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清华爸 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暑假刚结束,中秋、国庆又马上来,在我们都在关注“亲子游”的时候,本文作者依依妈开始反思“究竟什么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快乐? 依依妈妈,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专业,常年从事翻译口译工作,上班之余致力于育儿修行,并开设公众号育儿修行记,分享英语启蒙和育儿经验 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大大局限了孩子的玩乐空间。城市里的孩子总是在大人的陪伴下在各个牢笼之间穿梭——家、学校、游乐场无非就是不同大小不同形式的牢笼罢了。 现在的孩子们,不像我们小时候,路边捡根竹竿田里挖条蚯蚓,就可以去到河边钓鱼钓龙虾抓知了;弄堂里喊上几声,就可以纠集一帮小伙伴捉迷藏踢足球跳皮筋;等到夜晚来临,或凉风习习或热气蒸腾,大人们摇着蒲扇,一边赶蚊子一边侃大山时,孩子们又开始嬉戏追逐,商量着去哪里抓萤火虫捕蟋蟀。 这样的乐趣对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怕是奢望了。一是没有自由,二是找不到地方,三是约小伙伴也不容易。 娃娃们真可怜! 于是带着“补偿”的心情,暑假里我们带着孩子走上一次又一次旅程,希望带孩子亲近大自然,顺便“长长见识”、“开开眼界”。 而这些代价不菲的旅行,真的增长了孩子的见识吗?行走在陌生的远方果真比家附近公园骑车带给孩子更多快乐了吗? 恐怕未必。 很多时候也就是从一个酒店到另一个酒店,从一个游乐场到另一个游乐场,从一个海洋馆到另一个海洋馆。即便是注重体验的户外自驾游,面对大自然壮丽的高山、潺潺的流水、汹涌的大海、寂静的冰川,小朋友也只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每到一个驻地心心念念地只是先找到附近的playground。搭乘邮轮时流连忘返的也就是露天泳池和戏水池。来到沙滩热衷的也就是挖沙和捡贝壳。 能直接击中孩子兴趣点的关键词是:玩水、挖沙、游乐园、小伙伴。 以上,在以家为中心半径5公里的范围内其实都能满足了。 我们这些大人带着孩子长途跋涉搭飞机坐火车乘轮船,一厢情愿想要让孩子领会的见识和眼界也就那么回事,还不如看一部纪录片所了解得更多,真是何苦来哉? 就在这个假期的一天,顶着烈日陪着孩子挖了三个小时沙子的我,于是开始思索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孩子们这么喜欢奔跑挖沙做游戏? 究竟什么才能带给孩子真正的快乐? 到底要不要带着孩子去旅行? 在草地上奔跑追逐,是因为能驾驭自己的身体、感受速度和力量。就像歌里唱的: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在沙滩上挖隧道建城堡,是因为能从无到有地创造一个世界,体会满满地成就感,释放他们无穷的想象力。 跟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是因为游戏能发泄他们的情感、验证他们的能力、释放他们的能量,而得到同伴的喜爱和承认,是他们的群体归属需要。 归结起来大致是:
其实孩子所需要的快乐,很大一部分跟我们大人是一样的:
每一项都与自我有关。 ◆ ◆ ◆ 快乐是人的一种感受,必然是由内生发的。 外在的任何东西如果不能引发人的内在感触,那么人对这样东西甚至可以视若无睹。 通常我们都不太会刻意带孩子去参观人文景观,因为孩子没有文化底蕴根本欣赏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一个高高的柱子,百草园就是个又小又破的园子。 而即便是自然景观,经过我的反复验证,发现孩子的欣赏能力也是有限的,没有一定的情怀和阅历,也领略不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气魄。她只看到了长江边上的一丛狗尾巴草,地上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草丛中飞过的一只红蜻蜓。我们想要让她看到的,和她自己看到的,完全是两码事。 就让孩子去玩草抓蜻蜓吧,因为孩子的快乐就在那里,在她探索体验的一瞬间,她舒展了自我,得到了成长。 个人非常赞同杜威的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所有知识和经验都需要孩子的亲身体验与学习。 快乐也一样。 ◆ ◆ ◆ 能让孩子主动参与,又能带来积极正面结果的活动,通常就可以推导出孩子的快乐。 比如暑假开始前流传甚广的“暑假必做100件事”大多属于此类,其中有一条cooking在我们家就屡试不爽。 依依爸爸前不久买了个面条机,每次做完面条会多余一些面团,依依如获至宝,饶有兴致地开始揉、捏、搓,一般是花2个小时搓几十根面条的生产效率吧。第一次全家分食了她十几根手工面条后,自然是把她夸了又夸,她高兴地不得了。于是又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想想她总该腻了吧。谁知上周六中午一宣布吃面,依依马上很高兴:“爸爸我来帮你做”,连下午约小伙伴一起玩都给忘在了脑后,一听到面条够了不用做,长长地喔了一声,很遗憾的样子。——这就是自我价值感的快乐魔力吧! ◆ ◆ ◆ 其实无需带孩子走远,在家也能尽享无限乐趣。 这里尝试制作一张孩子的快乐清单,给想不出节目的爸妈一点启发:
◆ ◆ ◆ 最后来回答要不要带孩子出去旅行这个问题。 根据以上讨论,结论很明显就是:生活在别处,快乐在身边!下一个暑假我们安心宅在家就好啦! NO! NO! NO! 带着孩子去旅行不仅仅是为了给孩子增加快乐,或增长见识,或为了攀比,而是为了给孩子全身心的陪伴,为了全家人“在一起”。 因为只有在旅行的时候,才有可能没有作业没有补习班,可以尽情地吃尽情地玩,父母才会放下工作、放下电视、放下手机,给予孩子全身心的陪伴,全家人才能体会旅途的快乐或烦恼。 好吧,我还是老实交代吧。 其实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想!玩! 因为我的快乐清单里有旅行这一条啊! 下一次出行时咱不用打着孩子的名义,直接问问她:“你愿意陪爸妈一起去旅行吗?” 最后的最后,为了显得本文更高深一点,我必须指出:快乐不是人生的全部。 赶紧醒一醒上学去吧!成长就是有压力的!责任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不过呢,如果孩子们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获得价值感,那么学习也完全可以成为快乐的来源哦! 祝各位小朋友开学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