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镰仓半日

 zjhammi 2016-09-12


镰仓离东京很近,只有电车一小时的距离,气氛却完全不一样,镰仓依山靠海,没有高楼,街巷朴素古旧,雨后有青苔湿苦气息。抬头,鹰从天山飞过,回首,小街里走几步便是古寺。


我住在东京,觉得自己去镰仓是出于内心需要,需要时不常地去那儿走一走,镰仓这个小城,就像是东京的后花园、内心疗养院。


镰仓城市虽小,但一天逛不完,如果去湘南海岸追日剧景点,就会漏掉北镰仓的众多古寺。若在北镰仓徜徉太久,则可能没有体力坚持到江之岛去看太平洋落日,总之一日之内难以两全。


而我,通常只有半天时间,只能捡有限几个喜欢的地方走走。


最近我刚好去了,来说说我的镰仓半日散步吧。 


出了北镰仓车站,便是圆觉寺,山门两旁有青枫,从台阶下面仰望游客进出山门,就是一幅湿绿画境。圆觉寺是镰仓五大寺之一,夏目漱石在此坐过禅,吴清源在此下过围棋,寺内云华院里有小津安二郎墓,实属文艺青年必踩之地。但这次我没有进去,而直接去了不远处的明月院。 


通往明月院的小街很优美,街边住宅看上去并不豪华,只是整洁的二层小楼笼罩在葱郁树荫里,松鼠在树梢上飞快掠过。从不远处的山上流下的泉水在街边汇成小溪流过,家家门前架一个小桥,形状颜色像商量过一样,一律简洁朴素,遍染青苔。每次走到那里我都暗想:啊好想在这里买房子!在我看来,这段小街是典型的镰仓意象,安静闲适,富裕小康,朴旧而内敛的外观,显示出一种精神上的自制和洁癖,一种达成了共同默契的自制和洁癖。 


明月院是一间小寺,山门前参道两侧的紫阳花最有名,到了梅雨季节,专门来看花的人在清晨开门前便会排出一百多米远的长队。为拍一张紫阳花尽头的山门照片,人们还会不约而同地一人咔嚓一张照片后迅速离队从旁门入寺,给后面的摄友留下一条空甬道。所以,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各路人马po上来的梅雨季节明月院美图,都是一条被甬道上紫色花朵映衬得格外寂静的山门,看不见游人,没有狼狈拥挤,情调一百分。实际上人们正挤在镜头外,乌泱乌泱的。

 

明月院也是一个特别懂得讨游客喜欢的寺院,景致布置得细巧,到处都是“po到网上大家都会赞好看哦!”的催人按快门的小景,比如桥栏杆前藏一只石头小兔子,枯山水上放一只金螃蟹什么的,露天菩萨像上挂着市面有卖的彩色玻璃璎珞,佛前水瓶里的花精心摆着造型。 


说实话,在抽象意境的枯山水上放一只写实的金螃蟹,是件殷勤得让人尴尬的事,小家子气。幸好,我这次去的时候,螃蟹没上班。枯山水依旧是抽象枯山水。


这次代替螃蟹抢镜头的是石头兔子,卧倒在一个专门打造的可爱稻草棚下,旁立一木牌,上写“人家受伤了,别摸!”所以即便入秋了紫阳花早已凋谢,但这儿总能造一个景出来,催游客拍照发到SNS上邀友点赞,特知心体贴。


一间现代寺院对不对?刻奇与反刻奇循环对峙之地。


但寺中的青枫流水是沉默而幽深的,阳光下青枫树叶绿得晶莹透亮,茂密枝叶又把阳光破成碎金,碎金落到苔藓和落叶上,那些是真正的无可动摇的美。 


从明月院出来,朝着“石川咖啡”的招牌方向走,没多远,路边一个褪色木头招牌,告诉游客“天园登山路入口在此”。


我这次来镰仓的目的就是它,我要登镰仓小山,沿着山脊小路,从明月院一路走到瑞泉寺。 


国内网络上看到的镰仓不都是灌篮高手海街日记的湘南海岸嘛,镰仓有山吗?


