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头号债权国的噩梦:强势日元下的美元荒

 深度视讯 2016-09-12

来源:东京交易厅

作者: Wei

是的,你没有看错。弱势美元和美元不足同时发生,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却真实出现在了眼下的美日两国的利率与汇率市场。从去年6月以来,日元兑美元已暴涨逾15%,而日本投资家的美元拆借成本却一路走宽创下历史新高——两者都尚未出现趋缓的迹象。

2016年8月份,日本第一季度决算发表,保险和银行业界的海外投资收益一片惨淡。在日本邮储银行的决算说明会上,财务部长大野的几句话,或许道出了所有进军海外的日资的现状:

超低金利で国債償還半分は外債に振り向けている (国内利率实在太低,我们只能把到期的日债的一半转投外国国债)


外債は9割以上がヘッジ付き(9成的外债投资都已做了外汇对冲)


今が円高、円安かは微妙 (我们真心看不清今后美日汇率怎么走)


最大リスクは米ドル金利の上昇(目前最大的风险来源于美元拆借利率的上升)

世界头号债权国,面对咄咄逼人的强势日元和短缺美元,陷入了维持海外收益的苦战。

日元强势归来——“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日本连霸世界最大债权国的名号已有25年。根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2015年末时点的日本对外净资产达到了339万亿日元,约合当时的2.83万亿美元,竟比第三名的中国高出70%左右。而且日本这个国家是典型的“藏汇于民”,75%的对外资产是央行外汇储备以外的民间资本。面对低到令人无语的国内资产回报,多年来民间资本持续出走海外寻找收益;而2013年安倍经济学的横空出世,更是进一步刺激了日本资本的海外进出,这就是全球资本流动的重要一环——“日元利差交易”。

世界头号债权国的噩梦:强势日元下的美元荒

弱势日元是利差交易最好的朋友。安倍经济学的前两年,日本投资家一齐涌向海外资产,在外汇问题上抱团取暖,只保持了较低的对冲比例,效果就是USDJPY不断被推高,反过来也让每个人的账面收益率都相当好看。然而去年6月的人民币危机让美元的强势戛然而止,日元利差交易开始显现负反馈,怎么赚回来就怎么赔回去。此情此景,真应了巴菲特的名言:“Only when the tide goes out do you discover who's been swimming naked”。

在过去高收益率时代,不穿泳裤或许还说得过去,但如今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言不合就降息,收益率在3%以上的靠谱资产越来越少。在这种低回报下还敢裸买外债,已与纯粹的赌外汇无异。强势日元下,日本投资家全面提高对冲比例力图捍卫收益。倒霉的是,他们很快就与另一场危机不期而遇:美元荒。

全球美元荒的震源:东京

外汇对冲的最常用的办法是以短养长——通过借入(而非买入)短期美元,来投资长期美债。这是典型的债市杠杆行为:投资家以承担短期利率上涨的风险为代价,来博取收益率曲线远端的高收益部分。而所谓的美元荒,就是指美元的供需失衡,导致短期拆借成本飙升。这正是债市杠杆投资者的噩梦。

这里提到的短期成本对于不同玩家来说并不一样。在日本投资者当中,能实质性进入美元在岸短期利率市场的只有三菱、三井和瑞穗这三家银行巨头,他们的美元拆借成本约为三个月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的利率,和我们所熟知的美元的三个月Libor几乎相同。而绝大多数的日本投资家,如生命保险和邮政储蓄,则无法从在岸市场直接筹集美元。他们只能通过和券商做外汇掉期(fx swap),以事先约定好的利率水平将手中的日元借出的同时借入美元。

在2008年以前,跨境套利的存在使得两种方法的美元拆借成本相同,利率平价理论完美支配金融市场;然而08年和11年的两场金融危机造成了严重的在岸与离岸的隔绝。如今,日本投资家在用外汇掉期筹集美元时除了支付美元三个月Libor,还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这部分不能被Libor解释的成本,就是近期成为话题的“美日息差掉期”(USDJPY Cross Currency Basis Swap)。从去年6月份开始,Libor和美日息差掉期持续扩大,一步步蚕食日本投资家的海外收益。Libor从30bp一路高歌猛进至85bp,而美日息差掉期则是从30bp扩大至近70bp,短短一年之间日本投资家的美元短期成本竟跳涨逾90bp至1.55%。

