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会诱发很多慢性疾病,有5种特别常见的慢性疾病与湿气有很直接的关系。 1,泄泻腹泻。 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调,脾主运化,若脾胃受损,纳化失常,致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注于大肠,则成泄泻。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最容易引起泄泻。(健脾祛湿) 2,水肿。 水肿:人体内水液代谢和脾肺肾三脏气化功能有关。 功能失调原因; 1)寒湿或湿热困脾,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水湿停留,生水肿。(健脾祛湿,清热驱寒) 2)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健脾祛湿) 3)肾阳虚弱,肾关开阖不利,水湿泛滥而成水肿 3,痹症。 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麻木或红肿灼热或萎缩,强硬变形为主要特点,比如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等。重点说湿痹。 湿痹: 症状:关节,肌肉疼痛重着而有定处,甚则关节肿胀。 湿犯经络,其性重着,关节沉重疼痛,固定不移,湿注关节故肿胀。 4,脾虚带下。 带下色白,量多无臭,稀薄如唾液,连绵不断,面色萎黄,神倦乏力,纳少便溏或有浮肿,舌苔淡白。 多由脾肾功能失调所致,脾虚失运,水湿下注,伤及任督二脉。如果是湿热,湿毒内侵,湿郁化热,湿热下注,则成湿热带下,有臭味。 5,湿疹。 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起因于湿热,风邪相搏,浸淫肌肤而致病。湿盛者则渗水,糜烂。热盛者灼红成片;湿热俱盛者流水粘腥。 治法:鸡内金(健脾健胃),人参(补气),红豆(利水),薏米(利水渗湿),白扁豆(利水渗湿)、茯苓(利水渗湿)、桔梗(宣肺)、砂仁(健脾祛湿)、山药(补阳气),莲子(滋阴),甘草(调和诸药)。此方由11味配方组成,名叫参茯散。某宝搜参茯散有小袋装出售,每天早晚一次,非常方便。 女性尤其需要防治湿邪,湿气会引发5类带下病: 1,月经病 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常可感受外湿而致月经前后肢体疲倦,疼痛,头重纳呆或低热难退,经行不畅或经前腹泻,月经量少,痛经,经闭,甚则引发不孕症。 2,带下病 “湿土之气同类相召”,内外湿相合,湿困脾土致使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滥,下注胞宫致带脉失约则见带下量多,湿邪化热伤络或成湿热湿毒,则带有青、黄、赤、白、黑之分。《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者俱是湿症。” 3,妊娠病 水湿内停,气化不利,在妊娠早期常可致妊娠恶阻加重,而见头闷呕恶,胸闷纳呆,呕吐不欲食。 4,产后病 妇人产后“多虚多瘀”,气血双亏,脾胃不足,最易湿邪相犯而致产后吐泻,水肿,恶露不行,肢体酸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