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的长期朋友、超级投资者施洛斯的百年投资心经

 xindiandengshw 2016-09-12
巴菲特的长期朋友、超级投资者施洛斯的百年投资心经

原创 2016-08-29 邹志峰 乐趣投资



江涛有话说
08-28
100年前的今天,有一个伟大的投资家诞生在美国。

他与巴菲特的生日仅相差2天,同属处女座,但比巴菲特年长14岁。他与巴菲特同为格雷厄姆的忠实弟子,也曾与巴菲特共同在格雷厄姆旗下效力多年。从他1955年成立合伙人公司到2002年,47年的时间里,在扣除管理费用后,他的复合收益率达到了16%,而同期标普指数为10%,远超大盘。

但他的知名度远远不及巴菲特,而他能为大众所知,也有赖于巴菲特的大力推荐,特别是1984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题为《格雷厄姆-多德都市里的超级投资者们》的著名演讲中,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他。

他就是沃尔特·施洛斯,一位超级投资者,一位大都市中的隐居者,一位格雷厄姆智慧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巴菲特认为,施洛斯取得的成就几乎不可能是因为机遇,而是正确的投资方法。

今天推送的文章介绍的投资人物就是施洛斯,摘自邹志峰所著的新书《价值投资路线图:格雷厄姆智慧家族的制胜之道》。这本书也是我继“从容投资理财丛书”、“基金经理投资笔记丛书”《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朱平著)、《白话投资》(李驰著)等之后,近年来策划的第一本财经投资书。

正是通过对价值投资的精心学习,让邹志峰这位曾经的历史博士、资深媒体工作者成长为一名实现财富自由的独立投资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他对格雷厄姆智慧家族的系列梳理,特别是整理出的一张特别的“价值投资路线图”,能够让中国投资者少走弯路,近距离学习这些超级投资者们的经验和智慧。

既然是我策划出版的新书上市,也为了预祝本书成为今年的投资畅销书,这里特别给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乐趣投资”和“乐聚投资”粉丝们一份小福利,凡是转发本文,并在文章下面评论获得点赞数最多的前三名乐友,将免费获得《价值投资路线图》新书一本。

在2016年8月28日沃尔特·施洛斯这名超级投资者诞辰百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踏上寻找价值投资珍宝的道路,不管是一百里、二百里还是五百里,一路相伴!

作者 | 邹志峰
来源 | 《价值投资路线图:格雷厄姆智慧家族的制胜之道》
编辑 | 江涛


全文约2900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施洛斯的经历有些传奇,他从未上过大学,但是很早就开始在华尔街打工。偶而的机会,他旁听了格雷厄姆在纽约金融学院举办的夜校,从此信奉了格系理念,也从此走上了他丰富美妙的人生路,这样的美好人生甚至传给了他的儿子。后来,他的儿子也加入了他的公司,一起做投资。

所以说,如果论学历,施洛斯充其量就是一个"夜大"或者"电大"学生,而他的儿子毕业于北卡来罗那的艺术学校,似乎学历也不高。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他们的成功,只要找准方向,找对方法,坚持走下去,人生就不会虚度。

施洛斯的成功故事为大众所知,有赖于巴菲特的大力推荐。巴菲特称施洛斯是一个"不错的家伙"、"我的长期朋友"。当年在巴菲特还寂寂无闻的时候,"亚当·斯密"(《金钱游戏》等书的作者,以亚当·斯密为笔名发表著作)找到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希望他和巴菲特一起修订他的《聪明的投资者》,于是"亚当·斯密"第一次听说了巴菲特,而正是巴菲特,又向他推荐了施洛斯。

在1972 年出版的《超级金钱》一书中,第一次记叙了施洛斯的投资方法: "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消息来源。实际上,华尔街圈子里的人对他也一无所知,也没有人告诉他任何想法。他只是查阅各种手册上的数据,并索取年报,这就是他的信息来源。"

之后,巴菲特1984 年第一次在《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级投资者》中公开讨论了施洛斯令人瞩目的投资成绩。到了2007 年,巴菲特在2006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再次提到了施洛斯。当年,施洛斯已经90岁高龄。而在他47年管理合伙人企业的历史中,创造出了大大超越标普500指数的战绩——从1955年成立沃尔特·施洛斯合伙人公司,到2002年,在扣除管理费用后,他的复合收益率达到了16%,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为10%。

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全部是严格遵守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的结果。"施洛斯的投资手法是纯粹的格雷厄姆式价值投资。"(《价值投资》,克里斯托弗·布朗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年版,第32 页)可以说,施洛斯是格雷厄姆最虔诚的门徒,格雷厄姆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第一、坚持偏重定量分析,一切从数据出发做出购买决策。

施洛斯在1998 年参加一个投资论坛时曾发表了《我在华尔街的六十五年》的演讲,通篇讲了他是如何遵循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