世界头号债权国的噩梦:强势日元下的美元荒

(左轴为美日息差掉期,越负代表额外拆借成本越高;右轴为三个月商业票据的收益率与三个月美元Libor的比较)

这其中,Libor的上升主要来源于美国本身的金融环境趋紧:一方面是首次加息的落地以及本年度内再次加息的预期升温;另一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于今年10月中旬导入美元短期利率市场的新规,这使得资金巨量出逃商业票据,严重推高了其收益率。而反观息差掉期,背后的原因更为复杂,涉及到巴塞尔协定(Basel III)的推行以及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等全球事件,但最根本的原因毋庸置疑——日本投资家的需求实在太过庞大。

特别是1月份负利率导入之后,更多的日本资金被挤出国内资产池而进入美债,拆(qiang)借(duo)美元变得更加疯狂。除了一骑绝尘的美日息差掉期以外,欧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其他货币相对美元的息差掉期也先后扩大,一场席卷世界的美元短缺危机被日本人引爆。

世界头号债权国的噩梦:强势日元下的美元荒

面对国内资本的叫苦不迭,一切的罪魁祸首——日本央行终于有点坐不住了。日本央行有两套提供美元流动性的制度:一套是短期供给(米ドル資金供給),用的是和美联储的流动性互换协议,另一套是长期供给(成長支援資金供給?米ドル特則),用的是自己的外汇储备。7月份的日银决议上,黑田简化了短期的手续,扩大了长期的额度。话音一落,息差掉期旋即缩窄,然而没过多久就再次走宽,并抹去全部值幅。这是来自市场的清晰表态:黑田你糊弄谁呢?

短期供给项目在理论上可以供给长达3个月,但是日本央行谜一般地永远只提供一周的周转,这意味着杠杆投资了10年美债的日本人需要在央行申请520次周转手续。。。而长期供给项目(1年周转,最长连续4年)的额度实际上只是从120亿美元增长到了240亿。要知道,在上文提到的美元短期利率市场改革中,日本的银行三巨头首当其冲,短短半年来在商业票据市场就流失了逾500亿美元的供给,而且流失还在加剧——相比起来,日银扩大的这120亿简直是个笑话。

震源于东京的这场全球美元荒,仍将持续发酵。

日元利差交易,何去何从

面对强势日元下的美元荒,日本人的海外投资几乎兵败如山倒。

2016年7月8日,扣除3个月对冲成本后的10年美债实际收益率首次触及0%——这注定是日元利差交易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正是在这一天,10年美债收益率下探历史最低点——1.32%。

0%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0年期的美债对于日本人来说已是毫无价值,而10年期以下的美债则完全是负担。换个角度来看,日本人承担了全部杠杆风险,但美债的收益却都流向了美元的供给者(外汇掉期中日本人的对手方)。很显然,此时被逼入绝境的日本人的最佳策略既不是再次裸买外债,也不是坚持对冲;而是抛售,抛售掉所有实际收益率低于0%的美债,实现收益,等待机会。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清晰地看到这样这样一番走势:伴随着Libor和美日息差掉期成本的继续上涨,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稳步走高,而扣除对冲成本后的实际收益率则一直被封在0%上方。终于,在德拉吉的鹰派言论刺激下,本周的欧债完美重现了上月初日债的雪崩局面,美债更是一泻千里。日元利差交易引发的全球疯狂债市,终于迎来了决定性的反转。

日资的下一步走向哪里?或许是谨小慎微地淘金美国信用债,或许是踏踏实实地回到日债的超长端,我们尚不知晓。但毫无疑问的是,一场由头号债权国主导的全球资本流动已全面转向。

到了系紧安全带的时候了。

注意: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金羊毛工作坊”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