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中国唐刀,你都知道吗?

 至简的精品仓房 2016-09-12

唐代军队配备的制式用刀,现在可供研究的文献史料并不是很多。引用最多的,是唐开元时期由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的《唐六典》,其由唐玄宗发起编纂,其中之卷十六《武库令》记载了唐刀分类。武库令掌藏天下之兵仗器械,其中记载唐刀分类“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图说明:唐长乐公主墓壁画带甲武士仪刀

仪刀多出现在重要的礼仪场合,唐懿德太子墓、长乐公主墓中的壁画中多可看见侍卫所配的长刀,长刀为环首,有明显呈菱形刀挡,刀鞘上有比较明显的双吊环挂在腰间,或双手持握顶部,或伫立身前,仪刀作为皇家御用军队和侍卫的重要兵器,刀比较长,形制上“施龙凤环 ”,承袭汉环手刀式样, 装饰上 “装以金银”极尽奢华。西汉前期,青铜兵器逐渐被钢铁兵器取代,但尚有少量使用,至汉武帝时期,兵制从车骑换装为骑兵、步兵部队为主,这就需要一种新型的、相对轻便的单兵作战武器。钢铁刀剑长度、重量适宜,硬度、韧度优越而当然成为了首选。

汉代钢铁刀最主要的特征是环首直刃,与春秋战国时期西北民族使用的青铜削刀的外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狭刃直身,刃与茎一体锻造,环状刀首。部分刀身略向内弯,可能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和中亚细亚刀剑的影响。

再看一看汉钢铁刀的外装和配饰,西汉早期环首铁刀装饰风格简单实用,除剑柄帖金,鞘上附金带銙外并未过分修饰,刀把用两片木板夹在茎上,上面缠裹绳织物。

东汉之后,装饰有所讲究,部分制作精良的刀上面刻上文字、错以黄金,刀环也雕刻成各种形态的精美图案。有刻上鲛、白虎文、加翡翠的。

还记得三国里面曹操向司徒王允借得此刀刺杀国贼董卓,因其光彩惊醒了董卓,行刺未果,就将刀献给董卓。关于这把七星刀还有一个传说,大概在很久年前,有一颗流星落在了越地,烧红了五十多里山川,当天夜里,干将莫邪夫妇就取回了流星,铸成了两把宝剑,一把叫干将,一把叫莫邪,也就是吴王剑和越王剑,铸完这两把宝剑剩下的陨铁,只能够锻造一把短刀,就是这把七星刀。扯远了,回到仪刀,按照《唐六典》的记载,仪刀类似于晋代的班剑。班剑,纯仪仗队使用的器具。唐仪仗队以及武官所持的刀剑多见于唐朝墓壁画。

长乐公主墓壁画 仪刀

长乐公主墓壁画 仪刀

图说明:唐长乐公主墓壁画带甲武士仪刀

图说明:唐长乐公主墓壁画带甲武士仪刀

陕西三原淮安靖王李神通墓石障浮雕。 这些数量众多的唐墓壁画及画像砖上,都有着官员、武士持这种环首仪刀的图象,完全符合《唐六典》“羽仪所执”的记载。可见仪刀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应该具有实战功能,这样精美的环手大刀不仅是威仪的大唐的体现,同样也深远的影响了中国冷兵器的发展。如今仪刀的出土实物也不少,如1991年于陕西长安县唐代窦皓墓出土的水晶坠金柄饰仪刀等。

图说明:陕西长安县唐代窦皓墓出土的水晶坠金柄饰仪刀

电影《狄人杰之通天帝国》中大理寺少卿裴东来佩戴环首刀,大理寺作为国家刑事机构自然不会佩戴用于礼仪的仪刀,但环首刀并不限于任何场合,所以无论出于实战和礼仪都不算错。

