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笑行杀戮,夺魁甘蹈火——杨素

 红豆居士 2016-09-12

第四章

在彻底攻下陈朝之后,大隋一干将领班师回朝。隋文帝大喜,赏爵封侯,不必细表。单说杨素,因战功卓著被进爵郢国公,食邑三千户。其长子杨玄感为仪同,四子杨玄奖袭父旧爵清河郡公。可见杨素在平陈之后,在权力的上坡已经登峰造极,因为隋文帝都在开始封他的儿子了。

隋文帝又随手将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及女妓等十四人,赐予杨素当女佣。也正是这一赏赐,引出一段美丽而动情的故事——破镜重圆。

乐昌公主在成为杨素的姬妾之后,郁郁寡欢,心念丈夫徐德言,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断肠。徐郎,你是否也在千里之外的天涯思念着我?

原来,在隋军攻灭建康之时,夫妻二人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半晌,徐德言道:“国破家难在,你我分离已成必然。你容颜倾城,才华绝世,必然重拾旧日的富贵。前路漫漫,我自流浪,山高水阔,风阻雨隔,唯有在梦中与你相会。苍天若有情,不肯将我们的情丝割断,两心相知,必有重逢之日。以铜镜为信,以求日后相认重逢。”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徐德言将铜镜一分为二,夫妻俩各执一半。将信物收藏好之后,徐德言又道:“若能度过此劫,明岁元宵佳节,你我将这半面铜镜拿到长安的集市上去卖。”

千山万水,劫波渡尽,唯有相思不减。第二年元宵节,徐德言前往长安街赴守山盟,果然看见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心想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泪俱下。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价给了钱,将老者带到自己的住处,向老者讲述一年前的山盟海誓,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两半铜镜完全吻合,此时的徐德言早已泣不成声。老者也被这份真挚的爱情感动了,他要将徐德言入骨的相思传达给乐昌公主,让他们夫妻早日团圆。徐德言就着月光在铜镜上题诗一首,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想到与丈夫咫尺天涯,难以相见,更是大放悲声,终日容颜凄苦,水米不进。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

乐昌公主看到去年玉树临风的徐德言两鬓染霜,不由得挥泪如雨。而徐德言看到自己魂牵梦绕的妻子虽然才貌依旧,却在岁月的摧残中变成权贵的姬妾,两人感慨万千。此情此景,杨素让乐昌公主赋诗一首,于是乐昌公主吟道: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杨素听后非常感动,决定玉成鸳鸯,把乐昌公主送回给徐德言,并赠资让他们回归故里养老。这就是后世典故破镜重圆、成人之美的由来。

故事讲完了,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隋朝统一南北初期的政局上,虽然大隋用武力降服江南,当地“苦陈久矣”的平民百姓可能会对新的统治阶级歌功颂德,而文帝一朝的开皇之治也确实证实了这种可能的存在性。但是江南的门阀士族对隋朝统治必定嗤之以鼻,为什么?

我们知道,自魏文帝始制九品中正制以来,到东晋已经发展到阶层等级异常严格的士族门阀制度。士族门阀是一种极其顽固的血统论,它以祖先长辈的血统和身份决定个人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的政治思想。

士族门阀除了可以免除当时的徭役之外,还控制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因此,它主导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王谢两大家族就是通过庞大的士族力量左右江南政权(东晋、刘宋、萧齐、萧梁)两百余年。梁武帝统治后期,江南爆发侯景之乱,两大家族势力锐减。其后出身庶族的陈霸先趁乱建立南陈,当政之后在拉拢新士族的同时打压前朝士族。即便如此,王谢家族还有多人在陈朝位居要职,。由此可见,高门大阀之势力,盘根错节,非任何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能够轻易铲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是中国历史上士族文化最鼎盛最杰出的体现。

所以,我们就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平陈之后,许多南方士族豪强因亡国成了寒门,故致仕之途日益狭窄。再者,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皆在关中,对新收服的南朝江南士族实行诸多限制政策,这便加剧了当地士族的不满。

于是,这帮落魄的旧朝贵族便利用民间对隋欲移民关中流言的惊恐心理,乘机煽动叛乱。百姓大都安居乐业,闻之人心惶惶,参与叛乱的人数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开皇十年(590)冬,在南朝盛产门阀的三吴地区之婺州(治今浙江金华)汪文进、越州(治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沈玄侩均利用江南旧世族对隋朝不满的心理,大肆结交,举兵反隋,互成犄角,还自称天子,署置百官。

于此同时,蒋山(今南京钟山)李忮、乐安(今浙江仙居西)蔡道人、温州沈孝彻、泉州(治今福州)王国庆等,都自称大都督,起兵攻陷州县,反乱大抵遍及原陈属地。

这些叛乱,大小不一,其规模大者数万人,小者数千人,互相呼应,残杀隋朝新设立的地方官员。战火在整个江南地区,呈大步燎原之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隋文帝准备再一次采用之前对付突厥的老办法——政治怀柔和武力杀伤。,一方面派晋王杨广下江南进行政治安抚,因此,隋炀帝多次巡游江都,是有感情基础的。另外,江都宫变之后,江南世人多怀其德,其实就是这次整治安抚的结果。另一方面,隋文帝又派越国公杨素对各路反叛进行军事征服。

杨素率军由杨子津(今江苏扬州南,位于长江北岸)渡江,首先击破叛军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于京口(今江苏镇江)。熟悉地理的都知道,扬州与镇江只有一江之隔,镇江过去依次为常州,无锡,苏州。

