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2016年9月11日——丙申年八月十一日doc
2016-09-11 | 阅:  转:  |  分享 
  
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财富世界始终是风口浪尖,就怕后知后觉,

当你说早知道的时候,就意味着太晚了!

先知先觉是智者,后知后觉是愚者,不知不觉是寲者。

先知先觉是天聪,后知后觉是迟钝,不知不觉是麻木。

先知先觉智慧者,后知后觉明白人,不知不觉糊涂人。

先知先觉为智者,后知后觉为勇者,不知不觉为弱者。

先知先觉是上策,后知后觉是中策,不知不觉是下策。

先知先觉是天聪,后知后觉是迟钝,不知不觉是麻木。

先知先觉者成功,后知后觉者落后,不知不觉者失败。

先知先觉先赚钱,后知后觉后赚钱,不知不觉不赚钱。

先知先觉者早熟,后知后觉者晚熟,不知不觉者不成熟。

先知先觉者吃肉,后知后觉者啃骨头,不知不觉者喝西北风。

先知先觉是创造者,后知后觉是经营者,不知不觉是消费者。

先知先觉为发明家,后知后觉为宣传家,不知不觉为实干家。

先知先觉改变一生,后知后觉遗憾一生,不知不觉荒废一生。

先知先觉创造机会,后知后觉者抓住机会,不知不觉者失去机会。

成功的概率上说,先知先觉者50%,后知后觉者99%,不知不觉者0.01%。

面对新机会,5%的人先知先觉,80%的人后知后觉者,15%的人不知不觉者。

成功的人永远是先知先觉,平庸的人总是后知后觉,无用的人只能是不知不觉。

先知先觉是机会者赚大钱,后知后觉是跟随者赚小钱,不知不觉是消费者白花钱。

人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在把握机会的能力出现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先知先觉型,后知后觉型和不知不觉型。

什么是先知先觉呢?先知先觉就是知道如何去做一定能达到成功,一定是正确的。

先知先觉型的人对事物的发展规则有较晰的认识,能够预测未来的变化潮流,善于把握时代脉博,看待问题具有前瞻性,这些人一旦具有一定的胆实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他们势必会成功,而且往往这种成功都是大富大贵。

当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于其行为都是开天辟地,前无古人的,所以被“扎到”,“夹到”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创造性地解决探索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一次次跌倒了却一次次地坚强地爬起来,信心百倍,坚持不懈,所以他们成功了,同时也得到了数以百度,千倍,万倍于常人地赚钱机会。

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持之以恒的恒心,你即使“先知先觉”也毫无意义。

美国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有许多的世界级的发明(1093项发明专利)。

大家一定会想爱迪生肯定是世界名牌大学毕业的,其实不然,爱迪生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由于他不到三个月,连续几次得了全班考试的倒数第一名,他的老师因为他太笨,象个糊涂虫把他给开除回家了,这就是爱迪生的学历。

是什么让爱迪生成功的?不光是他的“先知先觉”,重要的还有他的决心和恒心!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他失败了几千次,最后在一万次的时候,他终于成功了!

假如爱迪生在一百次,一千次甚至是九千九百九十次的失败时他放弃了,那今天我们就用不上电灯。

所以,成功就是不放弃,放弃者决不会成功,成功者决不会放弃!

什么是后知后觉呢?后知后觉就是看到,听到别人去做了成功了,自己也跟着去做。

后知后觉的人目睹了别人吃了“螃蟹”,享受了美味,又目睹了他们吃“螃蟹”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他们在总结和完善后跟着去吃。

这类人虽然收益远远比不上第一个人,但他们风险很小,走得很稳,一样可以获得成功,至少可以成“小功”。

在我国,八十年代的“下海者”把握住了机会他们都成了“暴发户”,但九十年代的下海者绝大部分人也成功了,我想他们应该就是后知后觉的实践者。

什么是不知不觉呢?不知不觉就是不仅不知道怎么做一定成功,而且即使看到别人做成功了,自己也麻木不仁,不去实践。

说白了,这种人就是地地道道的傻子。这类人只能坐在祖宗的功劳薄上坐吃山空,他们只会越来越衰落,谈不上成功。

三种人中第一种先知先觉的实践者风险最大,收益最高;第二种后知后觉的实践者风险较小,收益较低。

这正印证了经济学上的一个规律,就是“高风险,高回报”。

那么我们该做哪一种人呢?不知不觉的人是最不可取的,那另两种呢?

有人说,我当然想要做先知先觉的实践者,我要赚大钱。

我建议大家先冷静下来,先做后知后觉的实践者,理由是:

其一,先知先觉的人少得可怜,可谓凤毛麟角,成为先知先觉的人太难了。

其二,先知先觉的人风险太大,而且“知觉”把握不好,很容易演变成“错觉”。

其三,先知先觉是以后知后觉的实践为前提的,一个人只有对社会,法律,政策,行业等都有一个正确无误的认识才有可能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有“先知先觉”的认识。

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阅历,学识,能力而去凭空猜测不是“先知先觉”,相反很可能是错觉。

成功除了需要知觉外,还需要勤奋。

不是有一个成语叫“天道酬勤”吗?

有人最反对这个“天道酬勤”了,因为确实有许许多多不勤奋的人一样成为富人,一样成功了。

我不这么看,理由是:

其一,这些人可以说是不勤奋,但这些人绝不懒惰。

其二,如果这些人勤奋起来,他们会更成功,更富有。

其三,勤奋不代表每天忙忙碌碌,日理万机,勤奋最重要的是大脑“勤奋”,善于思考,善于用人,善于把本该忙碌的事变得极为简单,比如一个公司,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奖惩机制,信用机制并严格执行,组织完备的公司机构,让他们各司其职并互相配合,这样,公司的老总其实真的用不着“勤奋”了,你只要思考,规划,激励就足够了。

有人说,只要你处在一个优越的背景和环境下,你不成功是不可能的,所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你的家庭出身和自己的关系圈。

我对成功有与此不同的认识,每月有很多钱进帐不代表你一定就是成功者。

你赚了很多钱,给了你做证券的朋友买了几千万买了基金,当然收益非常人可比,但你其实并没做什么,要说成功其实是你的老子成功了,并不是你。

祖下留下几十间房,你把这些房租出去,每月租金几十万,收益很高,你成功了吗?

是你的祖宗成功了,你只是个受益者。

你父亲给他一个公司让他当形式上的老总,公司收益不错,你什么也没做,你成功了吗?

你没成功,是你的老子和实际经营公司的人成功了。

相反,老子给你一个公司,你经营有方,效益猛增,这才是你真正地成功了。

总结

在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先知先觉,有的时候需要后知后觉,有的时候需要不知不学。

我们最好做一个灵活性非常强的综合性人才!



献花(0)
+1
(本文系知行合一6oa...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