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添墨香,纸寿千年长 墨门书院2016-09-04阅读原文 文 | 小墨 宣纸 深山曲水孕今身,柔韧洁白缅蔡伦。 宽大胸怀容大海,细微血管沁微殷。 薄如蝉翼千年寿,漫掩高天万朵云。 璀璨文明辉四射,淋漓翰墨更识君。 1. 遇见宣纸 “今夕何夕,江渚属佳人,不抵相思雨。” 我在宣纸上挥毫,回忆泛滥,又想起往昔时光。 和她相逢是在安徽一个叫做泾县的地方,是日天高秋凉,黄叶满山。我独行山间,见三两樵夫在砍伐青檀。 我心生好奇,如果是樵夫,为何不伐其他高大的乔木,而独伐这青檀木呢? 见我黑人问号脸,其中一樵夫邪魅一笑,告诉我伐木并非做柴用,而是取其皮,自有妙用。 生长的青檀木 为了弄清真相,我决定跟随樵夫小庄一探究竟。 2. 剥离青檀皮 一路上小庄给我讲了很多关于青檀的事。他说砍青檀也是有诀窍的,砍青檀要砍元宝口,这样到了下一个年度,长出来的嫩苗就比较壮。青檀是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其纤维细腻均匀,造纸的成浆率极高,润墨性也好。 小庄告诉我,砍好的青檀要送到溪水上游的朱家村,这里的村民世代以加工青檀皮,为宣纸提供原料为生。 农妇正在剥青檀木皮 砍下来的树枝打捆之后要密封起来,用蒸汽高温蒸煮20个小时,如此树皮才容易剥离。 煮好的青檀皮一捆捆放入溪水中浸泡,再经过20小时的冷热交替,就可以剥皮了。 3. 沙田稻草 如果说青檀纤维是宣纸中长而韧的骨架,那有了沙田稻草短而绵的纤维参与,宣纸就长短相宜,骨肉均匀了。 沙田稻草纤维含量高,容易自然漂白,用其制成的宣纸色泽洁白且不易腐烂。 沙田稻草 加工新鲜稻草,使之成为洁白柔韧的纤维,这就叫做燎草。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经历四季风霜的原料,才能使最终的成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4. 晾晒 小庄带领我继续参观,走到一个山坡处,只见满山的白色草料在风中微微摇摆。他说这些都是经过了浸泡、蒸煮、漂白等十八道工序后,逐渐被陶冶成柔白色的纤维。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它们来制浆了。 泡皮;漂皮 5. 制浆 青檀皮和稻草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碾碎、浸泡、发酵、打浆,加入树糊后调和成纸浆。 碾碎制浆 6.捞纸 小庄带我进了一家宝丽轩的作坊,里面的人正在捞纸。捞纸需要用到工具竹帘,两人双手抬起竹帘,在纸浆池里轻轻摇晃,只捞两次,一张宣纸的雏形就诞生了。 宣纸的薄厚、纹理,全凭两人手捞的感觉。纸一经捞起,一遍成型。轻荡则薄,重荡则厚。 捞纸需要两人配合默契 7.制纸药 当地生长着一种叫杨桃藤的植物,用它榨出的汁液可以让纸浆均匀,让捞起来的宣纸不至于彼此粘连。 8.晒纸 晒纸房里的温度一般在50度左右,工人们按照传统的方法对捞起的宣纸进行烘干晾晒。烘烤时间过短,纸张太湿就容易被撕开,烘烤时间太长,又容易枯焦发脆。 房里温度极高,被工人戏称桑拿房 9.检纸和剪纸 每一张宣纸都要经过质检员挑剔和细致的检查。透过光线,纹理均匀、质地紧密的上品会被保留,而稍有结节和残缺则会被无情淘汰。 好的纸张需要裁减掉边角不规整的部分。通常一剪刀下去是一百张,因此一百张宣纸称为“一刀”,而“一刀”也成了宣纸基本的交易单位。 工人检查纸张完整度;专门用来裁宣纸的剪刀 后来,小庄把一张成品白鹿宣拿给我看,迎光而视,几匹小鹿清晰可见。小庄说,宣纸素有“纸寿千年”之誉,因其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现在博物馆保存完好的古书画基本都是使用的宣纸。 在书画上,宣纸还有“墨分五色”之称,一笔落纸,可分出干、枯、浓、淡、湿五种效果。宣纸有生宣熟宣之分,生宣晕墨效果明显,适合书法中的行草书以及泼墨画这类。加入胶矾的熟宣则可以产生托墨效果,适合楷书、工笔绘画等创作。 听了小庄的介绍,我对宣纸愈发痴迷。看着眼前洁白的宣纸,犹如看着一个纯洁美丽的女孩,高雅素净,十分惹人怜爱。用“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形容她再好不过。 我像着了魔一般,在之后的几天请教了当地人制宣纸的技巧,也尝试着自己制作宣纸。所有的过程中,我觉得最难的便是捞纸。手拿不稳,力度不当,最终出来的宣纸稀稀拉拉,残缺不堪。 但总归是功不唐捐,花在捞纸上的功夫终于使我能捞到一张完美的宣纸。看着她慢慢烘干,裁剪,最终以素雅的面目呈现在我眼前,就像是我亲自制造了一个美人。 带上她,告别了小庄,告别了泾县,我们去浪迹天涯...... 本文由墨门原创,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墨家思想为核心 传承工匠文化 创新艺术生活 把匠心精神和器物之美带给每一个人 点击展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