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脂泥”— 选购紫砂壶被忽视的细节

 凤栖山人 2016-09-13

前两天,有位朋友急匆匆地拿着一把壶问我:“快帮我看看,我这壶嘴怎么掉了呀?是不是买到假货了”。我说:“壶的泥料是正的,壶嘴是明接的,脂泥没弄好。”当时正忙做壶,没来及细说,今天我就详细谈谈关于“脂泥”的那些事。(部分涉及“深水区”,建议新手细读)

什么是“脂泥”

一般来说,壶友都关注“泥料、全手半手、光货花货”等等这些问题。很少人会去研究具体的成型方式,所以也就造成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那什么是脂泥呢?脂泥不是指泥料的种类,而是紫砂壶各构件(壶把、壶嘴、壶身、的子等等)结合时的“粘合剂”,它是将原胚泥料(壶的泥料)碾碎后加水调和而成的,非常稠,用脂泥棒(一根竹筷子)挑起而不流动。

“脂泥”— 选购紫砂壶被忽视的细节【打好的脂泥】

脂泥是打出来的,过程和我们打鸡蛋差不多(打鸡蛋在碗里,打脂泥在平板上),但又非常讲究技巧。一些壶在各部位连接处有孔眼或者壶嘴突然掉了下来,都是与脂泥没打均匀,泥中气泡没有赶净有关。

而我们平常讲的上脂泥主要分两大步,这两步虽不起眼,但却考验制壶者的技艺,也决定着一把壶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从“涂脂泥”看艺人基本功

脂泥打好后,下一个步骤就是“涂脂泥”(用脂泥棒挑起一条脂泥,均匀地涂在粘结部位),通过千万次的练习,艺人可以非常精准快捷地控制脂泥的用量,“一转一拉”之间,刮涂就完毕了。有的紫砂壶内坑坑洼洼,就是做的时候,脂泥没涂均匀,但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也别着急,因为这恰恰证明了这把壶是全手工的。

“脂泥”— 选购紫砂壶被忽视的细节【半手工壶 涂脂泥】

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全手工还是半手工,上脂泥都是无法越过的步骤;但手拉胚、注浆壶则用得少或者不需要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全手工半手工都是正宗的紫砂壶,正宗的紫砂壶只能是全手工和半手工两种”的原因。

从“粘结”看艺人对美的把握

刮涂完毕后,就开始粘结。紫砂壶的粘结技术是非常严格的,对于粘结的时间和定位加固的方式,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但大家总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确保壶在满足日常使用的前提下,达到整体协调、细节精细的目的。

“脂泥”— 选购紫砂壶被忽视的细节【球形出水口 明接法】

比如,球形出水孔的粘结问题,我刚开始做壶那会儿,师傅教的是“铆接法”,球孔插到壶壁里,原理与金属铆接差不多;后来自己慢慢开始用“明接法”,发现也非常牢固,而且更为快捷、精细。

“脂泥”— 选购紫砂壶被忽视的细节【金属铆接 示意图】

比如,壶嘴的粘结问题,早期也是流行“铆接法”,后来才开始用“明接”或“暗接”,而且给壶的做工带来了极大的改善,用“明接”使得粘结处转角清晰、工整,用“暗接”没有接痕、浑然一体、圆润自然。

“脂泥”— 选购紫砂壶被忽视的细节再比如,用同样的模具做半手壶,为什么有的人做出来的漂亮,有的人做出来的就是整体不协调,就是对粘结的位置把握不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以上就是关于“脂泥”的部分问题,希望对壶友有点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