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6年,中国经济进入从未有过的寒冬。上半年GDP增速再次下滑到6.7%,经济增速放缓到25年最低水平。而且这是比2008年经济危机更为严重的下滑。那时候还能通过刺激4万亿重新反弹。这一次无论是人口结构,经济增长结构,还是企业主信心都看不到短期内会出现任何转机。这也导致中国上市公司持有了超过1.2万亿美元的现金。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正在吞噬传统经济。 文:朱昂 传统产业VS互联网:两极分化与高度背离 根据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15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就不行了,过去一年多出现了工业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的持续下滑。2012—2014年间,中国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中枢还是保持在接近20%的高位,但是去年开始一路下滑,到了今年6月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同时,整个1-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998.2亿元,同比增长6.2%。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感受到了实体经济的降温。之前有一个段子,说以重工业为主的东三省今年GDP排国内倒数第一,第三和第四。导致年轻人找不到工作都去直播平台做主播了。其他包括低端消费品方便面不好卖了,各大商场都冷冷清清,以商务招待为主的饭店生意也很差。无论如何,实体经济真的一夜间进入冬天。
我们再看刚刚披露完毕的2911家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整体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14.61万人民币,同比增长1.56%,更可怕的是净利率同比下滑4.6%,只有1.38万亿。这是最近四年来A股第一次出现中报业绩同比下滑,而且下滑幅度创了6年以来最大值。 (A股公司营收和利润增速:Wind资讯) 但是经济中的互联网部分却依然增长强劲,丝毫看不出冬天的样子。我们看最新的BAT财报:腾讯上半年总收入676亿,同比增长48%。利润201亿,同比增长41%。阿里由于财年是一季度结束,我们看最新一次季报的表现。GMV同比增长24%至8370亿,其中淘宝GMV同比增长19%至5080亿,天猫GMV同比增长33%至3290亿。季度收入达到321亿,同比增长58.8%,增速是过去13个季度中最快的一次。Non-GAAP净利润121亿,同比增长28%。 相比而言,百度是最弱的。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至182亿人民币,由于O2O的大规模投入导致利润同比下滑了34%,只有24亿。除了BAT之外,我们再看看其他几家互联网巨头的业绩情况。大微博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了36%,利润暴涨246%,活跃用户连续9个季度增速超过30%。大网易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了91%,利润增长了91%。京东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了42%,并且实现了盈利。从中国主要互联网企业的业绩增长来看,我们又似乎没有感到寒冷。这些几千亿市值的公司,依然保持了平均50%的收入增速。这些强劲的增长又和我们观察到实体经济的寒冬出现了背离。 存量经济时代,BAT们正在吃掉中国经济 这里的BAT并不单纯指三大互联网巨头。而是各个领域的互联网巨头,他们正在吃掉中国经济,也不难理解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过去20年是增量经济的时代,基本上制造出什么商品都会最终被消费掉,整个社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前大家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家电,没有那么多衣服,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大量的商品只要被制造出来,就能销售掉。这就在这20年,名义GDP保持了年化12%以上的增速,有些年份可以到20%。现在到未来的10年,是存量经济的时代。名义GDP长期保持在5-7%的水平。新模式的商品会起来,但同时消耗掉老模式的商品。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阿里的电商销售那么好,背后是吃掉了传统零售百货的销量。腾讯的游戏和广告业务增长那么快,背后吃掉了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网易依靠游戏强劲增长,因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把钱花在了“精神鸦片”上,那么其他实物消费就在减少。微博直播增长那么快,因为传统电视直播大家看的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互联网其实依然火热,但他们正在吃掉我们的实体经济。传统制造业,重工业进入寒冬,低效率中间环节过多的行业被互联网取代,而另一边虚拟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那些大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腾讯、阿里这样体量的大公司依然能获得40-50%的超高速增长。他们在实体经济的寒冬中还创了几年以来最高的单季度增长。
我们甚至还看到了互联网企业快速的反映能力和扩张能力。阿里,腾讯都已经不是几年前的AT了。阿里云,菜鸟网络,O2O,移动支付,大量的海外并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态体系,并且不断在这个巨大王国中补充新的内容。而网易,微博也在过去一年多内发生巨大基本面变化。前者推出了西游系列的手游,后者在内容商业化做了非常好的布局。另一边,原本效率就低下的传统企业很难转型。企业的基因在经济增速向下时开始伤害他们。
对投资的几点思考: 在经济增速下行,进入寒冬的季节依然能看到不少投资亮点。长期看,这些少有的亮点会获得越来越多的估值溢价。因为目前钱真的很多,能依然高增长的企业太少太少了。互联网依然是少数有亮点的行业,特别是大平台型的互联网,他们正在吃掉实体经济。
经济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商品,什么样的商品能卖出去,在这个环节中那些人,企业能够受益。增量经济的特点是快,因为过去什么都没有,有一个商品出来我们就要用。过几年又换别的。所以我们发现70、80后消费习惯很不同,价值观也不同。因为过去变化太快。 存量经济就是慢。美国就是典型的存量经济,所以麦当劳,可口可乐这些都几十年不变。甚至我们看70年代最伟大的“漂亮50”(指19世纪60、70年代在纽交所的50只备受追捧的大盘股),大部分企业今天依然是所处行业的龙头公司。未来什么样的商品能卖出去?互联网带来的新渠道,中产阶级崛起后的精神消费,虚拟经济并不虚,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
还有就是创新。实体经济进入寒冬之后,依然有大量的投资机会,需要我们的慧眼发现。(朱昂/点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