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堂牛儿需吃草

 陈士同 2016-09-11
当躺在机器下面,自己的一切暴露无遗,任其摆布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人的渺小和生命的脆弱。
人,其实就是一部机器,只不过构成的部件不是冷冰冰的金属,而是由血肉和骨骼组成。随着岁月利刃的切割和生活风雨的淘洗,不管是什么样的部件都会在新陈代谢规律的作用下经历从新到旧,从有用到无用,从有价值到报废的过程。圣贤、商贾如此,大腕、小民也一样难逃此律。因沉醉于几年前体检健康指数的超高,所以平时的饮食起居就不会有太多的芥蒂。这样,日积月累的挥霍,终于让原本就脆弱的身体品尝到不适的滋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报应吧)
因对现下的医生的医术医德没有抱太多的奢望,所以即使身体不适也不想轻易去投医问药。可是,尽管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但时刻与自己不离不弃,身体尽管没有太大的痛苦,可时时搅扰心绪,影响了情绪,还是被迫走进了医院。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人的作用和功能慢慢弱化,乃至退化。所以,机器代替人的诊断成为大多数医院普遍采用的治病救人的方式。一份挂号单、一打人民币、一张简单的检查单,当把这些工序完成之后,我必须躺在机器的下面。在各种噪音和机器的轰鸣中,一个活人除了保持正常的呼吸和正常的思维,什么也不能做,完全失去了自我;也正是在机器营造的氛围裹挟中,一个活人才真正意识到鲜活面对沉寂和冰冷显得是何等的无助与渺小可怜。
按照传统的思维,望闻问切是最基本的诊断治病之道。可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在机器面前也慢慢失去的价值和意义。尽管机器是由少数精英设计和制造出来的,但一旦这些少数者有朝一日思维短路,普罗大众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尴尬。病人,是身体器官出现病变,由此造成心理的压力,他们出来需要精准的病理诊断,更需要温情的关怀与呵护。温情脉脉是一种奢求,但起码的人性关怀往往对诊断与治疗会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从这个层面看,人对人的效果要比人对机器的效果好的多。(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愿望,需要人类不断地逼仄自己前行,在技艺上要有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就像牛儿一样,尽管现在有各种各样借助高科技研发的营养丰富的饲料可以满足牛类生存之需,但如果没有天然的草料相辅助,即使再甘醇鲜美,时间一长,牛儿吃起来也会产生味同嚼蜡之感。
而作为一部活机器,因为要食人间烟火,要以五谷杂粮为伴,所以肌体出现病变在所难免。在体格健硕,心理健全,一切处于良好甚至最佳状态之时,作为高级别的动物,我们往往会以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摆渡自己的生活与人生而沾沾自喜。可是一旦疾病来袭,身体有恙,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时,方才明白,作为茫茫宇宙中一个渺小的存在,人类并没有比其他生物尊贵在什么地方。生老病死的自然铁律对一般性生物这样,也适用于人类;森林法则在生物界普遍适用,在文明高速发展的人类世界也同样发挥着作用。
在高速运转的时代车轮的碾压下,人们紧跟着快节奏制造的车辙狂奔着。即使沿途有再美丽的风景也对其失去了诱惑力。因为依据自我价值的彰显心理,短暂的生命之旅需要完成的是无车子走向有车族,有车族跻身名车族;无房向有房,小套向大套,一套向多套的积累。因为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各路大咔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进行价值的创造,财富的积累,如果你始终保持者观众和赏花人的心态,就可能被视为异类或无可救药之人。其实,当我们把裹挟自己周遭的东西褪去,仅存下一个赤裸裸的躯体存在时,活着,健康地活着,能够看星星、赏月亮,能够迎日出送月落,而且各种身体机能都能够保持和谐良好的状态,这才是人之为人最本真的东西;在绿了芭蕉、红了牡丹,阴晴圆缺、潮起潮落的变换中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绪,并从变换中体味变化带来的情感冲击,这才是真正活出人的风采。质言之,在乱花渐欲的时代,按照人的欲望来说,都希望占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可是,渺小的存在,短暂的生命决定了我们所需要的只是寥寥。而真正属于自己,并可以给自己带来福祉的只有健康的身体、疏朗的心情。就如同牛儿一样,只有纯天然的草料才能让它们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食色性也。食,食物,为了维持生命之需,不可或缺;色,精神,是人之为人区别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地方。而作为生命的存在,对物质的依赖是各种具有生命体征者共同的特质,可对精神的追求,品质的塑造则是人成为高级和伟大生物族群最根本的地方。从低级到高级,生物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审视宇宙间存在的生物谱系,前两者当是一种普世性的存在,而后两者只有人类才能通过践行慢慢实现。立功、立言、立德,这是高尚的人、伟大的人所追求的;而作为普通人,好好地活着,活出质量和品位就是不枉此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