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山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者(水浒原创)

 金色年华554 2016-09-11

梁山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者

——霹雳火秦明的悲喜人生

   

    1973年8月23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将四名银行职员绑架。在警方大力营救之下,犯罪嫌疑人心理崩溃,将四人释放。数月之后,令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这四名银行职员对犯罪嫌疑人流露出怜悯之情,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两名犯罪嫌疑人,甚至为其聘请律师筹措辩护资金。更有甚者,其中一名女职员爱上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社会学家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将此现象称之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聚义的人中有积极主动“落草”的,也有无可奈何之下“落草”的。无可奈何之下的,有一人最为不幸,这人是霹雳火秦明,其身上闪耀着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可以说,元末明初之际,施耐庵即发现了此现象。

    秦明在金圣叹水浒评比世界里是上中人物。秦明原是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统制,“性格急躁,声若雷霆”,“有万夫不当之勇”,与梁山泊势不两立,是大宋王朝的一员猛将。闻说清风山匪患事宜,即大怒道:“红头子敢如此无礼!不须公祖忧心,不才便起军马,不拿了这贼,誓不再见公祖!”舍我其谁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在阵前,对花荣进行了一番呵斥:“花荣,你祖代是将门之子,朝廷命官,教你做个知寨,掌握一境地方,食禄于国,有何亏你处,却去结连贼寇,背反朝廷?”秦明大义凛然,一副大宋朝爱国志士的面目。

不幸的是,在宋江、花荣等人的“经营”之下,一步步走进了埋伏,终被生擒。生擒之后,重义的他被留在清风山上一宿,毅然拒绝宋江等人的邀请,表明态度:“秦明生是大宋人,死为大宋鬼。朝廷教我做到兵马总管,兼受统制使官职,又不曾亏了秦明,我如何肯做强人,背反朝廷?你们众位要杀时便杀了我。”为了大宋朝,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一夜,彻底改变了秦明的命运。清风山上的燕顺、王英在月黑风高之夜冒充秦明将其一家赶尽杀绝,同时滥杀城内百姓,美其名曰“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年头”。此时的秦明正是“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着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宋江顺势将秦明收服,同时,假惺惺地将花荣之妹许之。秦明“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那个曾经最爱的人永远地逝去了。

    秦明最初是体制内的兵马统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为大宋朝奉献着无悔的青春;之后被宋江等人设计“陷害”被动落草为寇,告别原有体制,落得个有家无法回的局面;最后在宋江施以小恩小惠之后,沦为马前卒,为宋江的招安大业主动赴汤蹈火,再无其主观意志的体现,直至最后战死沙场。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人是可以被驯养的,具有屈服于暴虐的弱点。此综合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霹雳火秦明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梁山上的代言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