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古诗声声传真情

 西园倦客 2016-09-12

 “诗言志,歌咏言”,自然界的一切在古代诗人们的笔下莫不“一枝一叶总关情”。飞禽走兽,管弦丝竹,发其声而动其情。朱光潜说:“有些声音是响亮清脆的,容易使人联想起快乐的情绪;有些声音是重浊阴暗的,容易使人联想起忧郁的情绪。”

1.蝉声 蝉声幽怨,易使人惆怅。骆宾王的《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秋蝉声声,鸣出了诗人的无限忧思和哀怨。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分明是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之语。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凄切的寒蝉,哭诉的则是伤别之情。

2.乌鸦声 乌鸦叫声凄切,易使人愁烦。李白的“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写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啼叫。这叫声喧嚣、烦乱,使人不免感物应心,心绪愁烦。

3.鹧鸪声 鹧鸪声缠绵哀肠,易使人郁闷不乐。辛弃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唤起的是忧国之情;郑谷《鹧鸪》“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引起的是羁旅之情;韦庄《鹧鸪》“孤行庙前啼暮雨,汨罗祠畔吊残晖”,忆起的则是怀吊之情。

4.鹤声 鹤声似哭,易使人惊悸。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说秦王苻坚军队被晋军打败,听到风声和鹤叫,吓得惊慌失措,疑是晋军追来。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使人如“目送飞鸿,手挥五弦”,耳听鹤去,目见楼空,顿生世事茫茫之慨。

5.猿声 猿声长啸,易使人凄怆落泪。郦道元《水经注》云:“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高亢凄凉的猿声,勾起了渔人往事的辛酸之情,不觉潸然泪下。

6.黄鹂声 黄鹂声脆,易使人喜悦。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人欢愉开朗的心情闻鹂声便知;晏殊“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农家春游之乐跃然纸上。

7. 雁声阵阵,易使人产生离愁、孤苦的思念之情。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可以说,这是一首孤雁念群的赞歌,展现了一种悲壮的浓挚的情感。我们似乎看到了孤雁的孤单、困苦,也听到了它的呼号、追求,那种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韦应物的《闻雁》:“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雁叫声更是在寂寥的秋雨之夜,使环境显得分外凄清,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难以为怀。

8.笛声 笛声低沉,易使人悲伤。李益“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征人听到芦管声,引起的是思乡之情。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之声哀怨,写出了戍卒将士的忧闷。

9.琵琶声 琵琶声高低变化,易使人忧怀不解。白居易《琵琶行》写出了琵琶声声不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是写愤懑之情;“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是写知音之情;“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是写悲凉冷落之情。王昌龄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此处琵琶作为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与胡琴、羌笛一样,带着异域情调,容易唤起征戍者的强烈感触,传达出将士们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的愁情。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意象,如叫声凄厉哀惋的杜鹃(又名子规)等,这许多声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们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理解了这种内涵,我们就可以准确快速地把握诗歌主旨,领会作者情感。

来源:语文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