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辈子想去的地方是无数的,可是真正能去的却通常可以尽数。有幸能去观看一次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奇观,那也算是终身难忘之事和幸事。笔者多年的梦想和愿望最近得到了实际,激动无比,终身无憾。 在世界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马赛马拉,每年都会上演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奇观,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动物大迁徙。届时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上千万只火烈鸟,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南面的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它们逃过沼泽地带的大鳄鱼、逃过深深隐蔽在草丛中的凶猛的狮子和花豹,前仆后继,横河跨境,进入北方的新天地。 东非最大最神秘的游牧民族,马赛部落是一个非常独立的民族,仍然崇尚传统的价值观,将宗教仪式作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不仅将自己看作这个地区的居民,而且认为他们是这片土地的一部分,因为这片土地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是他们信仰中重要的一部分。马赛部落的中心地带——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被广泛认为是非洲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马拉由200平方英里开阔的平原,林地和河岸森林组成,这里生活着数不胜数,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一望无垠的绿草地上散布着成群的斑马、长颈鹿、羚羊和转角牛羚。洋槐树林中充满了鸟类和猴群。大象和非洲水牛在宽广的沼泽地里打着滚,河马和鳄鱼在河中游弋。 每年的夏季,由于南面坦桑尼亚的赛伦盖尼国家公园进入干季,干枯的水草无力支撑众多的草食动物。而北部雨水和孕育生机新鲜青草对动物们形成巨大的诱惑,还有超过130万头的羚羊,集合成一个巨大的羚羊群。它们通过边境蜂拥迁入马拉,以排山倒海之势形成一个壮观的入场式,铺天盖地,覆盖了两侧的地平线。于此同时,15万头斑马和35万头瞪羚,也遵循着生命的本能,横过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国境,经过马拉河,到达北面的马塞马拉草原,来追寻丰美的水草。 动物大迁徙被誉为“人生必需见证的50个景观”之一。其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在肯尼亚境内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上演的“ 马拉河之渡”又称作是“天国之渡”的——百万计的动物在狭小的河口你推我拥,相信会让全世界野生动物爱好者趋之若鹜,这种场景也只有在肯尼亚才能亲身感受到。 之所以叫大迁徙,是因为这支队伍太庞大了。它们有的从塞仑盖地走来,有的从马赛马拉走来,有的从安博塞利走来……为了生存,它们不分南北西东,不论种族属群,更不分老幼雄雌,汇成滚滚洪流,一泻千里!如果奔跑起来,吼叫声如雷霆万钧,奔腾声如山崩地裂,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叫人胆战心惊! 之所以叫大迁徙,是因为参与迁徙的动物种类众多。在迁徙大军中,角马是主力,斑马是先遣部队,还配之以羚羊、大象、长颈鹿等等,凡是草食动物都加入到这个行列,甚至有的鸟类也参与这部大合唱。据说,仅马赛马拉草原上的角马就有400万之众!如此众多的动物汇合成军,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真是铁流万里,蔚为壮观! 之所以叫大迁徙,是因为迁徙的征途太残酷,太艰辛!且不说征途遥遥千万里,就是可充饥的草梗就难以找寻。且不说动物们自身体力和疾病的折磨,沿途狮子、猎豹等肉食动物的威胁也防不胜防。迁徙的鬼门关是马拉河,这是迁徙的唯一通道。在湍急的河流中,隐藏着成百上千的巨鳄,正眯斜着眼睛觊觎着迁徙大军。一些斑马、角马明知险象环生,杀机四伏,为了大部队能安全过河,便以杀身成仁、视死如归的勇气,纵身跃入河中,成了鳄鱼们的美餐。这时,马拉河沸腾了,殷红的血染红了河水,久久不见散去。 在广袤的马赛马拉大草原上,大迁徙的大戏拉开帷幕。这支迁徙大军以斑马为先遣部队,角马为主力部队,大象为“辎重”部队,其它草食动物为配援部队,有序而热烈地进行着。它们如铁流滚滚,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们前进的步伐。 当我来到马拉河旁,我们发现野生动物们在过河前,动物们会先在马拉河一带聚集,等待所有眷属和群族集齐,才决定前进草原的时间。迁徙的过程中,动物们都习惯在河的缺口等候,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种群到达,狭窄的马拉河河口,已不可能完全容纳它们,而后到的动物们看到有动物前进,以为有空间让它们栖息,也会蠢蠢欲动的向前推拥,站不稳脚的幼小、年老或生病的便会相继倒进河中,被后来者践踏。在河中,已有一大群等了一整年如狼似虎的鳄鱼,虎视眈眈望着那些被推拥向前、快经过河口的动物们,等待享用一顿美餐。只要跨过这唯一通往马赛马拉的马拉河河口,就能享受美味的青草,所以它们硬着头皮,踏着正在挣扎或已死去同伴的身体,急速快步冲过去,期望能避过种种危险。 角马和斑马的浩浩队伍,是百万迁徙大军的主角。有趣的是这两种动物间的感情甚笃,总是共同行动,同进同退,如同盟军。原来它们之间要“互补”。这两种动物的共同特点是防卫能力差,面对劲敌的惟一办法就是奔跑。他们速度很快,在大迁徙中通常要长驱1000公里左右。但它们又各有天生的缺陷:斑马的视力好,但鼻子不好使,只能发现远方的敌情,而对于埋伏在附近草丛及灌木中的天敌却浑然不觉;角马则恰好相反,眼睛不好使,鼻子却格外灵敏,能预警附近埋伏之敌。于是双方就很默契地成为草原上的一对天然朋友,一个管远处,一个管近处,配合得恰到好处。 身材瘦小的羚羊是大迁徙中的“弱势群体”,它们只能靠灵敏的听觉和视觉,一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就狂奔,速度快得惊人。羚羊通常的活动群体是几十只到百余只,但公、母分离结帮,通常一支羚羊群中只有一只公羚领衔,它长着角。这只公羚是通过和其它公羚拼死搏斗后的胜利者,同时它要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者。据说只有羚羊有这种习性,别的动物都是雌雄混杂。一般说在见到母羚群时,那些“光棍汉”就推举它们之中的一个骁勇善战者和“娘子军”中的公羚决斗,打胜了就继承“王位”、嫔妃满堂,打败了就自动出局,继续磨练本领,养精蓄锐以利再战,大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劲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