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考虑可居住的行星时,大多数天文学家都突出强调将要寻找的行星放在恒星周围的宜居区域里,但是天文学家沃德和他的合作者认为,行星在更大的星系里的位置也十分关键,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定义或界定了我们称之为星系的宜居区域的东西,那个区域在一个星系里,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 地球本身在1998年就可能勉强躲过了这样一劫,当时一颗致密的恒星叫做磁星爆发出致命的伽马射线,在十分之二秒里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未来10万年里所产生的能量,幸运的是,该磁星距离地球有两万光年之远。 人类可能只是宇宙中的侥幸,德雷克方程(预测宇宙中存在高级文明的概率方程式)的乐观假设恐怕得不到天文学家过去几十年认识的支持。德雷克房方程或许是个不切实际的构想,不过它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而我们现在认识得更多了,因此我们所添加的东西是当时所不知道的,这使得它更加准确了,但是最终它也将数字给降了下来,银河系中有百万个文明是不切实际的。 更糟的是,类地行星,即使是比我们地球大几倍,相对其母星,也只发出微乎其微的光线。想象一下,有一颗恒星和一颗昏暗100亿倍的行星,很难想象100亿倍是什么概念,不过我们考虑这个概念有好多方法,假设你有一只萤火虫,很小的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假设萤火虫围绕着一个巨大的灯塔转,假设你试图从3000英里外观察萤火虫围绕着这灯塔转,情况就是这样。 假设你可以发现萤火虫的光斑,那么你就必须通过它吐出的气体,找到萤火虫的呼吸,这就是天文学家所面临的挑战。他们首先要发现行星,然后看看其大气层是否如地球一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