横刀

唐朝军队普遍配备横刀作为短兵器,同时兼有弓、弩等远距离打击武器。横刀是唐代骑步兵每人必备的兵器,《太白阴经》中提到唐军队佩刀比重占80%,其中佩刀即是横刀,可见横刀重要非凡。唐中期开始,横刀剑首设计逐渐去掉了环首,刀柄有所延长,大多可以双手持握。唐朝横刀的形状为直刀形状,刀身为窄刃厚脊。可称谓是“日本刀”鼻祖,但唐朝横刀的刀身及刀锋基本上都是直的,不象常见的“日本刀”是带着弧度的弯曲着的。

鲨鱼皮唐刀(鲛鱼皮唐刀)

唐刀缔造了中国钢铁兵器最辉煌的一页,对周边朝鲜、日本等国家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日本武士刀为人追捧,殊不知其原型来自于唐大刀。唐开元、天宝盛世时,日本遣唐使频频来中国学习,其中刀剑锻造工艺也在其中(不知道当时政府军备专利技术转让费是多少?)唐大刀和唐样大刀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装具华贵,裹以鲛革、嵌以金银、镶以珠宝,总之有钱任性但也确实价值连城。

而另一类则是装饰朴素,经济适用,实战性能优越。

金银钿庄唐大刀

金银钿庄唐大刀,直刀,切刃造,刀锋双面开刃。锻造精良,锻文呈细密缠连的木纹状,覆土烧刃,淬火完美,刃文细直,与刃口平行。刀柄裹白色鲛鱼皮,刀鞘髯(xiū红黑色的漆)黑漆,鞘装具有末金缕的花纹、走兽、花卉和唐草纹纹饰。说到传统的唐草纹再唠叨几句,卷草纹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

忍冬卷草纹

《本草纲目》云:忍冬“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忍冬图案多作为佛教装饰,可能取其“益寿”的吉祥涵意。 东汉末期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最流行,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唐代佛教文化作为唐代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达到了鼎盛阶段。因此剑身装具上忍冬卷草纹或多或少有着佛教文化的印记,在唐朝以后被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障刀 唐刀四制之一,名字由它的用途而来(盖用障身以御敌),较唐刀四制中横刀短(类似匕首),形状差不多,但更为轻便灵活,便于近身肉搏。相对于唐刀其他种类,有关于障刀的记载与资料较少。

覆土烧刃工艺--冰痕小唐刀

陌刀是中国隋特有的兵器种类,主要为步军所用。唐刀中的陌刀是做为军队重要的战争物资装备的,并且在唐中期作为军用器物,严禁民间私造和私藏,其前身是汉代少府所制斩马剑,其功用虽说汉斩马剑赐南匈奴也含有助其“厉武节、务战攻”的军事目的但由于这种剑的铸造工艺复杂须两侧锻成利刃、中间厚背工艺较为复杂故整个汉代基本只停留在宫廷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阶段而未曾用于军事目的。

至今考古资料未曾出土实物,宋《武经总要》总绘制的“棹刀”、“三尖两刃刀”也许就是唐陌刀的直接继承者。熙宁年间所用斩马刀,即为缩小版的陌刀。

陌刀在唐朝最早出现在李靖攻打突厥,为了对付突厥骑兵,给步兵配置了一种武器。“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千安西士兵的领头人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位陌刀将军一生屡建奇功,尤其在安史之乱的生死存亡中,为军前驱,率领陌刀队“如墙前进”,所向披靡,一手扶起了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

结语:唐朝之所以使得中国刀剑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背后是强盛王朝的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全盛的“开元盛世”。此时的刀剑刚柔并寓,豪放不失精细,高傲不失质朴。冥冥中这个不着魔不成佛的时代更是文化繁荣背后的自信。从李白的「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冠剑朝凤阙,楼船侍龙池」「宁之草间人,腰下有龙泉」「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等诗句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能让我们想象出诗剑合一的境界绝非偶然;任性背后的底蕴支撑才是自信之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