有啊!


虽然是小丘,虽然山脊两侧密布住宅街,最高处也不过海拔150米,只相当于40层大厦。但山上有密林,上到山脊,市井声响顿消,只有蝉鸣入耳,气氛实打实地深山。




山虽不高,山道却如深山般地难走,狭窄而跌跎,脚下湿滑泥泞,侧耳倾听,四下无人声,普通游客绝不会来这里。道边密树遮天蔽日,野草汹涌,同时又显得空空荡荡,空荡得四下只回响着我的呼吸声。


一路走过青苔,攀过岩石,路过竹林,始终没有人,没有人,漫长山路上没有人,像走在异世界里。平时生活在大城市,拥挤在电车上与陌生人的身体距离是零厘米,有时我需要在无人之境疾走,抖一抖身上不想背的东西。


之所以喜欢这条山道,因为清寂无人,林深静美。因为短,只有四公里,路上两小时。因为手机信号清晰,因为我清楚哪里有出口,知道自己能走完,放松而不劳累,一切都可控制。可控感是种巨大心理安慰,我想要的无非是它,这段路对于我是一段疗程。 


更何况山路走完,从瑞泉寺边上的小径下山后,马上就能看见一家米其林一星饭馆,呵呵我已预约,那里有酒有新鲜海鱼,朋友正落座等我,眼前一切都得心应手。幻象够我撑一阵子,心里不由得升起一个自我感动的V字。 


吃过饭与友告别,我继续走去报国寺。


天色渐渐阴沉,似要落雨,可控感余韵尚在,心中暗自发力:“我想看雨中竹林!




”报国寺不大,大殿后面有一个竹林庭院,庭院里有茶室,可坐下喝茶,听风声,看竹叶以一种唐诗的气度徐徐飘落,营造出恰到好处的非现实感。


进到寺院,刚在轩下坐好,雨果真下起来了。


竹林是个很奇妙的地方,无雨无风时,竹林似有一种能力,将嘈杂收走,释放出低气压般的萧飒静寂,但雨中的竹林也好玩,明明大雨瓢泼,林中却依旧清静,只有点滴雨水漏入,无声地,在青竹身上斜斜留下几道水痕,英气,也硬气,那么情不沾身。双手捧茶看雨纹,有点想笑,仿佛看见一场情感教育。


轩下避雨时,身边有日本导游带着一对美国中年夫妇同座喝茶,导游很动情地讲解着眼前竹林,十句里听到八九次“禅”字。我在旁边默默地想,禅这记膏药,贴太多真腻歪啊。刻奇与反刻奇的莫比乌斯环如影随形地循环回来了。 


从报国寺出来,往镰仓车站方向走,接下来去寿福寺。


鎌倉诸寺中,我最喜欢寿福寺。这里只开放山门和一条几十米长的石畳参道,气氛肃杀,大殿游人免入,压根儿不做观光生意。明月院和报国寺景色精致,有媚态,多少有点轻浮,所以去过之后要再到寿福寺,在青苔满地树影斑驳的参道里走一走,在山门前大石头上坐一坐,感受一下端庄和保守,中和中和。 


从寿福寺走到镰仓车站,还有一点时间,转到车站背后的御成通商店街,那里有一家很美味的甜点店Grandir Ensemble,店主是甜点界大明星青木定治的徒弟。坐下来要一杯红茶,一块黑巧克力塔,看着街景,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喜欢镰仓。


可能我喜欢的就是镰仓淡淡的非现实感吧,景色也好,氛围也罢,镰仓比东京精致,比东京更有精神洁癖,也更轻浮,迎合人们对好生活的想象,适合写成文字拍成照片供友点赞,想象自己与一种精雅情调发生了一小段关系。东京是个噬人黑洞的话,那镰仓正姿态优美地飘在黑洞外边。


我之所以喜欢去镰仓,因为去过之后,我还能“回来”。每次在回东京的电车上,心里都有一种“还是现实更可亲”的镇定感。这种镇定沉甸甸的,暖洋洋的,特别踏实,不出去还感觉不到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