡河带着来自黑森林的气息穿城而过,将老城一分为二,斑驳沧桑的古堡残垣在夕阳余晖中静静盛开……就像一个身处中世纪时光中不愿醒来的梦。 后来,我到了海德堡,梦醒了,这个城市在我记忆中也鲜活了过来。 在哲学家小径上俯瞰海德堡城堡 位于巴伐利亚州内卡河畔的海德堡,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地,也是一个适宜用行走来感知的城市。无论是从俾斯麦广场出发,沿着内卡河河畔一路向九孔老桥走去,一路欣赏着圣人山的风光,还是迷失在老城区那曲折幽深的巷子里,亦或是诗意地漫步在哲学小径上,寻觅黑格尔、席勒等人曾经的痕迹,隔岸眺望古堡废墟,都会让你轻易地喜爱上这个今朝是画,未来如诗的地方。 九孔老桥 九孔老桥旁的铜猴雕塑。据说抚摸猴子左手上的铜镜,会带来好运,握一握猴子的右手手指,有一日你将会重返海德堡。至于一旁的一对铜鼠,是雕塑家的签名,但很多人却误解为“多子多孙” 我对海德堡的探索,是从老城区那错综复杂的小巷子里开始的。老城区并不算大,却有无数的小巷在其间蔓延开来,街角巷尾的每栋建筑,似乎都刻满了岁月,藏着无数传说。比如拐角处那家Chocolaterie Kn?sel的巧克力店,其实是海德堡的浪漫标识之一,“学生之吻”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骑士之家是这个城市最古老的建筑,1592由布匹商人查尔斯建造,曾经还专营过中国的绫罗绸缎,三百多年前被改造成饭店,一直经营至今;百年历史的市政厅一直想重建,却遭到当地市民反对,这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聚会场所,他们有太多的回忆在这儿…… Chocolaterie Kn?sel巧克力店。在礼教森严的19世纪,当地年轻人借由店里一款叫“学生之吻”的巧克力饼互传情谊 谷物市场以及市场上伫立着的镀金圣母像 海德堡还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学城,拥有着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海德堡大学,因此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学者前来,出过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和当地人闲聊,他们会以一种习以为常的语气和你诉说着诸如“她孩子牙科医生的先生正好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者“街对面的那栋红房子主人得过莱布尼兹奖,如果你晚点过来,有可能遇到他出门散步”之类的讯息。 这个建于1886年,作为建校500周年庆典而建立的大礼堂,一直是海德堡大学重要的学术讲堂 但有趣的是,这样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最有意思地方反而是学生监狱。说是监狱其实也并不尽然,事实上,这儿更像一个学生禁闭室。数百年前,海德堡的学生享有治外法权,如果不是犯下相当严重罪行,即便当地律法都对其束手无策。而这些特权也引起了当地市民的不满,毕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甘愿当个遵纪守法的好市民,于是为了平息众怒,学生监狱这个有着特殊时代烙印的产物就诞生了。海德堡大学会根据学生罪过轻重决定他们禁闭时间,从1天到30天不等。 学生监狱墙上密密麻麻的涂鸦 墙上的“小天使”画像,似乎传达着一个意思:我是无罪的 墙上写着:hi,没有你的夜晚是多么漫长…… 但这里毕竟不是真的监狱,学生们白天还是要回去上课,晚上才进入禁闭室,头三天禁饮食,后期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了,也不禁止他人探望,自然很快成了他们新的游乐场。 房内可见旧铁床和旧桌椅,四壁和天花板上大部分的涂鸦都用来嘲讽警察 这幅涂鸦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学生入狱时的情景:警察们亲自上门来请,犯事学生的朋友们则敲锣打鼓进行欢送,而被捕学生则坐在马车上,悠闲地吸着烟翘着二郎腿…… 甚至于当时很多学生都觉得,求学期间不被“关押”一回,人生都不完整。于是很多学生故意惹事生非,争取成为这里的短暂住客,而百无聊赖期间,就以在监狱的墙上涂鸦为乐,一百年间这里被涂了又涂,层层叠叠,让如今的我们也能一窥曾经的岁月。 图为被关押学生出于炫耀心态将自己照片镶嵌在墙上作为纪念 如果海德堡老城区是闲适舒缓的,那海德堡城堡则是“残破而不失王者之气,如同暴风雨中的李尔王”。 