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积淀,17年筹划,几代清华人努力的梦想终于实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9月11日向公众开放。10日晚,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迎来首批宾客。 走研究型学术高端路线 1816年牛津大学创建菲茨威廉博物馆,1832年耶鲁大学创建西半球最古老的大学艺术博物馆……西方名校几乎都拥有一座与自己学术地位相称的博物馆。我国大学博物馆建设近年来风起云涌,从国家文物局2014年的数据看,省级文物部门注册的大学博物馆有160多家,实际数量则在200家以上。业内专家介绍,大学建设博物馆几乎被公认为国际化一流大学、国际化城市的基本标配。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开幕式上表示,一所大学的艺术博物馆应该成为推动学校艺术与科学融合的重要力量,希望艺术博物馆以“彰显人文、荟萃艺术、涵养新风、化育菁华”为己任,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通过不懈努力把艺术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博物馆。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表示,新建立的博物馆坚持研究型学术高端路线,以传承人文精神、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来引导、熏陶师生,不仅陈列被专家学者认可、代表中华文化的经典艺术作品,还将关注、扶持当代艺术创作的新成果。 展出达芬奇60幅手稿 清华博物馆之梦始于1926年。当时在梁启超、王国维的推动下,清华建立了考古陈列室,而“创办博物馆”的想法第一次提出是在1974年。这一年4月,陈梦家、梁思成、冯友兰一起去美国参加普林斯顿大学举办的东方学术国际会议。在“艺术考古组”的讨论中,他们深感国内文物流失之严重、传承文化责任之迫切,便函请梅贻琦校长,申请设置专门的美术系,并成立文物陈列室。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加盟清华,历代美院人的积累与期盼使得博物馆之梦更为贴近。2012年,在张朝阳、施锦珊、莫天全三位校友支持下,博物馆动工。2013年初,黄如论先生捐资2亿元,大楼拔地而起。 据介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建筑由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主持设计,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厅部分9000平方米,为目前国内高校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博物馆现有藏品1.3万余件(组),品类包括书画、染织、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6大类。其中不乏文征明、吕纪、王铎、郑板桥、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真迹。开馆首展分常设和临时展览两部分,共计7个板块11个展览,包括“对话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清华藏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等。 其中,“对话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有60幅达芬奇手稿,这是达芬奇手稿最大量的一次意大利境外展,也是维斯皮诺临摹的《最后的晚餐》第一次在境外展出。展览中的青铜器部分是与国家博物馆共同策划,“其实国家博物馆的这部分就是1956年从清华调拨出去的,也算是一种‘回家’吧。”副馆长杨冬江说。 严谨性受到业内赞誉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有藏品虽然与世界名校博物馆仍有距离,但起点已经获得业界赞誉。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博物馆有着高度的学术和技术含量,如果单纯追求藏品数量而丧失了品质,就是名不副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严谨,“从展品、展览体现的诉求看,清华艺术博物馆做得非常慎重,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阎焰同时对清华艺术博物馆体现的教育理念表示赞赏。他说,清华以理工闻名,但校史上也出现过赵元任等多位人文大师。“艺术博物馆体现了学校的诉求——跳出理工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育人角度而言,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佳趣雅集 顾问 梁晓新老师点评: 今天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展的首日。1926年由清华大学国学院与历史系创办的考古陈列室,如今已蜕变成高大明亮、装备现代化的展览馆。瑞士著名设计师博塔担纲艺术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世纪金源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捐资2亿元用于博物馆建设。楼下是大排水蛇长龙的“对话达芬奇”特展,我当然直奔4楼的瓷器展厅。首展“晚霞余晖”展出的清代瓷器属于小清新的感觉,整体干净整齐,很好地诠释了清代陶瓷的发展框架。展出的重器不多,但是有一组碗十分别致,其中雍正洋红地圆光青花团龙茶圆非常珍稀罕见,贴出来与大家分享。再次祝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版权声明:本文由深圳商报+佳趣雅集 梁晓新老师文章综合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