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不景气,你拿什么取悦自己| 品牌新事

 汉青的马甲 2016-09-12



/蒋瞰


经济学好像非常热衷“玩弄”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像啤酒、巨无霸、扑克牌、裙摆、口红、土豆什么的都会拿来和经济现象攀个亲。就拿“土豆经济学”来说,这说白了就是那些价格上升,人们还会争相购买的东西。这是有个叫吉芬的经济学家,在倒腾了很久土豆之后,就发现了“吉芬商品”。

 

其实也实在是违背经济学常识,按理说价格越低买的人越多不是?至少在大部分人看来确实是这样的。然而,“吉芬商品”把人们领到了另一个路口,价格有时候和销量没有必然关系。除了土豆,人们还会用口红来诠释自己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的消费心态,那么口红经济是什么呢?




据统计,每次美国大萧条,口红的销售量都会上涨,不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还是前几年的次贷危机,都逃不过销量上涨的“命运”。因为,在经济下行过程中,人们会放弃购买“奢侈品”等耐用品,转而购买像口红这样的美妆消费品


为什么萧条的时候口红销量会上涨?


一方面,萧条的时候,人们普遍变得穷了,由于没办法再一如既往地消费昂贵的奢侈品,人们停止了更换耐用品的冲动。不像经济繁荣的时候,他们容易借到钱买车、买房,在经济前景堪忧的时候,不仅他们自己无法预测将来的美好收益,银行也不会把钱借给有很大可能还不出钱的人。


另一方面,在经济环境的压力下,人们(尤其是女人)更需要情感的安慰剂。是的,既然没钱去买车买房,为何不买些美好的小物件让自己开心?于是,女人们热衷买支口红,装扮精致,美美地打点自己。哪怕外界环境不美好,也要优雅体面地过生活



 

口红不只是化妆品

即使在经济不温不火的时候,女性对美的诉求也没有变小,反而成为改变当下生活状态的动力,一种由内而外的“美力”。这也让“美”成为了一群人此生追寻的事业。


1963年的美国,商界的大门还未向女性打开。玫琳凯的创始人,玫琳凯·艾施,一位深谙女人对美的执着追求与天然敏感的女性,在工作了25年以后,依旧没有获得期待已久的晋升,而她培养的男下属却得到了提拔,不仅职位在她之上而且薪水是她的两倍。


原因不是自己能力不足,唯一的问题,只是自己是一名女性。后来她拿着5000元美金的积蓄开始创业,她创办了一家专属于女性的公司,只面对女性开放,销售女性最爱的美妆品,并把这门推广美的生意发展成一项事业。


如今,玫琳凯公司的业务遍布全球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而在中国,从1995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玫琳凯发展一直相当稳健,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其全球最大的市场。有过百万女性通过玫琳凯获得事业成功、个人成长。




9月8日,玫琳凯斥资超过8亿在上海静安CBD购置的办公大楼正式启用,作为在中国的行政管理中心,内部装修也极具女性特色:以珠宝盒为灵感的装饰设计,以眼影彩盘为灵感的配色,极具视觉治愈。




配置专业设施的健身房,肌肉私教授课。




视野超赞的空中花园,谁说头脑风暴一定在会议室?




感叹于玫琳凯大厦办公环境的同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印证了,一个女性品牌的发展与实力。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顺应了发展的潮流,哪怕是从一支小口红开始,也能成就一番美丽的传奇不是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