时过境迁,因遭受变故而被破坏的海德堡城堡,沧桑满目,依然不失王者之气 在海德堡的很多地方,只要视野开阔,一抬头就能看到王座山上静静守护着这个城市的海德堡城堡。这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堡,也是一座满目沧桑的城堡遗址。我们坐着攀山小火车前往王座山,出了车站没多远,就能看到巨大的遗址群。 城堡中仍旧存留的最古老的建筑鲁普莱希特宫是选帝侯莱希特三世于1400年前后钦定建造的。在普法尔茨继承权争夺战争中,其附属建筑及塔楼于1693年被摧毁,因此此地废墟成了整个时代德国罗曼蒂克的象征。 海德堡城堡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扩建的,因此漫步于城堡废墟中,你能看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虽然已被摧毁,不再完整,不再精致,却已被岁月抚慰 你可以在海德堡城堡里找到许多浪漫主义的印记,比如那缺失了城墙的城门,是弗里德里希五世为了庆祝伊丽莎白皇后的生日,下令在一日内完工,寓意幸福,便也成了海德堡人心中最受欢迎的婚纱取景地之一;城堡里关于歌德的故事更是不少,尤其是他和比他小35岁的情妇,银行家妻子玛丽安娜·封·威廉姆的风流韵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据说歌德曾和玛丽安娜·封·威廉姆在海德堡幽会三日——这可是正正经经有史记载的。 海德堡城门上纪念歌德的一首诗 但海德堡城堡最诗意的,是你可以在这个欧洲最优美的宫殿遗址上,俯瞰到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充满市井气息的老城区,遍布大街小巷的老酒馆,蜿蜒的内卡河,古老的九孔老桥,走过无数学者和诗人的哲学小径……这里实在有太多理由值得被人宠爱,好似你所能想到的最文艺的东西都能在这儿找到,也难怪歌德会说他将心儿遗失在这里。何止是歌德,雨果说:“我来到这个城市10天了,而我不能自拔……” 弗莱堡:黑森林里的传奇之地 ◆ ◆ ◆ 位于黑森林南部最西端的弗莱堡,是个相当矛盾,也相当有趣的地方。这儿有着看似保存完好的中世纪风情,红砖红墙、塔楼尖顶,却大都重建于二战之后;曾历经德、奥、法三国的统治,却始终不放弃对自由的追崇,那不屈的经历也足以让它对得起“弗莱堡”这个名字——弗莱堡在德文中意为“自由之堡”。 弗莱堡无疑是骄傲的,但这份骄傲又很好地被来自黑森林里流出的涧水所抚慰,那带着来自黑森林深处神秘气息的活泉水,沿着条条古道,在那似乎铺满整个城市的街渠中欢快流动,也盘活了整个城市。 弗莱堡是个满城都是故事的城市,如果你步行在大街小巷中,会发现即便再小的地方,都有一段可以娓娓道来的故事,弗莱堡人生活意趣,也由此可窥一二。如那街渠里流动的活泉水,曾是中世纪时的消防措施,但若你不小心踏入,就会和一位弗莱堡人喜结连理。教堂外墙上刻着的简易版货物大小标准图,暗示着这不是一个好糊弄的地方。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铺满了整个城市的鹅卵石路面,每一颗石子里面,都藏着个小秘密。 由于在中世纪时期,人们的教育程度很低,因此教堂的雕塑就成了普通百姓了解圣经故事的最佳教材,弗莱堡大教堂门口的圣经故事简单易懂,有“无字圣经”的美名 弗莱堡大教堂受当地人资助建成,这些信息直接体现在了教堂的各种细节中。如这扇窗户下面是个剪刀,意味着这扇窗是裁缝协会赞助的,而图片中圣母所穿穿的衣服,是当时市面上最新款设计 这两个刻在教堂外墙上的图案是一大一小两个面包,由于过去教堂边上是市集,人们便直接在教堂外墙上刻了这两个图案,作为评判是否缺斤短两的标准 新市政厅前面的这些鹅卵石图案是已经和弗莱堡建交城市的市徽。弗莱堡只有20万人,其中十分之一是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或许也是这个原因,弗莱堡只和相似的大学城建交 这样的鹅卵石无需特意找寻,因为只要你步行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中,一定会被他们吸引。它们被拼成不同的图案,装点在广场上、店铺门口或家门前,每一个图案都有自己的故事。