当有人问他,"特维迪-布朗注重定量,巴菲特更多的是定性,你的取向是什么"时,他明确说,更倾向于布朗一边。为什么?就是因为你要做你自己有把握的事情。

他认为巴菲特是空前绝后的,也就是说,巴菲特很难学,他太杰出了。施洛斯评价巴菲特说,他不仅是好的分析家,而且有很好的商业眼光,对人的判断也很准。但这些都是我们做不到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还是乖乖守在自己的圈子里吧。

从这些话里,你就能明白,施洛斯虽然天分不高,但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对自己有清醒的把握。他不会为做不到的事情苦恼,也不会看到巴菲特取得那么伟大的成就而心烦意乱。他只知道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到极致就可以了。这是他的原则,他一辈子都不曾偏离,而这一点,也是从格雷厄姆那里学来的。

他在演讲中提到"我为格雷厄姆工作收获的经验之一是,他有非常严格的原则,他不会偏离"。他讲到一则小故事。当年通过一个朋友推荐,他发现一家制造相纸的小公司进入了专利申请的流程,正在试图发明复印机。这可真是一件具有超级想像力的事情。他跑去找格雷厄姆,想要说服他买入这家小公司。但格雷厄姆拒绝了,他说"这不是我们的菜"。而这家小公司就是后来的超级大公司施乐。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如果是我们碰到这样的老板,一定对自己的良好判断相当自得,同时不知在背后怎么痛骂这样的糊涂老板,甚至可能愤而挂冠走人了。但是施洛斯学到的却是更加坚定地坚守投资原则。

在之后的投资生涯中,他始终从定量分析出发,严格依照公司的公开信息,细致分析所有的财务数据,从而挖掘出被低估的品种。即便后来很难再找到价格低于帐面价值的公司,他仍然坚持以帐面价值为基础,寻找那些股价在低点附近,而不是高位的股票。

另外,他遵从格雷厄姆的教导,从不去走访上市公司。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都是针对最普通的投资者所作。他怀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是否有条件去造访一家上市公司,或者即便走到上市公司门前,又有谁会出来接待?再说就算个别高管出来陪着喝一会儿茶,又会透露出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呢?

事实上,我们看到,就算是一些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们、研究员喜欢到处去调研,但之后写出的那种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报告也实在是价值有限。所以,施洛斯坚决按恩师说的办,从不去任何一家公司做调研。他认为格雷厄姆说的对,这些公司的董事会对公司的得失负责,而我们只需要对他们规范的财务报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了。

第二、 坚持适度分散的投资原则。

格雷厄姆反对过于集中的投资方法,强调适度分散的投资原则,因为他考虑的还是安全和风险。任何人都不敢说对未来一定看得准,就算是已经感觉十拿九稳了,也会存在思维的盲区。而一旦把所有的资金全部压在一只股票上,一旦出现黑天鹅事件,将会造成本金永久性损失这样的灾难性后果。

施洛斯一生坚守了分散投资的原则。巴菲特在评价他取得的成绩时说,他是通过投资大约100 种证券来建立自己的纪录的。当有人对比巴菲特的集中投资和他的投资方式时,施洛斯明确说"我们做不到"。他认为他的能力无法做到那么有把握的判断,并且搬出巴菲特对他的评价:持有一个投资组合是为"无知"做对冲。

第三、 坚持逢高卖出的原则。

上文已经讲过,巴菲特和芒格也并不是僵化地对手里的股票永不卖出。不过他们对于好不容易买到手的、持续增长的优质企业,绝不轻易放手罢了。相比之下,施洛斯就更坚持格雷厄姆的卖出原则:一旦低估的情况消失,就坚决卖出。

他举了一个例子,他们曾经买入了一家企业,12.5 美元买入很多,后来上涨一倍后卖掉了,但是这家企业最后涨到70美元。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会捶胸顿足,仿佛这些没到手的钱是从自己的腰包里掉出去的一样。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当时买入的原因就是因为低估,现在上涨一倍后,"在这个水平已经不便宜,所以我们会卖出",就是这么简单,这就叫原则。

巴菲特"永不卖出优质企业"是原则,施洛斯"贱买贵卖"也是原则,关键要看你的能力到底能把握哪一种原则罢了。

其实,对比巴菲特和施洛斯的投资方法就可以看出,他们信奉的体系完全出自于格雷厄姆,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寻找价格低于内在价值,发现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品种后大量买入。只是在具体方向上因人而异。

施洛斯更极端地重视定量分析(这一点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由于要不停地寻找这样的投资机会,所以自然要买入更多的品种,而一旦价格回归价值,则果断卖出,兑现利润。

巴菲特在他投资的第一阶段与施洛斯区别不大,到了他投资的第二阶段,则更重视定性分析,所以更多地寻找那些非常优质的成长企业。这样的企业势必数量很少,买入的机会非常难得,所以一旦拥有,自然不会轻易卖出,而是长线持有,和企业共同成长。

对于我们普通的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掌握格雷厄姆的基本体系,至于选择定量还是定向的投资方向,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认真考虑自己的能力圈,然后再选择自己可以把握的投资方向。收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