击破朱莫问后,杨素就像一个消防队员一样,火速赶往晋陵(今江苏常州),并击败叛军首领顾世兴,顾世兴率其都督鲍迁地等再战,杨素再度击破之,俘鲍迁以下三千余人。

随后进击无锡叶略,平之。这时沈玄侩、沈杰等等正围攻苏州,刺史皇甫绩屡战不利,杨素军赶到将其击败,沈玄侩逃至南沙人陆孟孙处,杨素进击陆孟孙于松江,大破之,生擒陆孟孙、沈玄侩。

对叛乱平定的过程,史书只言片语,一笔带过。小生在此也难以发挥。杨素之所以各地叛乱迅速平定,是因为隋文帝较早地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将祸端扼杀于萌芽之中,再者杨素统领的隋朝府兵,对这群乌合之众自然是一打一个准。当然,我们也不要忽略了晋王杨广对江南平民的政治怀柔。

叛军最厉害的要数据守今钱塘江东岸的高智慧,屯据要害,周围百余里,船舰千艘,遮盖江面,鼓噪而进。杨素一开始对其进行猛烈的攻击,但效果不好,双方死伤相当。

这时候,出生在江南水乡的偏将来护儿站了出来,向杨素献破敌之策:“吴人悍勇敏捷,利于水战。今贼寇报必死之心,此诚难与之争锋。公且严阵以待之,勿与接刃,避其锋芒,小将请率奇兵数千,偷渡浙江,袭敌之侧后,使之退无所归,进不得战,昔淮阴侯韩信破赵之策也。”

来护儿,隋朝名将,东汉中郎将来歙(光武帝刘秀之表兄)十八世孙,炀帝最亲信的将领之一,终生为大隋南征北战,《说唐传》中“大隋十八条好汉”第十四位。

杨素纳来护儿之言,命其率轻型战船数百艘,偷渡浙江,以奇兵突袭,并焚烧高智慧后方营垒,使其恐惧不安;杨素则乘机率军从正面突击,大败高智慧军。

但高智慧的叛乱还没结束,这家伙居然顺钱塘江出海,沿水陆逃至福建一带。

这时候远在大兴城的隋文帝考虑到隋军长时间征战,便诏令杨素入朝。杨素则认为贼寇的余部尚未殄灭,恐怕会成为后患。便上书请求暂缓返京,继续剿匪。继续率军由会稽(今浙江绍兴)走海道向泉州追击。

当时泉州人王国庆为南安豪族,据州为乱,各处被杨素击败后逃亡的叛军皆附于他。王国庆自以为海路险阻,而隋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海战,遂不设防。杨素率水师从海道掩至,王国庆大惊,弃州逃跑,其众或入海岛,或守溪洞。于是杨素分遣诸将,水、陆分进追捕。并派人密劝王国庆:“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王国庆遂抓获高智慧,送交隋军,杨素将其斩首,余众全部投降,至此,江南全部平定。冬去春来,隋朝统治的春风终于迈过寒冬,吹暖了江南久未消融的冰雪。而这一局面的缔造者杨素,为大隋王朝,为赏识他的隋文帝,鞠躬尽瘁。

司马光在其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里插叙了杨素的用兵之道。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大隋第一名将的用兵风采。

杨素之所以能跻身历史舞台,首先凭的是他的武功,他统兵的方法十分独特,而且残忍,血腥。

这就是后世的:谈笑行杀戮。

在平陈之战和剿灭匪寇之战中,他从不指挥整军压上,而是先派个一二百人上去厮杀,务必要求取胜,不能取胜而败下阵来者,无论剩下多少人,立刻全部斩首于阵前。继而再派几百人上去厮杀,如前而战,不能取胜的再全部斩首,直到取胜为止。(《资治通鉴》载: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陈则已,如不能陷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向法。)

这中战法真的太罕见了。

历代兵法中唯有《尉缭子兵法》曾提过,但将之用于实战的,仅杨素一人而已。下面我把《尉缭子兵法》有关这一段的原文复述给大家。

凡伍临陈,若一人有不进死于敌,则教者如犯法之罪。凡什保什,若亡一人,而九人不尽死于敌,则教者如犯教之罪。自什己上,至于裨将,有不若法者,则教者如犯法者之罪。

这种战法历代以来虽为人所抨击,然而却令杨素终其一生,历经百战,罕有一败,因为在死亡的驱使之下,他的手下战士只要上阵必抱定必死的决心,毕其功于一役,反而更能激发内心的战斗意志,故此所向无前。日后大破突厥、火速平定汉王杨谅之乱,杨素用此战法,屡试不爽。

大家认为这种战法可不可取?我只想说: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此狠毒,对待自己的将士也是如此。但是杨素虽然权高望重,但一件事还是做得非常合乎士兵的心意:对于自己的士兵,杨素微功必录。因为在其他将军那里,很可能会被和谐掉,所以杨素虽残忍,士兵也愿意跟着。至此,大家应该明白我给杨素“温情的魔鬼,冷血的天使”十字评语的原因吧。

开皇十二年(592),杨素代苏威(西魏名臣苏绰之子)为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同掌朝政。从此,庭朝之上,杨素只位于高熲之下,而高熲作为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爱情的见证人,作为大隋王朝的第一功臣(平定三方之乱、攻灭陈朝,高熲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杨素位居其下,也是理所应当。

而高颎一枝独大局面,是注定不服输的杨素所不能长时间忍受的,他对权利的痴迷程度,已经让他眼里容不下任何沙子了。

这也是杨素后来成为隋文帝开皇末年“太子之争”晋王党的主要原因,对权势的迷恋,已经让杨素失去了理智,由名将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奸臣。为此,他铤而走险,赴汤蹈火,哪怕万劫不复。

未完待续,作者:谭选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