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载SAR系统的总体设计考虑

 goandlove 2016-09-11

1 轨道选择

轨道的选择与SAR系统使用的天下尺寸、发射功率、测绘带宽、全球观测周期、热点地区重访周期、太阳能电池板的蓄电能力,维持轨道所需的燃料储备等参数直接关联。

近赤道轨道,只能覆盖地球赤道附近的区域,具有快速的重访周期。

近极地轨道,需要较大的发射能力,几乎能给出全球性的覆盖,实现太阳同步较容易。

简单重复轨道,卫星经过一定的天数、轨道参数后,又严格地重复以前的轨道,每次成像具有相同的入射角和相同的时间,可以对同一地点的多次观测比较。

漂移轨道,相对于简单重复轨道,每个周期对地面覆盖有一个固定的移动,重复周期是简单重复轨道的几倍或几十倍。适用于全球普查。当SAR采用相控阵天线,可以不用变轨就可以兼顾大面积普查和对热点区域的快速重访。

2 距离分辨与信号带宽

SAR系统的距离分辨率是指距离向相邻二个散射点最小可分辨距离,与雷达的发射信号带宽、电磁波入射角以及信号处理的展宽因子有关。

3 方位分辨与天线

SAR系统的方位向分辨率是指方位向相邻二个散射点最小可分辨距离,理论上是天线长度的一半。并且会受到多普勒的处理的拓展因子和方位向波束的拓宽因子的影响。

4 测绘带与脉冲重复频率

较低的PRF会导致方位向模糊增加,较高的PRF则会增加距离向模糊,或者使测绘带宽受限。在任意时刻,多个被观测区域的回波信号会在空间传播,并且星下点的回波信号也在空间传播。在保证一定的方位模糊比的前提下,尽可能在低PRF处选择测绘带。


周四发布书籍

基本信息

书名:Introduction to Radar System(3rd)

中文:雷达系统导论(第三版)

页数:785

作者:Merrill I.Skolni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