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界处的自然——SWA武汉东湖湖中道方案设计

 Rita_M 2016-09-12

武汉, 享有“ 百湖之市” 的美誉, 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是中国第三大科技和教育中心, 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作为八百多万人口的聚集地, 武汉成为中国中部的主要交通中心, 并且作为湖北省的省会承载了许多层面的功能。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 武汉的环境和景观也面临着挑战, 如何在城市生长的同时保留城市的特色是一个值得人们思索的问题。“ 边界处的自然” 通过展现武汉一直引以为豪的特色很好地探讨了这个问题。这些特色包括: 工商业、生态、动态与流动性、艺术与休闲、教育、历史。


 倡导安全 

倡导步行、自行车和电瓶车使用者的最高安全保障。


 优化生态 

优化生态生长。通过扩展半入水区域, 如湿地和沼泽地, 丰富的动植物品种将不仅能够生存, 还可以与城市一同蓬勃发展。


 综合海绵城市 

结合“ 海绵城市” 的概念。沿东湖绿道采用透水铺装, 沿着现有的水杉和法桐创造连续的种植带, 形成蜿蜒于东湖的海绵带, 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地表径流通过植物区的过滤后再流入东湖, 补充了地下水, 同时保持了湖水的清洁和健康。在绿道的旁边, 新建的驿站将为教育武汉市民和外地游客可持续发展的益处提供机会, 这些可持续发展包括水质的净化和处理。例如在一号驿站梨园广场采用了雨水收集的艺术棚架, 导引雨水流至下沉广场的雨水花园, 将生态、艺术与教育功能一起结合。





一号驿站

花园入口游客中心经过二次场地竖向设计, 使现有的公交车站与东湖路自东侧向游客中心下坡形成的竖向地形得以适当软化。其中布置的步道同时也形成引导雨水径流的通道, 将水流引向遍布梨园广场的地景区域。


二号驿站

梧桐水岸2号游客中心——东湖固有资源中最重要的特色是这一片大型水体对其周边整个都市大环境的生态调节效应。东湖是多种动植物的栖息地。其自然系统的完整性应尽量予以保留。



为了提高人们对东湖生态效益的认知度,在梧桐水岸的2号游客中心设立相关的科普教育项目,使游客在此了解这片湖水对人类与水生动植物而言都是一处重要的环境资源。武汉人来到这里,将融入由湿地、林地与水体组成的生态环境中,通过切身体验了解这片湖水孕育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体系。


林地区营造出自然宁静的环境氛围,使其成为组织静态活动的理想场所,可以布置太极广场,供人们进行冥想、打坐一类的活动。自然散步道可使游客漫步在由风化花岗岩铺成的步道上,享受沿路树影婆娑的美景,不时发现林荫树冠中栖息的各种鸟类。一组由低冲击性环保材料建造的木板道网络由当地出产的木材建成,在湖岸沿线现有的湿地树林中穿行。


将游客融入东湖最具野趣的环境中,将各种观景平台与座位区连成一体,在不同标高创造了观赏湖景的不同视角,为游客提供丰富的观景体验。


三号驿站

3号游客中心——艺术与休闲活动一直是武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在这个城市对中国戏曲的深刻影响及各种水上运动项目在当地平民生活中的普及与推广中。欢乐滩充分利用了这一悠久的文体艺术的传统与游客中心的大片开放场地条件,为各种活动提供了多样化的空间场所。



在文化娱乐方面,西北角布置了一个大型艺术娱乐露天广场,为大型集会与重要的艺术娱乐活动提供理想的空间场所。


北侧的鱼塘尽端处有一片开敞的几何形空间,成为鱼塘网格形态的抽象延伸。休闲沙滩区域以一组挡土墙排水口作结,使南北向的水流通过埋设在绿道下方的管道自由流动。



中心景点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组人工建造的湿地岛屿,供人们进行各种探索活动。这组岛屿标高不等,设有各种浅水区,吸引多种动植物在这里栖息。而这样的浅水沼泽区也为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从而使湖水的水质得到自然净化。其中一些湿地岛屿由一组木板道连通,为游客提供在动植物健康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观赏各种湖泊生态群落的体验。



四号驿站

山脚处4号游客中心——山脚处的场地掩映在磨山的投影中,拥有面向东湖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视野。这里的游客中心布置了一组展览花园、一个花木藤架、以及一组历史文化遗迹的展示空间,以弘扬武汉悠久的自然与人文历。



鉴于这里拥有眺望东湖的独特视角,方案设计了两组抬升的木板道,横跨水面,将面向北侧的主要观景点连通,形成一组亮点。同时建造的一个木平,引导游客将视角转向北侧与西北侧开阔的湖面美景。此外,在绿道系统的交叉部位布置了一个大草坪,形成灵活的活动场地,同时打开从绿道方向,穿过游客中心,通向北侧湖面的视廊。湖景花园坐落在游客中心建筑活动广场的正前方。



其几何形式取材与东湖的抽象轮廓,为坐在活动广场或远眺湖景的游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游客中心东侧的区域有一组遮荫构架,并以林荫树木环绕,是理想的野餐场所。这里的退台式座位区则提供了观赏磨山的绝佳视角,跳过东湖,将磨山的文化历史资源尽收眼底。




文本下载链接

回复暗号:1170 至公众号 即可获得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