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位同济大学的文艺理工男,想要做梦,就把莫干山当做枕头

 天青青水蓝蓝我 2016-09-12

文=吉晓祥

编辑=林小眠



前些天推荐的莫干山房子里

提到一家绝美的民宿“大乐之野”


它出自两位同济大学毕业的

设计师帅小伙之手

这两位文艺的理工男还从《山海经》里

提炼出“大乐之野”这个富有内涵的名字


当小眠读到其中一位设计师

在朋友家App写下的主人故事

真的为他们的认真和丰富情感深深打动


今天小眠把这篇自述分享出来

相信你读完,会有同样的感动




2016年的第一场雪并不始于头顶,而是始于朋友圈——“莫干山,下雪了。”

大雪封山,客人全都进不来。换句话说,一场大雪,换来了山上民宿小伙伴们的全体放假。



杨默涵夜里抱着小狗三千出门溜达了一圈,发了个朋友圈,看起来很有情怀的样子;不到一小时我就接到他电话,“车陷雪里了.....”,赶紧翻山去救。


爱玩的孩子都在雪地里撒野;有人手机里大声放着郝云的《活着》.....

从两个人到许多人,这已经是我们在莫干山的,第三个年头了。




我叫吉晓祥,他叫杨默涵。(图一中坐姿比较端正的是我,默涵“躺”在我后边)

我们是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同窗好友。毕业后,他去了加拿大读书,而我在上海浦东规划院工作了7年。



7年,我们都已经30几岁。


就在这不惑与而立之间的某一天,我忽然觉得,老天他把我赤条条带入世间,绝非是要我坐在同一个办公室敲同一个键盘。

至于这种顿悟,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我不得而知。我只是迫切地想与眼前的生活,做个了断

我叫上默涵,我说,“你的城市规划做够了吗?去山里盖房子吧”。

正如王小波所言,“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要做梦,还得先有个舒服的枕头。莫干山,就是我们的枕头

《山海经》里有一个传说,“大樂之野”是一片极为繁华的广袤地区,那里森林密布,山美水美。后因上古众神争夺神位一职,在大樂之野展开血战,天帝一怒之下,将此地封闭,从此无人再能进入这片极乐之地。故后人称之为,被遗忘的美好之地

我给默涵发消息,“我们的这个民宿,就叫‘大樂之野’吧”。



村里的建筑结构独特,大多是保留相对完好的七八十年代浙北民居。所以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让每一栋楼,都完整保留了原有的木框架结构、材质,保留了曲径通幽的小径

不消说,这房子一定要大面积使用落地窗,这样可以使山景,可以透到房间里来。


横跨两层的书架


因为太喜欢《海边的卡夫卡》,我当时也想仿造一个山中图书馆。结果图书馆没造成,留下了这横跨2层楼的书架,也时刻提醒着我们——

从哪里来,要去向哪里。



最棒的是,这个露台白天能收纳青山,晚上能看见星空。

当时的愿望很简单,“我能看着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连和水泥打交道的时候,你都觉得心里面是碧绿碧绿的。



直到2014年初,大樂之野开业。

文艺青年、四五十岁的夫妻、大学教授、上海的女诗人......山里的房子,被口耳相传,哪怕是淡季,竟也可以达到80%以上的入住率

有人说喜欢这里,因为房子窝在山间,你只能听见鸟叫声和溪流的声音,满眼满眼都是绿色。



有人说喜欢这里,是因为靠山吃山,虾蟹小溪里抓,玉米来自村民的菜地。人与土地的美好连接,在这里变成一件轻巧的事情。连桌子上的插花,也取自山间。



其实我觉得不如说,他们是喜欢在大樂之野的自己。少了那么一点功利,多了许多的温柔。



开业2年,大概是被问路问得多了,常常有村民抱着好奇心,来到我们屋子前参观。


老乡们都很吃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莫干山,却不是为了山而来,而是为了大樂之野。



大樂之野火了之后,很多人问我们,“当初为什么愿意抛下一切选择山居?”,“又为什么,大樂之野可以成为那么多人心心念念之地?”

讲两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第一个故事,关于老叶。

大樂之野刚开始施工那会儿,恰逢梅雨季,梅雨之后又连续碰上大旱高温,于是在漫长的一年中,我和村里为数不多的泥瓦工老叶一直持续着这样的对话:

“老叶,什么时候来上工啊?”
“哎唷,雨停了就来。”
于是,等到雨停了。
“老叶,雨停了啊,怎么还没来啊?”
“哎呀,这么热的天,让我休息休息啊。”
“老叶,明天天气不错啊,你再不来,我就死给你看了。”
“哎唷,天气好,我上山拉个竹子,下周来吧。”
“哎呀,明天我小舅的儿子娶媳妇啊。”
“哎呀,这周我小婶她妈大寿啊。”



在这样的拉扯中,我连做梦都是老叶那憨厚的表情对我说“哎唷”。

也是在这样的拉扯中,我们放慢节奏,不急不躁,开始一砖一木地搭建心中的“大樂之野”,老叶的慢脾气反倒提醒着我们:我们要的不是快速复制的城市酒店,而是一种不急不缓的山居生活。



第二个故事,关于LOST CAFé。

咖啡馆的主理人叫做陈悦,当地德清武康人。城市里有那么多咖啡馆,我偏偏走进了她的那家。在喝过她做的手冲之后的0.01秒,我当即决定把她拉来大樂之野。



90后管家阿珊,香港人,瘦瘦小小,拿手绝活儿是港式丝袜奶茶配苹果派。当这个满口港普的姑娘利索地为客人推荐路线时,总绕不开一个话题:你一香港人来山里干嘛? 

客人常常自然而然把这里当家。之前有两个研究植物的女大学生过来玩,在窗边修修剪剪,她们说,“咖啡馆前的落地窗,是自然和人文的分界点。因此要有好看的植物做映衬。”



忘了说,LOST CAFé这栋房子之前是个猪圈。曾经有个客人看着我们视野宽阔的落地窗感叹:过去在这生活的猪风景好好啊! 我们也忍着笑回答:落地窗是我们改建的,过去是没有的,但据说猪一生都看不到头上的风景




你说,这么多厉害的家伙,他们千里迢迢到了这山中,想找些什么?

你说,这么多年轻人,想开咖啡馆,想开民宿,
是为什么?




三年了,房子还是那个房子,窗框里装着的还是那山,沧海桑田不易,来来往往的,皆是人生。

所以回到刚开始的那个问题,“当初为什么愿意抛下一切选择山居?为什么大樂之野可以成为那么多人心心念念之地?”



我想,大概是被误解了。我们其实没有抛掉任何东西,相反,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以及,好看的景色太多,但当剥脱掉一切外在的地理环境和内在的装饰,有温暖的人,才是大樂之野。




我们几个,本来并不属于这爿山,所以谈不上“回归”;我们从未见过“乌托邦”的样子,也不敢擅自给它安上这顶帽子。

这三年,我们常常提及的一个词,便是Lost,迷失。太快的时候要停下来,太满的时候要适可而止,一片空白之中,反而更容易找到那个焦点。

我们想做的,就是在花花世界中,制造几片空白。



找寻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其实你还可以

住进他们设计的房子里



下载朋友家APP

搜索“大乐之野”就可以预定

参考价:3600-5400元/晚



Iphone7全新发布

朋友家App也换新装啦

现在的观感是这样




这样



和这样的




在精致如同电子杂志的App首页

还有许多与大乐之野一样精彩的故事

等你来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