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拉格,静美如诗的早晨

 依山居图书馆 2016-09-13



  缓缓流淌的水面上,不知什么时候,游来一群天鹅,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噢,有二十五只白色天鹅从伏尔塔瓦河上游结伴而来,穿过桥洞,向下游缓缓游去,像朵朵白絮在随风漂流……那种安祥宁静,那种高贵优雅,那样洁白无瑕,让人感觉美到心醉。我原以为看到这情景是仅属于我的一次巧遇,日后才知,许多到过布拉格的人都曾在查理大桥看到过穿桥而过的白天鹅。可以想见,这静美如诗的景象曾让多少人把心遗失在布拉格,让多少人流连忘返,还未离开,就已怀念——

  在中国,有些人知道布拉格,是因为一首歌曲《布拉格广场》;有些人知道布拉格,是因为一本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或由它改编成的电影《布拉格之恋》;有些人知道布拉格,是因为发生于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事件;而我最早知道布拉格,则是因为一首交响乐曲《伏尔塔瓦河》。

  还在念大学时,就听音乐老师讲解过由著名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乐《我的祖国》。据说,斯梅塔那写《我的祖国》是在1874—1879年间,这期间他的耳朵因病失聪,失去了宝贵的听力。这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是他却像贝多芬一样,一面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面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创作了《我的祖国》,其中《伏尔塔瓦河》是整个交响套曲中最动人的一节,这首著名的交响乐章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1882年11月5日,当作品第一次公演时,他已经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伏尔塔瓦河是流经布拉格的一条大河,被捷克民族称为“母亲河”。听了这首乐曲和它背后感人的故事,使我对布拉格产生强烈的兴趣,渴望有一天能够到此一游。

  这一天真的来到了。2016年7月27日至8月3日,我们应邀出访俄罗斯和捷克两国,其中有两天时间在布拉格活动。

  凌晨1:40左右,我们乘坐海南航空客机从北京飞往这座美丽的城市。一路上,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之情,对即将造访的国度充满了好奇,而对心仪已久的布拉格更是怀有无限的期待和遐想。

  当地时间早晨6:00,我们顺利抵达了布拉格。这里的气温比炎热的北京稍凉快一些。代表团成员不顾旅途疲劳,到访的第一天就拜访捷克前总理和捷信集团总部,进行了数个小时的座谈交流。工作之余,我们顺便参观布拉格的旧城区、布拉格广场、古城堡和总统府——行走在布拉格街头,我被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和诗意品格所感动。一如欧洲许多美丽的城市,布拉格历史悠久,城市依山傍水,古迹众多,拥有许多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居多,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城中的小巷、广场、剧院、城堡、教堂、咖啡馆充满浓郁的欧洲风情,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被作家誉为 “有一种童话故事般的美丽”。

  我们在布拉格的行程安排很紧。第一天主要是公务活动,只能利用间隙时间走马观花式地游览这座城市。第二天下午就要飞往莫斯科,根本没时间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于是,我决定利用次日清晨早餐前的一点时间,在我们住的酒店附近看看,独自安静地寻找一些感觉,特别是欣赏一下著名的查理大桥。布拉格有句俗话:没有走过查理大桥就不算到过布拉格。其实我们到达布拉格的当晚,已经迫不急待地来过查理大桥,只是因为在夜晚,有些建筑和雕像看不清,觉得意犹未尽,还想体会一下清晨一个人在大桥上漫步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薄雾氤氲,天空凝重而清凉,整个布拉格城还没完全醒来,街道十分静谧。当第一缕晨光射穿薄雾,我便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从下榻的洲际酒店出发,沿伏尔塔瓦河边向查理大桥走去。

  从酒店到查理大桥只需步行十几分钟路程,我一边欣赏沿途风光一边拍照,穿过两座桥,经过国家美术馆、图书馆,很快就来到了查理大桥。建于1357年的查理大桥是欧洲最古老的大桥,距今已有650年历史,也是布拉格人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大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建筑艺术成为布拉格最有名的古迹之一,几乎成了布拉格的象征。大桥长520米,宽10米,有16座桥墩,两端是两座塔楼。大桥连接着布拉格城堡和旧城区,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

