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一本疗愈亲子关系的书

 幸福原点2016 2016-09-11

周末荐

有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希望我能推荐一些书籍。所以我打算新开《周末荐》这个栏目,利用周末的时间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籍。


在这个平台我会尽量给大家推荐亲子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书籍,如果其他人文领域特别好的书籍,也会给大家推荐。


此外,一些很好的亲子电影和短片,也会在这里和各位分享。


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叫做《自私的父母》,本书作者尼娜·布朗(Nina W. Brown),是一位研究自恋心理与亲子关系的专家。


为人父母通常都想鼓励自己的孩子成长和发展。但是如果父母不这么做会怎样?


自恋型的父母就不太会关注到孩子的需求,他们总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如果一个人几乎在所有情况和场合下,都持续、极端地关注自我,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恋。


自恋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1. 夸大自我:这种人倾向于把自己看作超人,对自己的成就、表现、财富等有着不合理的期望。

 

2. 特权感:这种人认为所有人都是自己的延伸,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他人存在的目的就是满足自己的需要。

 

3. 缺乏同理心:他们说话刻薄,让人没面了,无视自已批坪贬低的话语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却期望自己被理解。出现差错和不可改变的情况时总是责怪别人。

 


4. 自我延伸:自恋的人意识不到自己与他人是分离的,希望别人与己方便,却又不肯回报人情。他们发号施令,指望他人唯命是从。他们期望每个人都可以与自己心灵感应,不用说别人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5. 贫瘠的自我:贫瘠的自我表现为经常抱怨自己如何被剥削、被忽视、被轻视,即使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他们会自我贬低,但是一旦得到认同,他们就会感到愤怒、受伤。他们贬低自己,其实是想让别人不同意,进而表扬自己。

 

6. 寻求关注:因为自恋的人总是或经常表现出寻求注意的行为态度,所以很容易被人注意。他们不仅说话大声,而且一说起来就停不下来;他们进出都吵吵嚷嚷,打扮很扎眼,动作也很

夸张。

 

7. 寻求仰慕:寻求仰慕是为了得到公开的认同和赞许,自恋的人把这看作是一种信号,意味着自我价值、优越感等。他们吹嘘自己的成就,抬高自己来获得夸奖和认同。他们积极回应别人的奉承,却看不出有些恭维其实言不由衷。

 

8. 情绪贫乏:这种人表现和体验到的情绪不多,一般只有愤怒和恐惧。尽管他们知道描述情绪的词汇,但这些词汇对他们来说并没有意义。


9. 嫉妒:这种人言语之中透露出对他人成功、成就、财富或机会的憎恨,说白了就是嫉妒,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配得上这些成就。嫉妒的感受会引发贫瘠的自我。

 

10. 蔑视:蔑视是优越感的一部分,觉得别人不配、不值得、没有价值。他们会说一些负面的、贬低人的话,比如穷人不配得到帮助。

 

11. 自大:这种态度指的是感觉自己比别人高出许多,往往以高人一等的傲慢口气讲话,如果对方觉得被鄙视,他一点儿也没有负罪感,言谈中经常提及自己的优越性。

 


12. 内心空虚:内心空虚的人认为与别人交往是为了图自己方便,与人多是泛泛之交,无法有真正的沟通和交流。他们很难建立和维系有意义、令人满足和经得住考验的人际关系。这种人独处时非常焦虑,似乎非常渴望社交。

 

13. 亲职化:认为孩子要对父母的幸福感负责,而不是反过来的正常情况。

 

14. 沉浸在孩子的荣誉里:家长要求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做出自己希望的行为,比如,希望孩子在运动或学业方面出类萃或者有其他才能。

 

15. 不能容忍子女的价值观、需求等:他们不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认为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能容忍任何批评或反对意见,好像自己在别人眼中永远是完美的。

 

16. 利用他人:这种行为态度其实反映了不能把他人看作一个单独、与众不同、有价值的个体。把他人视作为自己谋福利的垫脚石和利用的对象,比如爱占别人便宜、操纵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想要不劳而获。

 

如果你的父母符合上面部分描述,或许你需要这本书。因为被自恋型父母培养长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伤害,也会有很多消极的信念,他们的亲密关系也可能受到影响。


我认为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文字版的“心理咨询师”。这本书我花了比较长时间去阅读,因为书中有很多“测试”、“自我评价”以及练习,如果读完这本书,相当于做了一次初步但是全面的心理咨询。



这本书有什么内容呢?


第一章  破坏性自恋型父母

第二章  面对伤害,该如何自我肯定 ?

第三章  受伤成年子女的典型态度和行为

第四章   与自恋型父母互动的常见困境以及应对方法

第五章   父母造成的隐性毒副作用及克服方法

第六章   停止自恋型父母负面影响的策略

第七章   自身调整策略

第八章   增强“自我”的策略


第九章   让理想自我变成现实自我的策略


第十章  掌控自我的终极策略

这本书虽然不会告诉你如何改变你的父母,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疗愈自己。同时这本书也会描述自恋型父母如何影响到自己的孩子,你也可能通过这些描述觉察到自己为何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如果你对自己某些特点并不满意,这本书也有如何改变自己的建议。


上一本推荐的书:

计划很多可没时间,看看这本书的33个秘诀


这里是一所父母学院

只分享最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