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万历皇帝不上朝还能把持朝政,打赢抗日援朝战争?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9-11

明朝其实是一个很怪的王朝,至少鲁速君是这么认为的,首先明朝从胡惟庸以后,就没有了宰相,明朝又是夹在两个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之间的朝代,明朝之前是元朝,明朝之后是清朝,这两个朝代都有着巨大的争议,在这里鲁速君就不多说了,明朝有着前朝所没有的机构内阁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宰相的作用,还有就是在明朝期间,曾经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但是却没能参与到大航海时代中去。

明朝跟其他朝代一样也不一样,每个朝代都如此,都有跟其他朝代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万历皇帝在万历十年后就不上朝,但是却还能维持皇位,并且还打赢了万历三大征?

过多铺垫就不用了,我们直奔主题。鲁速君认为主要还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有充分的粮饷,第二个是完善的内阁制度。充足的粮饷保障了前方打仗所需的粮草,从而能够让士兵们心无旁骛的去进攻,而完善的内阁制度则保障了皇权不被侵犯。

(图)万历皇帝

张居正改革提供了庞大的国库基础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在张居正死之前,朝政基本上有张居正掌控,万历皇帝只是做为批准的执行者,有点像现在的虚君政治,这就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改革。

政治上实行“考成法”,有点像现在的绩效考核,给各级官员设置一个KPI,必须要完成这个KPI,如果完不成,不能升官,还有可能降级,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官员的积极性,官员们积极的管理生产,收税等,就是为了完成张居正给制定的KPI,考成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给腐朽的官场注入了一丝生气,官员各方面的表现也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收税、收粮完成的比较好。

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这个法律的核心思想就是换算,就像现在一样,所有的要缴纳给国家的全部换算成人民币去交,比如个人所得税啦,办事所需的材料费、工本费等,都是交人民币的。这样容易计算,老百姓只要赚钱就行了。而在古代,除了缴纳粮食,还要服劳役,还有一些税,统统都可以转换成银钱缴纳,也就是说如果有钱,可以不用服劳役,交钱就行了,官府拿着钱雇人去做,而在征收标准方面,不再按照以前的户、丁来了,而是部分摊丁入亩,不仅要看家里有多少人,还要看家里有多少地,这样的征收标准就合理了很多。

(图)张居正

“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军事上,张居正主要还是解决蒙古鞑靼入侵的关系,派抗倭成功的戚继光和李成梁镇守北部边界,并且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防线上筑起了3000座敌台,用于防守,另外就是与蒙古鞑靼进行茶马互市贸易,蒙古人不要抢了,用你们的兽皮和马匹来换我们的茶叶和铁锅以及丝绸吧。从而从两方面稳固了与蒙古鞑靼的关系,抢你攻不进来,只能按照我的规则来进行贸易了。

内阁制度是保障明朝政治稳定的利器

众所周知,明朝有自永乐年间就有了内阁制度,刚开始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负责参详国家大事,品级也不高,六部的首脑直接向皇帝负责,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朱元璋和朱棣那么旺盛的精力,于是,内阁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而官员品级也慢慢升高,而皇帝也把部分权力下放,分为了票拟权和批红权,票拟权掌握在内阁手里,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也就是说,遇到国家大事,内阁先商量出个意见,写个小纸条,夹在奏折里,呈送给皇帝,皇帝觉得意见好,就直接用笔把意见写在奏折上执行,有的时候皇帝懒,会把写意见这事情交给太监,这个从制度上保障了大臣和太监专权,我下放的只是票拟和批红,只要我收回来,你们啥都不是。魏忠贤的铲除就是批红权收回的代表。

万历皇帝不上朝,但不影响他对朝政的把控,因为有了批红,即使不上朝,也能把朝政处理了,而且以前宰相是一个人,现在内阁至少三个,虽然是内阁首辅说了算,但总算有商量的人,对于朝政的处理也是集思广益。

壬辰战争(抗日援朝战争)

有了以上两个必要条件,国库充盈,上行下效,所以明朝先后在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明朝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