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验式学习的辩证思考

 朴面素心 2016-09-12

我们经常用连续性的、线性的、黑白对立的思维方式来规范一个不确定的、由许多未知变量组成的世界,显示出来的结果往往是虚假的。上篇很多人第一次听自己讲话的高保真录音,都会觉得很怪异,习惯以后会觉得不再那么难听,但还是会觉得有点儿假。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一件事,大部分人都是从自己的身体里面听到自己的声音的,听了那么多年也习惯了,突然被录音,然后通过音箱放出来,自己听的时候会产生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反身观察。我们平常都是沉浸在自己的感觉当中,而没有抽身出来向另外一个人——第二个自我来看自己,这种状态我们是很少体会的。有一次在中欧工商国际管理学院上课,一位商学院教授让我们想象自己站在身体以外来看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我们的身体里那么多奇怪的想法都是很荒谬的。他指出,很多企业需要一个顾问,并不是顾问比企业的领导更聪明,只是因为顾问不属于这个企业。同样,德鲁克给自己的定位叫“旁观者的历险”,也就是做咨询顾问的工作。事实上,我们的...  (本文共6页) 阅读全文>>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网络普及化打破了我们关于师生关系、知识本质及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陈见,使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并逐步革新当前的教育观。一、基于“机械思维”的传统教育观牛顿机械物理学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认为宇宙是由无数部件组成的庞大发动机,其中一些部件比另一些部件显得重要,发动机是宇宙核心。传统牛顿物理学已经在经济、教育、组织和政治等领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们曾经认可的等级制度、确定性、因果关系、“非此即彼”定律及机械宇宙观等理念,即机械思维。持“机械思维”的教育观是指教师是绝对权威、是主宰,教师所教的是教条,答案是唯一的,是无可争议的;教法是单向灌输,只讲独立性,不谈相关性,只是告知年轻人所工作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但没有教给他们怎样为这个世界去工作。绝对的“非白即黑”和“非此即彼”的教育哲学理念反映了传统的牛顿物理学思维。这种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忽视了学习者个体经验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的...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1经典思维方式的形成近代科学开始于16世纪。当时,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向盛行一时的“地心说”发起挑战。他的观点被开普勒、伽利略以及后来17世纪的牛顿等人加以发展和完善。在1687年出版的在科学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这部著作中,牛顿以数学公式为依据,解开了古老的天体运动之谜,形成了全新的“世界体系”的图景。牛顿的运动定律,第一次以数学化的、量化的形式把自然规律表现出来。这个“世界体系”的思想核心,是客观、精确、机械的数学模式。它在伽利略、笛卡尔等人那里,已经得到了相当明确的论述。笛卡尔甚至把全部自然知识等同于数学知识。这种倚仗客观的、数学的方式去了解自然现象的方法,在许多科学领域中得到采用,并且在19世纪麦克斯韦的研究中达到了颠峰。到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似乎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阶段,所有的物理学现象都可以通过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波理论加以描述。科学家们甚至认为,绝大多数自然界的基本规...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金融危机过后,消费者购物已经越来越理性,据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已成为全世界最精明的消费者。消费者买的绝对不是最便宜的产品,而是自己感觉最好的产品,这既有物质层面的因素,又有精神层面的因素。企业必须调整策略以把握“消费权衡”所带来的商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早已成为共识,作为创新的关键,设计是经济向好的重要引擎。企业要升级要转型,成本、财务、管理、技术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当产品与产品之间的技术已经趋于同质化时,真正的差别可能就在于设计。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卓越的创新设计能力来提高品牌附加值的形式,建立其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化之路上,开始迈入了新的里程。1中国设计创意遭遇瓶颈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的腾飞让全世界瞩目,然而很多企业却忽视设计方面的自主创新活动,所以中国设计并未与中国制造一起,在全球范围内赢得市场。而个别中国企业为尽快树立自己的品牌,盲目抄袭效仿,“山寨文化...  (本文共2页) 阅读全文>>

科学发展水平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整体而言,人类有什么样层次的科学发展水平,就会有相应层次的思维方式。深受牛顿———笛卡尔世界观(经典思维方式)影响的传统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微的同时,新生的量子教育学将在教育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将尝试从量子理论所揭示的一些核心基本原理中,抽象出在现代教育学中具有启发性的思想。这种启发是根本性的和多方面的。1波粒二象性物理学家们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了第一个量子悖论,即光有—种二象性,它同时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以前这一点被认为是不可能的。而著名的“狭缝实验”却确凿地证明了光波中的单个光子在一种实验中表现出粒子的特性,而在另外一种实验中则表现出波的特性。这是一个令人困惑不解的进展。物理学家的宇宙模型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来解释这个悖论。正是这样一个悖论孕育出一个惊人的答案:光子仅表现科学家们正在证明的那个特性!换句话说,正是科学家的预期和测量光子的方法,决定了光子是一个...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综观深受科学思维方式影响的教育理论的发展轨迹,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深受牛顿-笛卡尔世界观(经典思维方式)影响的传统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与此同时,新生的量子教育学对教育理论的影响将与日俱增。本文将尝试从量子理论所揭示的一些核心基本原理中,抽象出在现代教育学中具有根本性的和多方面启发性的思想。1.“波粒二象性”原理启示人们,人是以多种状态来生存的,因此,教育者对学生的看法、态度,对学生发展的方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学家们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了第一个量子悖论,即光有—种二象性,它同时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以前这—点被认为是不可能的。著名的“狭缝实验”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光波中的单个光子在一种实验中表现出粒子的特性,而在另外一种实验中则表现出波的特性。这是一个令人困惑不解的进展。物理学家的宇宙模型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来解释这个悖论。正是这样一个悖论,孕育出一个惊人的答案:光子仅表现科学家们正在证明的那个特性!换句话说...  (本文共3页) 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 《探索》2005年0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