如那咖啡馆前面是一个粗粗胖胖的大蛋糕,蛋糕上还打着大大的蝴蝶节,吸引着往来行人的注意;又比如一家面包店和首饰金属制作为邻,各自的图案和谐地在镶在一个圆弧的二边,烤成金色的面包圈,毫不在乎身边那打造精细的金属制品,只是一味散着自己刚出炉的芳香…… 当然,时光不会一成不变,弗莱堡的鹅卵石历史足够悠久,却不是每个商家都能与之同存,就像那剪刀图案本来指示裁缝店,现在几经易主,不知下个住客来自何方……于是,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难以辨别,甚至于有时候你总会隐约觉得,这些鹅卵石是有生命的,你可以去尝试着读懂他们故事,触碰曾经的岁月。 对于很多看过《白雪公主》、《灰姑娘》等格林童话,知道布谷钟的人而言,黑森林是一个有着难以言述神秘气质的地方,但对于弗莱堡人而言,他们街渠里的活泉水,建城所用的木材、石材,甚至那铺满整个城市的鹅卵石都源于此。尤其是绍因斯兰山,因为和弗莱堡只有半个来小时车程,几乎可以算是弗莱堡人的私家后花园了。 我们在山脚下搭乘缆车,只需20来分钟就可以直达山顶。不同于徒步和骑行,如果不恐高的话,这是相当有趣的经历:随着缆车越来越高,黑森林一点点在你面前展现出它原本的样子来。不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是以更广阔的视野去认识这片大地。 当缆车越过Kaiserstuhl的小山包儿后,你除了可以将弗莱堡市尽收眼底,还可以远远地眺望到法国的Vogesen地区,山峦起伏间,一些村庄的红色尖顶在阳光下若隐若现,各种景致被云雾巧妙地揉合在一块,让你忽然相信,格林童话中那些故事,或许是真真切切地存在于黑森林中的。 到了山顶,我们一边享用着黑森林蛋糕,一边欣赏黑森林的旖旎风光。也许很多人吃过黑森林蛋糕,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黑森林里享用这道美味。带着淡淡酒香的蛋糕,配着自酿的啤酒,以及黑森林的无边风光,此时此刻,惟愿时间流逝地再慢点。 维尔茨堡:美茵河畔涅磐重生的天空之城位于美茵河畔的维尔茨堡是“浪漫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座朝气蓬勃的城市。漫步在街头,你能感受到浓浓的南德风情:尖顶教堂林立,有轨电车在城中慢悠悠地驶过,露天咖啡馆里永远坐满了人,而你总能在路边的特色小店里发现惊喜。 如果不熟悉这个城市的历史,你很难想象六十多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废墟。1945年3月16日,225驾英军轰炸机对这个城市进行了集中空袭,短短的17分钟后,维尔茨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建筑毁于一旦,而重建,花了整整二十多年——说是涅磐重生也不为过。 在城市重建的过程中,严谨的德国人将他们的一丝不苟展现的淋漓尽致,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得到了非常精准的修复,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功课,很难区分到底哪儿是原来古迹哪儿是重新修复后的——这一点在主教宫殿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重建后的它甚至在1981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电影《三个火枪手》(The Three Musketeers)的部分镜头也取自于此。 维尔茨堡的主教宫殿是德国南部最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具有堪称完美的建筑和谐感,其雄伟气派的建筑外立面大都由微黄色的砂岩装饰而成。这座宫殿的主建造师是当时在德国享有极高声誉的巴尔塔扎·诺伊曼 主教宫殿还是一年一度的莫扎特节的举办地。每当那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们都会涌入维尔茨堡 进入主教宫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楼梯厅,利用楼梯多变的形体,组成既有变化又完整统一的空间,楼梯杆上装饰着雕像
穹顶壁画 这是主教宫殿的等候招待区,叫白厅。宾客在这里等待宫殿主人的的召见(但等在这个房间不意味你一定能见到宫殿主人),这个房间只用了9个月就建成 房间里所有的浮雕制作都是纯手工完成的,因此每个样式都独一无二。但遗憾的是,这个房间并不为宫殿主人所喜,设计师因此抑郁而终
华丽的会客室:彩色大理石镶嵌,浮贴金色壁饰,将巴洛克风格发挥到极致