  我慢慢地行走在大桥上,仔细端祥着桥上的每一尊雕像。大桥以罗马天使桥为样板,是典型的哥特式建桥艺术与巴洛克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桥的一端入口处耸立着查理四世的全身雕像,两侧是带有巴洛克式浮雕的哥特式门楼。桥两侧石栏杆上有30座雕像,为天主教圣徒和保护神,造型有女神、武士、人面兽身和兽面人身像等。

  走到桥中段,我停下脚步,倚靠在大桥的栏杆边,凝视着眼前静静流淌的河水,戴上耳机,开始欣赏从网上下载的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用心体会斯美塔那用音乐和文字描绘的情景:  “……两条小溪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汇合起来成为伏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回音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欢乐的农村婚礼的声音传到它的岸边。在月光下水仙女们唱着蛊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伏尔塔瓦河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冲出,在岸边轰响并掀起浪花飞沫。在美丽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宽阔,带着涛涛的波浪从古老的维谢格拉德的旁边流过……”

  乐曲把我带入一个诗一般的意境。在音乐的涛声里,我不仅领略到捷克大地之美,而且感受到了音乐家那种饱蕴着依恋和爱,满怀着向往和憧憬的激情——我想,世界上只有一种感情能够抵达如此的境界,那就是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一往深情。正像我国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所写道的:“假如我是一支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正当我沉浸在《伏尔塔瓦河》的乐曲中时,一对中国情侣和一位外国摄影师来到了桥上,他们是乘着清晨人少的时机到此拍婚纱照的。男的穿着礼服,女的披上婚纱,只见他们一会亲吻、一会深情相视、一会携手漫步。摄影师时而站着、时而跪着、时而趴下,忙个不亦乐乎,尽力用不同的姿势从不同的角度为他们拍摄,为新人留下美丽的瞬间。看到这一场景,我在想,是什么吸引了这对年轻人千里迢迢从中国来到这异国他乡订下终生,演绎一出新的《布拉格之恋》呢?听说国内不久前上演了一部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拍摄的取景地就是布拉格,作为电影导演的徐静蕾说过一句很煽情的话:“如果爱情是座城市,这座城市就是布拉格。它是全世界的爱情圣地,代表爱情的终极状态”。莫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或这句话,吸引这对恋人来到了布拉格?

  缓缓流淌的水面上,不知什么时候,游来一群天鹅,一只,两只,三只,四只——噢,有二十五只白色天鹅从伏尔塔瓦河上游结伴而来,穿过桥洞,向下游缓缓游去,像朵朵白絮在随风漂流……那种安祥宁静,那种高贵优雅,那样洁白无瑕,让人感觉美到心醉。我原以为看到这情景是仅属于我的一次巧遇,日后才知,许多到过布拉格的人都曾在查理大桥看到过穿桥而过的白天鹅。可以想见,这静美如诗的景象曾让多少人把心遗失在布拉格,让多少人流连忘返,还未离开,就已怀念——

  目送着天鹅渐渐地远去,我突然想到罗曼·罗兰说的一句话:“千百年来,人类用牺牲、苦难、坚韧的努力、英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信心赢得了自由。我们呼吸它珍贵的气息,我们很自然地享受它,正如我们享受那吹拂大地、充塞在我们肺部的清鲜空气一样……而只要几天,这颗生命的宝石就被人偷去了;几小时内,在全世界,一片窒息的网罗便笼罩着‘自由’ 的颤栗的翅膀上。”罗曼·罗兰所描述的这一现象,在当今的叙利亚、伊拉克等许多国家都相继发生了。其实,布拉格不仅仅只拥有童话故事般的美丽,它还背负着沉重而曲折的历史。沧海桑田,历史的风尘掩埋了多少令人感叹的故事。今天,若不是远离了战争,拥有了和平安宁的环境,哪有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一切?珍惜吧,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