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藏书不为待价而沽,而现代古籍抢救不能光盯国家投入

 老刘tdrhg 2016-09-11

向敬之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漫长的岁月,也为后人留下了数不清、读不完的旧籍陈卷。即便是暴君秦始皇嬴政与隋炀帝杨广,生性残暴,毋庸置疑。但前者虽有过“焚书坑儒”的卑劣“壮举”,却留给了西汉石渠、天禄两阁图书,后者在野史中杀兄弑父、欺母霸嫂,于正史上亦不多有光彩,然积极网罗人才、亲近人才,大规模地编书、校书,无论是《唐书》《宋史》,还是《通志》《经籍会通》,对于他推动古代藏书事业的发展,不乏颂扬之词,也为李唐一代数朝君王大兴集贤院、弘文馆、崇文馆、秘书省等,树立了较为完美、意欲超越的比照形象。后来,永乐大修《永乐大典》,康熙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乾隆精编《四库全书》,无一不是抢救古籍整理出版的善举。

千年藏书不为待价而沽,而现代古籍抢救不能光盯国家投入由于史上战火频仍、社会变迁等诸多变故,使许多典籍遭到毁坏,真正能幸存下来的,不为后代学者篡改、伪造者极为少数,又有不少珍贵的孤本善本,为人带至海外,或秘藏私处。

明清两代,慈溪郑氏二老阁,杭州鲍氏知不足斋,常熟张氏传望楼、爱日精庐,苏州潘氏香雪草堂、西圃,金山钱氏守山阁,贵州莫氏影山草堂,巴陵方氏碧琳琅馆、绍兴徐氏古越藏书楼、铸学斋、述史楼,贵池刘氏聚学轩,武进陶氏涉园等,藏书甚众,价值斐然,而有许多为其后人兜售,或为藏书家们欲待价而沽。能在近尚能梓行于世者,寥寥可数,不为多矣。同时,又有不少因为保护、使用方法不当、技术落后,很易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千年藏书不为待价而沽,而现代古籍抢救不能光盯国家投入从当前观之,古籍的抢救性整理工作,已是当务之急。我以为,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宏观指导下,各古籍出版社、高校古籍研究所、社科院专研机构有实力、有能力做好实质性的工作,尽可能地完善古籍整理出版行为与规模,协调了经费、人力等方面的使用与调度,以及把握好市场的需求与选择。尤其是古籍出版社,一旦发现新的文献古籍、出土文献,当及时制订整理出版计划,而不能光盯着国家补贴、政府采购,切实为之。

在整理过程中,我们需冷静研究,多方考证,看其是不是精校精刻的善本,并做好校勘,避免错漏增益。同时,吁求有关科研机构,研究出先进优质的古籍保护、使用技术。

千年藏书不为待价而沽,而现代古籍抢救不能光盯国家投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