主教宫殿曾毁于战争,这是被轰炸后的宫殿,残破不堪,对比现在的宏伟精致,让人感慨万千 离开主教宫殿的时候已是傍晚时分,我们向美茵河老桥走去。美茵河老桥是这座城市的另一个象征,也是维尔茨堡里,美茵河上最美丽的一座桥。这座建于15世纪,长达180米长的老桥上耸立着12尊巴洛克风格的雕像,在夕阳的照射下,尤为美丽。 美茵河老桥上也是维尔茨堡唯一一个让我感受到“拥挤”的地方。似乎满城的人都聚集在这儿,一边喝着当地产的白葡萄酒,一边远眺玛利恩城堡,然后就这么漫无目的地晒着太阳闲聊着——无需太多理由,只要天气好的日子里,这样的情景每日都会重复出现。如果说重修后的主教宫殿让我深刻了解到了维尔茨堡人严谨与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那么此时此刻,美茵河老桥上这闲散时光,让我似乎触摸到了隐藏在他们骨子里浪漫的一面。 纽伦堡:新旧文明在此交融 ◆ ◆ ◆ 提起纽伦堡,很多人会想起那场针对纳粹战犯的世纪审判纽伦堡审判,心情多少会有点沉重,但真的到了这儿,你会发现,城堡、教堂、传统市集广场、各式各样的玩具店、姜饼屋,穿城而过的佩格尼茨河,静静立在水面上的木制廊桥……这个城市,热情又欢快。 市集广场是纽伦堡不可错过的一站,这里聚集了非常多的商铺,很是热闹,快到12月份的时候,这里就会变成圣诞市集。纽伦堡的圣诞市集已经有400多年历史,原先是由零散摊贩聚集而成,现在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圣诞市集之一。而每年的圣诞皇后选举则是城里姑娘的头等大事。 虽然现在来的时节不对,只能通过图片遥想一下热闹的场景,但你仍然可以在这里买到新颖有趣的玩具,美味的姜饼,寻一份难得的童趣。 和欢快的市集不一样,纽伦堡的地窖则给你不同感受。纽伦堡有酿酒的传统,所以过去这里不止有厚厚的城墙,每家每户还挖地窖用来储存粮食或者酒类,日子久了便慢慢成了地道,然后整个城市也渐渐地在地下相连起来。除了储放酒以外,战争时期还靠它相串联传递情报。 也是因为这个地下通道的存在,即便纽伦堡几乎在二战期间成为一片废墟,但纽伦堡人伤亡并不严重。如今,这里更像一个博物馆,向人们展示曾经的那段岁月。旅行回避不了历史,但看着如今这一朝气蓬勃的纽伦堡,只希望这段历史不再重演。 慕尼黑:感受不一样的城市生活 ◆ ◆ ◆ 慕尼黑是我在德国的最后一站,走过海德堡、弗莱堡,以及法兰肯地区那些中世纪古城小镇,来到慕尼黑让我恍然有种从厚重历史中穿越回来的错觉。这是个迷人的城市,当教堂钟声还在街区中回荡,我早已被这里的车水马龙所吸引,忍不住想要再靠近一些。 有时候要了解一座城市很难,但想亲近一座城市,或许短短几个小时就够了。 骑行,是我选择去感受这个城市的方式,它能让我在一定的节奏内感受慕尼黑的脉动。我们从慕尼黑皇宫公园出发,途经奥丁广场、玛丽亚广场、维克图阿林市场,最后抵达英国公园。它让我们穿越老城区,感受热闹的市井气息,又能寻觅慕尼黑的皇家足迹,还能参与到公园街区中市民的悠闲生活中,于我这短暂的过客而言,这是再恰当不过的方式了。
奥丁广场上统帅堂,在建造时模仿了意大利佛罗伦斯的佣兵长廊 统帅堂旁的铁阿提纳教堂。这个教堂是为了庆祝期待已久的王室继承人马克斯出生而建的,那时巴伐利亚选帝侯和意大利公主Henriette结婚十几年一直没用孩子。由于是政治联姻,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儿子,因此许下了一个愿望,如果生下儿子,就建立一个教堂。这个教堂里一共有四百多个孩子图案 玛利亚广场,每天的11点、12点以及夏季的下午17点,新市政厅的塔楼上的报时钟都会准时敲响,与此同时,报时钟旁的木偶会翩翩起舞,向人们展示巴伐利亚传统的“桶匠舞”,据说是为了庆祝瘟疫的结束。 我们骑行经过维克图阿林市场,历史上这儿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贸市场,如今是备受世人喜爱的传统市集。这里的商铺商品琳琅满目,无论是慕尼黑本地市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顶级名厨,普通的咖啡爱好者,亦或是单纯来这里啤酒屋畅饮的食客,都汇聚于这样一个小小的市集中,自成一方天地,自得其乐。 但若想寻点不一样的东西,还是要去英国花园。英国花园并不在英国,而是在慕尼黑的城中心,就象中央公园在纽约的地理位置一样。英国花园伊萨河河畔绿树成荫,再加上由鹅卵石组成的多出滩涂,一直是当地人非常喜爱的地方,适宜散步,适宜骑行,最适宜的,当然还是懒洋洋地发呆、裸晒。此时阳光正好,当地人三三两两聚在一块儿享受日光裸浴,或者和家人、朋友在水中嬉戏,这样的画面让人很难和平日看似严谨的德国人产生关联,但却是当地人真真实实的生活。 觉得不错,请点赞 转发吧!有爱就要说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